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人之性情积习

 阿灿随笔 2022-06-11 发布于四川

编者按:

最近读到清末文人傅崇矩写的《成都通览》,其中有一章节叫“成都人之性情积习”,令人开怀、拍案叫绝。

作为晚清成都人,作者将百年前成都人的陋习一一列举,幽默中不乏辛辣。作为当代成都人,笔者怀疑自己也染上了不少旧习,同时也佩服作者文笔之老道,特此推荐。

(括弧中为笔者的注解及评论,供大家参考。)

——纽约成都客

图片

成都人之性情积习

傅崇矩

人情狡诈,千变万化,

不能尽也,约略举之。

(成都人之阴险,罄竹难书)

好换帖。

(交换名片)

子弟好赌博。

图片

好结交官场,终被官场欺制。

绅士好学官派。

乡间富户多以结会保家。

(没有组织不行)

绅士不固团体,好排挤。

(组织不是那么好组织的)

谋事不遂,好造福坏人。

(渔翁得利在所难免)

好饮食,有饭食便口软。

(川菜那么好吃,好吃的人当然经不起诱惑)

乡间绅粮好管公事。

(绅粮:有粮的地主)

茶铺聚谈,好造风谣。

(成都茶馆流行的原因?)

青年子弟好戴眼镜冒充学生、学洋派。

(鸡脚神戴眼镜——冒充正神)

好看戏,虽忍饥受寒亦不去,晒烈日中亦自甘。

(文艺范?)

性情柔懦,最怕官长。

(既怕官,又好结交官场,性情还柔懦,不被官场欺制才怪)

阅报者不及百分之一。

识字者不及十分之六。

(当时成都文盲不少)

以出入衙门公局为荣。

以与官场同财为恃力。

(感觉作者不怎么结交官场)

青年子弟穿着好奢华。

(怪不得成都奢侈品店多如牛毛)

相貌最丑,偏好装饰。

(丑男也要有春天)

街上夜行,口中好唱戏。

(戏迷多,票友自然不少)

好聚谈。

(摆龙门阵)

卜事好求神笺。

(有如神助)

妇女最信僧道及女巫、卦婆。

公馆妇女最信卖花婆。

(女巫、卦婆、买花婆现在没有了,只剩下僧道让妇女信)

妇女好将小儿拜接僧道及乞丐。

(那时乞丐当干爸,现在富豪作干爹——世风日上)

妇女好看戏,不怕被戏子看她。

(男女平等,都爱看戏。被乞丐看都不怕,还怕戏子)

图片

(男女平等,妇女也好赌博)

富者赏戏班之钱,十倍于作善之数。

(文化事业重于慈善事业?)

好游监视户。

(监视户:下等妓院;游者,逛也)

好在柿子园后面城垣上俯看园中监视户。

(监视监视户,人人有责)

苦力者性情傲妄。

(人人平等)

拾炭背米拾轿者,一日挣钱即日用完。

(日光族)

每逢水心开日,必令小儿发蒙识宇。

每逢金满斗日,家家必做裹肚及搭连。

(黄历的作用)

好扯地皮风。

(就是扯谎)

假意留客,客已离座,方假言:“吃饭再走。”

(《抓壮丁》里的李老栓最假打)

男子遇友人于路,必相问曰:“在何处去?”

早晨或相向曰:“吃早饭莫有?”

午相遇则曰:“吃晌午否?”

夜相问日:“消夜否?”

平民妇女,问人吃饭否,必续问曰:“吃甚么菜?”

凡友人得子,必送月礼,鸡蛋、肉、糖、衣料之类,必兼问之曰:“乳够用否?大人好否?”大人指产母也。

(无微不至)

凡得功名,必自己写报条,大书特书遍送来友,公然自称为“某老爷”、“某大人”。

凡修宅落成,自己做匾对,上书众亲友拜贺,上款公然自题曰:“某硕德、仁兄某”。

(格局不能低)

凡讼事毕,无论胜负,其亲友各放炮道喜。

(革命乐观主义)

产母临产,床前燃七星灯,所有箱柜抽屉均开出不关,否则子难下地。

(家底儿都被接生婆看清楚了)

产母房门,必用锁倒锁上,否则乳浆必为生人带去。

(隔山打牛?)

产母须四十日,方准出房门及走人户。

(坐大月子?)

子生三日,谓之“洗三”,弥月谓之“满月”,一年谓之“做发发”。

(只听说过满月)

过九头虫,家家户户拍响器以逐之。

(九头虫是什么?和九头鸟的关系?)

做恶梦,或眼跳,必书四句贴墙上。

(很想知道哪四句)

几新到一父母官,无论贤劣,保正区局绅必建立德政碑,下书“閣邑士庶恭领”,其实为保正局绅数人所为者也。

(人民代表)

居丧开奠,唱戏娱宾已经禁止。然尚有一等重孝之子孙,在服内唱戏、游监视户者,无处不有。

(服内:穿丧服守孝期间)

无论何等人,均不顾国体,自私自利而已。

(抗日川军绝非如此)

贫民于年下多放火自焚,以图得赈恤者。

贫民于年下夜间,妇女坐于街铺檐下,以求米飞钱飞。

(一年之计在于年下!)

好赌咒,谓有咒神。

(只知宙斯,不知咒神)

民家商店最尚忌讳,早饭前禁说“人熊”、“豹子”、“虎”、“鬼”等字,童子无知,偶言不忌,故春贴必书“童言无忌”四字。

(不理解豹子老虎的不良兆头)

溺女及弃私孩者,一时尚未革尽。

(今时革尽了吗?)

上所举者不过约略道其现状,记者希其改良风俗,故统言之,未限分为上等社会、下等社会,或城內或乡下也。

(其实,不管何等社会、城市农村、成都与否,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有不少共同之处)

然成都人有一种特别之性质,又未可厚非者,列如下:

士类纯正,绝不闻革命谈。

(士可杀不可辱,但不想死)

民俗淳朴,实难见桀骜气。

(桀骜不驯的成都人确实不多)

乡风古板,尚不入靡丽派。

(这里的“靡丽”是贬义。希望“靡丽”永远不会成为成都的形容词。

成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