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钟书:连续刺倒14个日寇,面部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享年47岁

 冬不拉拉 2022-06-11 发布于安徽

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1938年4月23日,台儿庄战役的战场上,陈钟书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虽身中数弹,扔坚持不下火线,就在他连续刺倒14个日寇时,面部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不幸牺牲,时年47岁。
当时,一位记者为他拍下了最后的遗容,他戎马一生,最终实现了马革裹尸还的遗愿。

图片


1892年,陈钟书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县月照屯 ,幼年在村中读私塾,因家境贫困,11岁辍学帮人放牛。17岁时,陈钟书为了给家中赔偿债务加入行伍。

参军后,陈钟书因为作战英勇,屡建奇功,从一个小士兵一路升至连长,甚至后来被送去云南讲武堂深造。
讲武堂毕业后,陈钟书又被调任到麻粟坡当边防督办。
在边防工作期间,陈钟书经常穿着便衣私访民情,为老百姓做实事,解决困难。他铲除了欺负百姓的恶势力,查抄了劣绅宋某的家,制服了恶霸李某人。
为了边防孩子的教育问题,陈中书到处找人筹集资金,兴办学校。在他的强势领导下,学校很快办好了。他还招募了很多有志向有才华的人,来给孩子们当老师。
在军队,陈钟书经常操练士兵,并鼓舞军心。在他英明神武的带领下,军队的士兵们神采飞扬,军威大振,边境的百姓们安居乐业。在邻国越南境内的法国人,都对他忌惮三分。

他生性沉毅,有胆略,再加上作战勇敢,很快被“云南王” 龙云授予98师少将团长一职。

图片

1932年10月17日卸任时,当地群众在街上摆香案送别,地方父老送陈钟书一枚金质纪念章,为他立了一块德政纪念碑,勒文歌颂了陈钟书的德泽和功绩。

陈钟书每次回乡都身穿便服,毫无将军的作派,时常和穷人蹲狗肉摊共饮攀谈,每到一处人们也喜欢和他接近,老人当众直唤他的小名。陈钟书亦常借此时机给乡亲们讲目睹的一些爱国故事。当他知道家乡受灾时,便拿出准备建房的积蓄,三次在街子天施米。不顾门当户对之传统和贫穷的杨老五拜亲家。对自己的亲人要求非常严格。其族中有一兄长是安宁、易门、罗次、昆阳、禄丰5县联防剿匪大队长,借“接风”之名,宴请钟书为陈办私事。陈钟书诚恳劝告:“大哥,我们是为百姓办事的官,应该处处为百姓着想,多为百姓办些好事”。陈钟书之弟叫帮工到风水林里砍柴,钟书知道后,把他叫来,沉痛地说:“如果大家都跟随你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大龙潭水必将枯竭,我们陈家就成了罪人,受到后辈的咒骂。”

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寇的侵略和狼子野心,陈钟书悲愤至极,并对家人许下誓言:“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
从此后,陈钟书告别亲人,投身到了抗日的浪潮中,也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如此有血气的军人,让人无比钦佩,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军人,才有了中国最后的胜利。

1938年3月,日军的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沿津浦路南犯,企图攻占台儿庄,以求打通津浦线,就此台儿庄战役打响了。

没有来得及赶上淞沪会战的60军,奉命开往台儿庄以北邢家楼一带集结,投入了极其惨烈的第二次台儿庄血战。

图片

4月22日,陈钟书率领队伍到达战场后,还没来得及构筑防御工事,就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日军数十辆坦克便掩护着大批步兵,喷着火舌向部队袭来。
一望无垠的麦地无险可据,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情急之下,将士们纷纷把炸药绑在身上,以血肉之躯冲向坦克。遗憾的是,即使如此,还是无法抵抗日军的攻击。

眼看着弟兄们成片成片地倒下,心如刀绞的陈钟书心生一计。他亲自冲到阵地前面,端起机关枪,大喊一声:“兄弟们,机关枪瞄准步兵,手榴弹轰炸坦克,给我狠狠地打!”
一声令下,机关枪一起朝日军的步兵猛扫,同时飞起的手榴弹狂炸坦克,这才把步兵和坦克隔离开,日军一下慌了手脚,他们的嚣张气焰稍稍得到了扼制。
将士们顿时士气大增,犹如猛虎下山,向日军发起了多次反冲锋。日军损兵折将,不得不向后步步龟缩,退出一里以外。

傍晚,官兵们自然地围拢谈论对付敌人的策略,准备粉碎次日拂晓以后敌人的进攻。此时,陈钟书旅长通过望远镜发现,前沿阵地500米外的一处村子里有日军活动。他当即挑选了百名精兵,拉起一支“敢死队”,借着夜色向日寇杀去。出发前,他对敢死队员们下令:“今晚务必要全歼日寇,不能留一个害群之马!我们要为阵亡的官兵报仇,为中华民族雪恨!”在旅长的激励之下,敢死队员们以猛虎下山之势,不到20分钟就将这股日寇杀的一个不剩,还缴获了成批的武器弹药,振奋军威。

下半夜,夜空漆黑,敢死队匍匐前进,包围了这个村庄。敌人因连日战斗,十分疲惫,酣睡正甜。亦未察觉自己已经被包围。

图片

拂晓时,一声枪响敢死队突进村庄,打得正在梦乡的敌人晕头转向,措手不及。不到20分钟就消灭500多名敌人,缴获了许多轻重武器及弹药。

最后,这场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可源源不断的日军依旧不停地向我方部队进攻。
陈钟书知道,虽然部队将阵地守住了,但守得实在太艰难了,而且部队的补给马上就要没了,继续死守下去,被敌人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与其白白耗费体力,不如趁着大家气势还在,转守为攻,将敌人的气势压下去。
于是,他毅然从战壕中站起来,对战士们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紧接着他率先冲出战壕,带领部队战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他的举动一下子就点燃了战士的热血,哪怕赤手空拳,我军战士也不退缩,朝着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
一时间,战士们的呐喊声、砍杀声布满战场。有人拿着刀不断砍伤敌人,也有人与敌人缠斗在一起,拳头、牙齿都当作武器......
最终,陈钟书部队再次抵挡住了数量超过我军数倍的日军。

图片

滇军的顽强抵抗,让日军大为吃惊。滇军将士们坚守在无险可据的鲁西南平原之上,日军集结了大量的步兵、骑兵,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的掩护下,向滇军的阵地猛攻。为了使用有限的弹药杀伤日军,陈钟书传令让战士们先隐蔽,当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内时,他一声令下,步枪,轻重机枪、手榴弹一齐射向了日军,日军只得狼狈退去。共打退了日军40余次的疯狂进攻。

23日,日寇又发动更大规模冲锋,由于战斗惨烈,弹药供应不上,陈钟书身先士卒,端着刺刀率部与数倍的日军展开了肉搏战,他连续刺杀多个日军,身负数伤仍不下战场。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颗子弹飞来,从陈钟书的右眼打进,后脑飞出,陈钟书当即倒地,嘴里仍喊着“冲锋”,他的警卫们冒着枪林弹雨将奄奄一息的陈钟书救了下来。

只见他躺在简易的担架上,满身血污,双拳紧握,头上覆盖着厚厚的绷带,可是他还未等到被送到后方医治,便因伤重而壮烈牺牲,年仅47岁。

陈钟书也是滇军将士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殉国的高级将领。在他的弥留之际,他还留了一段遗言,被参谋宋永庆记录了下来:其一,希望能够“马革裹尸还”,将遗体运回云南老家安葬;其二,希望军长可以想想办法,帮助照顾下家里的孤寡子女。
然而,陈旅长的第一个遗愿却未能实现。

由于时间紧迫日寇封锁,陈钟书的棺椁被送到徐州后,安葬在东关乱葬岗。
遗憾的是,抗战胜利后人们再去徐州寻找陈钟书将军的坟茔时,这里早已被日寇扩建为火车站,他的遗骨再也无法寻觅。

图片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特颁发“金碧生辉”巨幅横锦表彰其抗日功勋, 并追授其为陆军中将。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钟书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陈钟书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先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永远致敬先烈,感恩先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