分享

药物性耳聋相关你最想问的8个问题都在这

 金苹果6 2022-06-10 发布于北京


关于药物性聋,你知道多少?

到底哪些药物具有耳毒性?耳毒性药物用了就会耳聋吗?为什么有些人会“一针致聋”?药物性聋会遗传吗?到底该如何预防呢?

......

本期罗列了8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Q:

1、什么叫药物性聋?


A:

药物性聋是指,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可引起耳蜗或前庭的损伤,从而造成的耳聋或前庭功能障碍

我们有时听到的某些山区的小孩,原本听力正常,某天发高烧打了一针或吃了些药,之后耳朵就聋了。

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用了耳毒性药物而导致听力下降。

《千手观音》为例,表演的21个聋哑人中就有18个是因为药物致聋的,且大多在幼儿时期因发烧使用抗生素所致。



图片

Q:

2、到底有哪些耳毒性药物?


A:

具有耳毒性的药物至少有90余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2)某些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及万古霉素同类药物。

3)化疗药物,例如顺铂、卡铂、氮芥、长春花生物碱。

4)奎宁

5)水杨酸类,最常用的是以乙酰水杨酸的形式出现的药物,即阿司匹林

6)非类固醇消炎药,常用的例如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7)袢利尿剂,例如利尿酸、布美他尼、吡咯他尼、呋塞米。

8)重金属,长期接触某些重金属会损伤内耳,如铅、汞、砷。



Q:

3、只要用了耳毒性药物,就会耳聋吗?


A:

NO!

药物的耳毒性与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

例如,有些种类的药物,其耳毒性是可逆的,有些则会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

例如,讨论颇多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耳毒性作用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日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耳毒性的机会越大。



图片

Q:

4、哪些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是暂时的,哪些又是永久性的?


A:

不同种类的耳毒性药物,其耳毒性导致的听力下降有些是暂时的,而有些却是永久性的。

常见的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的耳毒性药物有:

1)水杨酸类、奎宁、非类固醇消炎药,通常带来的是暂时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但大剂量的则会引起永久性听力下降。

2)袢利尿剂导致的听力下降通常会随着体内药物的清除而逐渐恢复。

3)在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万古霉素及万古霉素同类药物大多为暂时性听力下降,但与其它耳毒性药物同用可出现永久性听力下降。

除了如上药物引起的是暂时性听力下降,其他诸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化疗药物、重金属等耳毒性药物则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下降



图片

Q:

5、哪种方式用耳毒性药物最伤耳?


A:

以说的最多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例:

静脉注射可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耳毒性大;

肌肉注射时,血液中药物浓度较低,耳毒性危险相对较小;

正常情况下,口服氨基糖糖苷类抗生素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耳毒性较小,但当肠道黏膜发生炎性病变时,药物的吸收量却会增加;

向大面积烧伤创面、腹腔、胸腔等局部用药时,药物可从局部组织吸收而发生中毒。



Q:

6、为什么有些人用一点点耳毒性药物就耳聋,而其他人却没事?


A:

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耳聋可能是过量用药所致,还可能是个体对药物的超敏性所致,即使用正常剂量或微量药物就造成耳聋,例如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超敏性的耳聋患者



图片

Q:

7、药物性聋会遗传吗?


A:

部分药物性聋会。

如上一题说到的,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感的药物性聋会遗传

这类耳聋的幕后元凶之一是俗称的“一针致聋基因”,线粒体基因12S rRNA,为母系遗传

也就是说,如果妈妈携带该耳聋基因,她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携带这种基因,存在用一点点药就耳聋的风险。



Q:

8、到底该怎样预防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耳聋?


A:

耳毒性药物导致的永久性听力下降一旦发生,难以逆转,所以有效的预防至关重要

1)对于家族中有药物致聋史,且有明显耳毒性药物的易感个体,禁止使用耳毒性药物;

2)必须使用耳毒性药物时,严格控制剂量,能口服或外用的,尽量避免静脉注射,且可考虑同时应用保护内耳的某些药物;

3)使用耳毒性药物期间,进行定期听力检测,如发现听损征兆,建议立即停药;

4)避免联合应用耳毒性药物;

5)老年人、小孩、已有肝肾疾病、听力损失、噪声性声损伤者更要慎用或禁用。



欢迎给小编留言哦。

参考资料:

《Ballenger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7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版 | 权 | 声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