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在惨烈的台儿庄战役中,一位随军记者拍下了令人辛酸的一

 退休老头吴工 2023-02-10 发布于河北
照片中是一位将军的遗容,他头上绑着一层又一层的绷带,从绷带里渗出了大量的血。

  他穿着破旧满身污血的躺在一个简陋的担架上,双手紧紧握着,仿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呐喊咆哮。

  这位为抗战贡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军名字叫陈钟书,他从他的老家云南安宁八街月照屯村,不远千里来到台儿庄,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却在这次战役里,留下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陈钟书将军已经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向家里人告别的时候,说道:“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

  他跟随部队,来往于大大小小的战场,看到日军的残暴行为和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抗日杀敌的信念越来越深。

  1938年,他带领着部队来到了台儿庄,就是这一场战役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浇灭了日军嚣张的气焰,让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粉碎。

  让侵略者们看到了国人高昂的抗战激情,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念。

  也就是在这一场伟大的战役里,陈钟书留下了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

  战役期间,陈钟书奉命死守邢家楼和五圣堂,面对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陈钟书和他的部队并没有害怕,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英勇击退日军的进攻。

  日军派出飞机,在战场上疯狂的进行低空扫射,有一些部队由于抵挡不住日军的密集火力选择了撤退,而陈钟书的队伍面对枪林弹雨却丝毫不退。他们只允许自己前进,不允许后退!

  面对日军的人海战术,陈钟书下令让战士们就近隐蔽,在敌人进入我们的有效射程之后,同时发起进攻。

  日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离他们越来越近,他们并没有被炮弹吓退,而是耐心的等到日军逼近,再逼近。

  随着陈钟书高喊一声“战士们,冲啊!”,接着无数子弹和手榴弹飞速地射到了日军队伍中。

  日军吓得落荒而逃,甚至来不及拖走中弹身亡的战友。

  日军再次发动总攻的时候,陈钟书和他的部队几乎弹尽粮绝。

  但是他们丝毫没有撤退的想法,他们现在唯一的信仰就是守住阵地,痛击日军。

  随着陈钟书再次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所有人上刺刀!”

  我军所有的战士从掩体里高高跳起,装上刺刀,朝着敌人们冲去。

  这时的陈钟书已经几天几夜没有休息过,身上也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即便是这样,他也拿着刺刀冲在最前面,拼尽全力刺杀了14个日本鬼子。

  在混战中,陈钟书的脸部被敌人的流弹击中,这位抗战英雄最终的倒在了残酷的战场上。

  战后,他的部下们为他收殓遗体的时候,在他的口袋中发现了他早就写好的遗书,遗书上说:“多少次倭寇侵入我们国土,肆意掠杀,民族危在旦夕,百姓日子苦不堪言。

  我从军三十年,志在保国卫民,万一哪天我不幸,还请将遗体拉回老家安葬。”

  瞻仰着陈钟书将军的遗容,我们的心情是沉痛的。但也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陈钟书这样的爱国军官,他们舍生取义,用鲜血为我们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我们才拥有了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

  我们幸福并感激着,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会被人们铭记在心,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