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忧不乐方剂(收集整理)

 火帝养生_WSH 2022-06-11 发布于云南

1、子午丸

  【处方】榧子(去壳)60克 莲肉(去心)枸杞子 白龙骨 川巴戟(去心)破故纸(炒)真琥珀(另研)芡实 苦楮实(去壳)白矾(枯)赤茯苓(去皮)白茯苓(去皮)文蛤 莲花须(盐蒸)白牡蛎(煅)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蒸肉苁蓉560克,烂研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45克,细研为衣。

  【功能主治】治心肾俱虚,梦寐惊悸,体常自汗,烦闷短气,悲忧不乐,消渴引饮,漩下赤白,停凝蚀甚,四肢无力,眼目昏花,形容瘦悴。耳鸣头晕,恶风怯冷。

  【用法用量】浓煎薢萆汤,空腹时吞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劳力、房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七

2、定志丸

  【别名】开心丸(《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医门方》)。

  【处方】菖蒲 远志(去心)茯苓各15克 人参120克

  【制法】上药四味,捣下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心神虚怯,五脏不足,神思不安,甚则悲忧不乐,或善忘惊悸;或喜笑不休,语言无伦,朝轻暮重,或暮愈朝发。

  【用法用量】每服6~7丸,每日五次。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五引道士陈明方

3、菟丝子圆

  【处方】龙齿三分,远志(去苗.心.半两.黑豆煮),泽泻、肉苁蓉、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两;石斛(去根)、熟干、地黄、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续断、山茱萸肉、苁蓉(酒浸.切),各三分;五味子、桑螵(酒浸.炒)、川芎、覆盆子(去枝.叶.萼),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馀沥,并宜服之。

  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

  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半夏补心汤

  【处方】半夏12克 宿姜10克 茯苓 桂心 枳实 橘皮各6克 白术8克 防风 远志各4克

  【制法】上九味,叹咀。

  【功能主治】温胃健脾,理气化饮。主脾胃虚弱,寒饮内停,脘腹胀满,悲忧不乐,夜多异梦。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5、心肾丸

  【处方】牛膝(去苗,酒浸)熟地黄(洗,再蒸)苁蓉(酒浸)各60克 鹿茸(燎去毛,好酒涂炙)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去枝)人参(去芦)远志(去苗,甘草水浸,捶,去骨)黄耆(蜜炙)白茯神(去木)山药(炒)当归(去芦,酒浸)龙骨(煅)各30克 菟丝子(酒浸,蒸,碾成饼)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浸药酒煮薄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神,补气血,生津液,进饮食。治水火不既济,恍惚多忘,心忪盗汗,夜梦惊恐,目暗耳鸣,悲忧不乐,腰膝缓弱,四肢瘦痛,小便数而赤浊,精滑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枣汤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源方》

6、沉香鹿茸圆

  【处方】沉香一两,附子(炮.去皮.脐)四两,巴戟(去心)二两,鹿茸(燎去毛.酒浸.炙)三两,熟干地黄(净洗.酒洒.蒸.焙)六两,菟丝子(酒浸.研.焙)五两。上

  【炮制】件为细末,入麝香一钱半,别研入和匀,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下水冷惫,脐腹绞痛,胁肋虚胀,脚膝缓弱,腰背拘急,肢体倦怠,面无精光,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喜怒无时,悲忧不乐,虚烦盗汗,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夜梦鬼交,遗泄失精,小便滑数,时有馀沥,阴间湿痒,阳事不兴,并宜服之。

  常服养真气,益精髓,明视听,悦色驻颜。

  【用法用量】每服四。五十粒,好酒或盐汤空心吞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小菟丝子丸

  【别名】菟丝子丸、菟丝丸

  【处方】石莲肉2两,菟丝子(酒浸,研)5两,白茯苓(焙)1两,山药2两(内7钱半打糊)。

  【制法】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色疸。赤白浊。

  【用法用量】菟丝子丸(《摄生众妙方》卷二)、菟丝丸(《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摘录】《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8、补肾茯苓丸

  【处方】茯苓2两(食不消加1倍),附子2两(炮,有风加三分之一),山茱萸3两(身痒加三分之一),杜仲2两(腰痛加三分之一),牡丹2两(腹中游气加三分之一),泽泻3两(有水气加三分之一),薯蓣3两(头风加1倍),桂心6两(颜色不足加三分之一),细辛3两(目视茫茫加三分之一),石斛2两(阴湿痒加三分之一),苁蓉3两(身痿加三分之一),黄耆4两(体疼加三分之一)。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内虚,不能食饮,忽忽喜忘,悲忧不乐,喜怒无常,或身体浮肿,小便赤黄,精泄淋沥,痛绞膀胱,胫疼冷痹,伸不得行,渴欲饮水,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先每服7丸,食前服,1日2次。

  【注意】忌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大酢、胡荽等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素女经》

9、小菟丝子圆

  【处方】石莲肉二两,菟丝子(酒浸.研)五两,白茯苓(焙)一两,山药二两(内七钱半打糊)。

  【炮制】上为细末,用山药糊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遗沥,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用法用量】每服五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0、定志丸

  【别名】开心丸、远志丸

  【处方】菖蒲2分,远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参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心强志,令人不忘。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剧,或暮愈朝发,发则狂眩。能近视,不能远视。

  【用法用量】开心丸(《医心方》卷二十六引《医门方》)、远志丸(《扁鹊心书·神方》)。

  【注意】忌酢物、羊肉、饧。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药也。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交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手心。心属离火,火旺则光能及远也。

  【摘录】《古今录验》引陈明方(见《外台》卷十五)

11、半夏补心汤

  【处方】半夏6两,宿姜5两,茯苓3两,桂心3两,枳实3两,橘皮3两,白术4两,防风2两,远志2两。

  【功能主治】心虚寒,心中胀满悲忧,或梦山丘平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半夏补心汤兼调脾气,方中桂心、宿姜温补心脾,枳、术、橘、半温理胃气,茯苓佐桂心下导虚阳,防风佐白术上散浊湿,远志一味通心气之专药。

  【摘录】《千金》卷十三

12、沉香鹿茸丸

  【处方】沉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4两,巴戟(去心)2两,鹿茸(燎去毛,酒浸,炙)3两,熟干地黄(净洗,酒洒,蒸,焙)6两。

  【制法】上为细末,加麝香1钱半,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镇心肾,养肝,益五脏,调顺三焦。主真气不足,下元冷惫,脐腹绞痛,胁肋虚胀,脚膝缓弱,腰背拘急,肢体倦怠,面无精光,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惊气短,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喜怒无时,悲忧不乐,虚烦盗汗,饮食无味,举动力乏,夜梦鬼交,遗泄失精,小便滑数,时有余沥,阴间湿痒,阳事不兴。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以好酒或盐汤吞下。

  【摘录】《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