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骗子研发“骗术新产品”,老年人须警惕“产品上瘾”

 轻松悦分享 2022-06-10 发布于广东

骗子多发新招,

老年人须警惕这些骗术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辛辛苦苦积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本该用来安度晚年,却成为骗子的瞄准目标。尽管一些假借“投资理财换取收益”“养老之名”及声称“灵丹保健药品”等骗取手段在普通人看来不过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噱头,偏偏老年人群体对此深信不疑。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成为骗子得手的对象

一来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活圈子逐渐狭窄,认知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其在面对趋于专业、别出心裁的诈骗方式缺乏分析辨识的能力;二来骗子利用空巢老人的现况,或打着赠予、优惠折扣的幌子,或假借关怀的名义乘虚而入,从而突破老人的心理防线,受骗的几率大大增加。


案例分享

1

 “我父亲攒了半辈子的钱都投进去了,再等不到钱追回来的那天”.....

2005年9月,河南省荥阳市的许某借筹办老年公寓的名义,以办理会员卡预付费享受打折和高额返利的名义还本付息,共计吸收资金7亿余元,涉及客户8000余人。其中,王某的父亲缴纳会员注册费20万元成为该老年公寓的会员。后老年公寓的资金出现入不敷出情况并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资金链断裂,众多老年人的钱款血本无归。

团队之前也曾办理过北京一起“以房养老”为噱头的集资诈骗,把众多老人家唯一的住房骗去办理抵押借款,所借的钱归于该行骗机构,机构承诺每个月给这些老人支付养老金,结果没支付多久就爆雷。

 养老领域涉嫌非法集资行为,通常以提供“养老、理财等服务”为名来吸收资金,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招揽会员,或者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等;又如以加盟入股老年产品、投资养老项目的名义吸收资金,并承诺高额还本付息。

2

“打着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幌子,谎称可以代办社会养老保险的骗局”

2021年1月,农民姚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人力资源公司可以代为一次性缴纳15年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每月可领取退休金”的广告,姚某便缴纳了18.8万元的定金,后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查询才意识到被骗了。

经查该起诈骗涉案金额巨大、被害人数众多,先后骗取32名老年人400余万元。

如何捂紧老年人的“钱袋子”成为子女的担忧。随着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骗取财物的方式更为逼真,屡屡陷入诈骗局中的老年人更应提高防范意识。

警惕诈骗

建议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或者服务时,应当首先查看相关证件是否齐备,警惕未经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机构。

其次,警惕意外之财。老年人可通过合法正规的渠道投资理财,对投资领域的初探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选择匹配自身风险的项目或产品进行投资,切忌盲目轻信短渠道高收益的诈骗幌子。

另外,亲属间也应当多花时间陪伴,切勿让老人在骗子身上寻求慰藉,给予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曾成功代理死刑改判无罪案件

最高院第一巡回庭优秀自愿律师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