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病相应气穴

 思明居士 2022-06-11 发布于河北

治病相应气穴 (明)凌云》·《针灸秘法全书》

偏正头风: 取百会穴,下应解溪穴。

头项痛: 取风池穴,下应合谷穴。

两角太阳疼痛: 取丝竹空穴,下应合谷穴。

两眉头疼痛: 取攒竹穴,上应上星穴。

痰饮头晕呕吐: 取膻中穴,下应丰隆穴。

眼赤红肿: 取睛明穴,上应太阳穴出血。

烂眼流泪: 取小骨空穴,上应瞳子髎穴。

鼻塞不闻香臭: 取上星穴,下应迎香穴。

鼻流浊涕: 取百会穴,下应太渊穴。

牙齿疼痛:取颊车穴,下应阳溪穴。

下片牙齿疼痛: 取合谷穴,下应吕细穴(太溪)。

乳蛾喉闭: 取少商穴出血,上应天突穴。

心胸疼痛: 取太陵穴,下应三里穴。

心脾疼: 取中脘穴,下应三里穴。

小腹疼痛: 取气海穴,下应内庭穴。

两臂无力: 取合谷穴,上应肩髃穴。

两臂麻木:取曲池穴,下应腕骨穴。

手背红肿疼痛: 取液门穴,下应中渚穴。

两肋痛: 取支沟穴,下应昆仑穴。

两腿麻痹: 取风市穴,下应三里穴。

两膝红肿: 取膝关穴,下应行间穴。

寒湿脚气: 取绝骨穴,下应昆仑穴。

红肿脚气: 取行间穴,下应申脉穴。

脚肿痛: 取临泣穴,下应京骨穴。

久嗽不愈: 取肺俞穴,下应膻中穴。

腠理不密: 取风门穴,下应列缺穴。

哮喘证: 取天突穴,下应膻中穴。

大便闭结: 取照海穴,上应支沟穴。

久疟: 取后溪穴,上应百劳穴。

赤白带下: 取白环俞,下应三阴交穴。

难产: 取三阴交,上应合谷穴。

急慢惊风: 取印堂穴,上应百会穴。

膈噎番胃: 取膻中穴,下应中奎穴。

脾泄不止: 取天枢穴,下应气海穴。

腰脊痛; 取肾俞穴,下应委中穴。

健忘: 取心俞穴,前应兴隆穴。

八法流注活法歌

头部有病合谷流,背部有病委中求。腹部有病阴交取,胸襟有病间使投。

喘促气急寻天井,腹部痿黄寻三里。上下凝滞取昆仑,前后闭塞支沟里。

头风项急风池府,眼痒眼疼刺睛明。羞明急涩宜出血,竹空内外泻其经。

偏风头痛丝竹针,耳聋虚鸣听用针。肘臂难举合谷凭,后溪内关曲池平。

肾俞腰疼仔细看,冷痛麻痹痛处针。筋急难申阳陵视,外廉筋急临泣分。

转身难卧取阳陵,续以筋骨求其真。

七星穴法歌

项强头疼难言语,施针还在后溪里。背膊臂腰肩肘疼,中渚针时值万金。

两筋疼时阳陵取,胸中气急太陵求。连肩夹脐痛不已,阴陵穴求无足忧。

眩痹胃寒足三里,腰膝疼痛委中求。世上黄金容易得,七星穴法古来稀

文章图片1

凌云,明代针灸临床家(约1443~1519),字汉章,别号卧岩。明归安(今浙江湖州)人,世居双林镇,自幼善属文,后精研针灸,治疾无不效。精于针灸经脉之学,明孝宗赐任太医院御医。著有《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等书。事迹散见于明代杨仪《高坡异纂》、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双林镇志》等书。

《 明史》载:“海内称针灸者,曰归安凌氏。” 《针灸问对》序云:“客有过余者,坐间语及针灸,盛称姑苏之凌汉章……能驰名两京,延誉数郡,舍此他无闻焉。”足见凌氏当时的威望。

汪机曾概括凌汉章的针术特点: “熟于穴法,凡所点穴,不必揣按,虽隔衣针亦每中其穴也。”据传,明孝宗召见时,曾命太医院将“铜人”罩上衣服让他试针,“所刺无不中”。

凌氏另著有《流注辨惑》,其针灸著作未曾刊行。

《针灸秘法全书》一书现仅残存抄本1~3卷,由贺普仁先生收藏。本次整理即以贺氏所藏抄本为底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