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夺嫡之争(三十四)

 新用户10734tIE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曹操曾经赞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曹操自己儿子们也有非常优秀的。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

曹昂,曹操的长子,生母早亡由正室丁氏抚养,于是成为嫡长子,且本人聪明,性情刚勇谦和,二十岁时即举孝廉为曹操所喜爱,是默认可以世袭爵位的人。

197年,曹操因为纳了张秀的婶婶邹夫人为妾,张绣因此怀恨曹操,夜间偷袭军营,慌乱之中, 曹昂将自己的战马让给父亲曹操,曹操得以逃脱, 曹昂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曹操,最终与典韦、曹安民一同战死于宛城。

其中最小的曹冲被称为神童,天资聪慧,“曹冲称象”被广为流传,深受曹操喜爱。曹冲仁爱,一次,曹操的马鞍被老鼠啃啮,库吏害怕,曹冲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老鼠咬啮的一样,并告知曹操自己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于是一点也没责备库吏。像这件事一样,被年幼的曹冲暗中分辩事理而得到帮助宽宥的,前后有几十人。

曹昂死后,曹操几次对众大臣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可惜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仅十三岁。曹冲死后,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曹丕登基称帝之后在朝臣面前说:“孝廉长兄,自然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如果仓舒(曹冲)还在的话,我也当不了皇帝。“因为在古代,正夫人和嫡子的地位,是凌驾于妾和其他孩子之上的。所以曹丕说,曹昂才是继承人。

但如果妾的孩子特别优秀,这种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毕竟现在魏王的位置是将来的皇帝,责任重大,关乎国运,关乎几千万老百姓的命运。整个政治集团都不会墨守成规,所以曹丕还说,如果仓舒(曹冲)还在的话,我也当不了皇帝。

曹昂死后,丁夫人愤而离开了曹操。于是曹操把卞夫人升为正妻,卞夫人生的四个儿子也非常优秀,其他妾生的儿子就没有与他们竞争的机会了。

二子曹彰,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几次跟随曹操征伐,曹操批评他不爱学习,曹彰不以为然,还曾对曹操说:"愿作将军”,认为大丈夫应当效仿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曹操大笑说:黄须儿竟大奇也。至此把他排除在立嗣人选之外。

四子曹熊幼年夭折。

曹操的世子之争,集中在曹丕和曹植之间。

长子曹丕,六岁时学会了射箭,八岁时学会骑马,十岁开始就随父亲征战南北,曹丕天资聪颖,广学博览,诗书,《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精通。深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是建安文学代表,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开文学批评之风,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植合称为“三曹”。

三子曹植,少年才子,他思路敏捷,出口成章。曾经曹操看了曹植写的文章,又惊喜又怀疑:“你是请人代写的吧?”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曹植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曹植的文章是当时天下无人能及的。

作为文学家的曹操,对曹植的欣赏和宠爱是毋容置疑的,于是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只是丁仪、丁廙兄弟与曹丕本就有私怨。丁仪的父亲丁冲曾为曹操立下大功,丁仪本人也非常有才,曹操于是想把清河公主嫁给丁仪,与曹丕商量,结果曹丕劝阻说:丁仪的眼睛太小,妹妹怕不会喜欢吧。因此丁仪没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怀恨在心,开始大力支持曹植夺嫡。

杨修才华出众,任丞相主簿,比较为曹操所信任。杨修作为曹操身边的亲信,是曹植和曹丕的争夺对象。曹植做为一个名闻天下的才子,或许更能得到杨修的赏识,因此加入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酷的夺嫡之争。


但是司马懿、陈群、朱铄,桓阶、邢颐、吴质、贾诩等等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拥护曹丕的,不但因为曹丕是长子,主要是在军事,政治,社交等各项能力方面比较全面。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

曹植的智囊清一色文士,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等人的老谋深算,政治和军事经验丰富。

曹植恃才放旷,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曹植总是不听,当然事后还是能向他道歉的。

杨修数次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渐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后来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对杨修参与夺嫡事件,颇为气愤,后来杨修被杀。

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认为,生为长子,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老老实实做人,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知道贾诩是在暗示废长立幼的前车之鉴。

一次曹操出征,众人送行,曹植写文章歌功颂德,左右瞩目,曹操也非常开心。只有曹丕怅然若失,吴质悄声对曹丕说:'王当行,流涕可也。'曹丕于是啼泣而拜,左右皆歔欷,认为曹植文采华丽,但不及曹丕真心实意啊。

曹操外出期间,曹植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司马门,在禁道上纵情驰骋。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

217年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太子。

220年,曹操到洛阳时,得了重病,派人召曹彰进见。但曹彰还未到,曹操就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这时太子曹丕远在邺城,局势变得非常敏感。

曹彰问曹操身边的贾逵:"先王的玺绶在哪里?"贾逵严厉地回答说:"太子在邺,国有储郡。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你该问的"说得曹彰无言以对,不敢再争。

因为怕军队骚动,有人主张把消息压住,暂不发丧。贾逵没有采纳这种意见,坚持派使者到各地去发丧,青州兵听说主帅已亡,一批批地逃走了。大臣们认为应当马上禁止青州兵这种无视军纪的行为,不服从的就要治罪。贾逵认为魏王已殡,继嗣的新王还未拥立,此时最好还是安抚为主,不但没有治罪还发给青州兵公文,让他们凭着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当地官员提供的粮食关照。如此一来,一场有可能的兵变被平息下去。而为曹操服役了28年的青州兵也就此解散。

为了防止有可能出现的兵变,有人建议将各城的守将都换成沛国和谯县(曹操的籍贯)的人,徐宣严词反对:"现在远近统一,人人都忠诚守节,为什么要将守将都换成沛国和谯县人,而伤害长期守将领的心?"曹丕后来听了这话,赞叹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社稷之臣啊!"

之后贾逵和在洛阳的官员把曹操的遗体入殓,然后送还邺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朝野一片悲哀,司马孚劝谏曹丕节哀,整顿秩序,准备丧事,立即继位才是要紧之事。

群臣都认为让曹丕袭爵位的话,必须等待一份天子正式的诏命才可行,可是汉献帝远在许都,陈矫认为,现在天下惶恐,魏王其他儿子亦在附近,如不立即继位,恐生变故,那社稷将会面对重大危机,可以借卞夫人的授权让曹丕袭爵,并大赦天下。

如此,曹丕得以顺利继位成为魏王,当然汉献帝此后还是补上了诏书。

上篇:三国之关羽之败(三十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