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就是您的“家人”,丧偶独居老人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2-06-12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潘嘉颖

    单位 | 肇庆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送给参加2022年社工考试的同学

温馨提示

↓↓↓

一、案例背景介绍

龙婆婆(化名,以下简称案主”,),79岁,患有高血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曾住过院做过脊椎手术,一直行动不便,下楼比较吃力。案主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嫁在本地,另一个嫁在外地,来往比较少,母女关系一般,与邻居交往又比较少。

案主以前是与丈夫居住在一起,可以互相照顾,生活过得尚好。2009年其丈夫因病突发去世,留下案主独自一人,又没法依靠女儿生活,让案主感到非常孤独与无助。

10多年以来,案主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由于行动不便出门机会少,每次买菜只好买足一个星期的量,导致经常吃不新鲜的食材。案主有退休金,但大部分用于医药费用支出,生活费比较拮据。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考虑去当地敬老院,但因自身不符合民政政策条件且经济条件不足,没有成功入院。

社工在某一次探访中,案主向社工哭诉自己每次生病住院期间,两个女儿都没有去探望照顾,令案主非常难过和伤心。目前最难受的是因为自己的颈椎长了个“寒气包”,导致经常睡眠不佳、心情郁闷。

曾去看过很多医生但治疗效果一般。长期身体上的疼痛和内心的孤独感,又缺乏家人的有效陪伴与支持,觉得自己十分没用,使其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社工通过对案主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身体问题:案主身患多种疾病,而且最困扰的是颈椎长了个“寒气包”,长期被疾病疼痛折磨,睡眠质量大大降低,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一般。急需帮助案主缓解身体及精神上的病痛,提供居家支援生活照料服务。

2.心理问题:早年丧偶独居,日常缺少家庭成员的有效陪伴和支持,连生病住院最需要亲人的照顾和关心也没有,内心十分孤独无助,心情郁闷,缺乏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急需开展关爱服务,通过居家上门服务和陪伴提高案主的生活自信心,缓解案主悲观和郁闷情绪,树立健康心态,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3.社会支持问题:由于行动不便出门机会减少,导致生活方式单一,社区邻里之间的交往缺失,导致缺少与外界沟通。急需为案主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进而获得有效的支持。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理论模式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强调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案主目前最迫切解决的是生理需求,尽快帮助其缓解身体的疼痛感,提升睡眠质量,先满足最急需的,再满足其它需要,给与关爱与陪伴,同时增强案主社会支持网络。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通过帮助案主增强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网络,学会运用支持网络解决自身问题,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更好适应自身生活环境。

(二)服务目标

1、帮助案主链接社会资源,通过社区卫生中心老中医的资源寻找康复理疗师或者寻找治疗颈椎“寒气包”的药物,送医送药,缓解身体及精神上的疼痛。

2、通过依托本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居家支援生活照料服务,为案主开展防跌倒爱心包裹、长者饭堂爱心送餐、生活必需品代购代买、心理关爱热线、“社工+义工”居家探访,“一对一”帮扶等服务,缓解案主悲观和郁闷情绪,提高对生活的自信心,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3、通过整合社区居委会、小区物管、爱心企业、爱心商家等各方资源,组建“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或者低龄邻里长者义工服务队,开展节日关爱慰问活动,邻里帮扶,为案主构建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服务策略

在制定具体的服务目标之后,社工为更好地帮助案主解决相应的问题,制定以下服务策略:

1、针对案主身体的问题:首先联动爱心康复理疗师,利用中医的手法,定期为案主颈椎进行推拿按摩艾灸,尽快减轻案主颈椎的疼痛感;后期通过整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医疗资源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上门为案主开展居家义诊服务,逐步改善案主睡眠质量。

2、针对案主心理的问题:优先通过与案主的女儿进行沟通,让女儿学会多探望多关爱老人,利用多走访多陪伴、电话问候聊天等亲情温暖的方式对案主开展情感慰藉,使案主感觉亲人的存在,不再感觉孤单寂寞;通过依托本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合中心现有的服务,为案主开展居家支援生活照料服务,疏导不良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3、针对案主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联动整合政府单位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小区物管、爱心企业、爱心商家等各方资源,让更多人加入关爱独居老人,使案主的生活支持体系得到完善。

四、服务介入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介入初期)

首先了解案主自身情况,建立专业信任关系。分析需求和问题,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

由于案主为独居老人,早期已被列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重点关注对象。社工开展多次上门探访,先获得案主的熟悉感,后来在一次探访中再与案主深入会谈。一进门,发现案主比较热情对待,可能长期处于独居生活状态,总是希望有人多点上门探望聊天。

社工运用同理、倾听、鼓励、支持等专业技巧,鼓励案主多表达自己的诉求,有助于社工收集整理聚焦分析。案主表达自从丈夫因病离世,10多年以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居住生活,已成为一种习惯。

一说到丈夫离世,案主不禁默默流泪,老年缺伴对她的打击比较大,又不能依靠女儿生活,女儿的探望与关心很少,特别说到生病住院期间没人照顾探望,心情显得非常难过和伤心。社工充分利用“共情”技术,身同感受案主此时此刻的心情状态,并给与情绪支持,同时建立安全的信任服务关系,社工将案主列入个案服务,梳理需求和问题,与案主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和计划,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二)第二阶段(介入中期)


帮助案主链接社会资源,整合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医疗资源,医养结合,开展居家义诊服务;联动康复理疗师,送医送药,为案主进行推拿按摩艾灸,缓解身体及精神上的疼痛。

经过社工收集整理案主的诉求,聚焦分析,案主目前最困扰的是颈椎长了个“寒气包”,导致经常坐立不安,睡眠欠佳,严重影响了自身心情。

案主向社工倾述:由于自己年轻的时候种植甘蔗地,经常要扛甘蔗等做体力活颈椎、腰部长期收到压迫,没有及时留意自己的身体,久而久之留下一身病痛,去看过很多医生治疗效果一般。社工整合自身医疗资源,通过联动康复理疗师,定期上门为案主进行推拿按摩艾灸,通过对腰、脊椎关节进行推拿,运用中医的手法缓解颈椎及腰部疼痛感。

(三)第三阶段(介入中期)


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居家支援生活照料服务,缓解案主悲观和郁闷情绪,提高对生活的自信心,鼓励积极面对生活。

为尽快帮助案主消除悲观郁闷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观念,社工联动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结合中心现有的服务,为案主开展以下服务:

①针对案主行动不便的问题,为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社工为案主派发防跌倒爱心包裹,里面有浴室防滑垫、防跌小夜灯、防跌拐杖等用品,解决因行动不便容易导致跌倒的问题,教授案主防跌倒技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针对案主买菜困难,经常吃不新鲜食材的问题,社工帮助其申请中心长者饭堂服务,并因案主为本地户籍老人,符合政府补助政策,可以享受优惠,社工马上安排志愿者上门为案主送爱心午餐,既满足老人居家就餐的需求,又减轻案主餐费经济负担;

③针对案主出门机会比较少,社工开展代购代买服务,尝试联动小区周边商家、药店、市场等,为案主购买有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④积极开展心理关爱热线,社工运用同理、鼓励、倾听等技巧,定期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生活,并尝试与案主女儿电话沟通,让女儿学会多关心老人,利用空闲时间多探望多陪伴案主,给予家人情感上的支持,同时,中心组建“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以“社工+义工”的方式开展居家探访服务,充当“家人”为案主送关爱送温暖,让案主不再孤单与寂寞。


(四)第四阶段(介入中期)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开展节日关爱慰问活动,搭建邻里互助帮扶,为案主构建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

由于案主为独居老人,长期自己独立一人生活,缺乏家人有效的支持与陪伴,邻里关系一般,比较少沟通和走动,社会支持构建缺失。

社工介入之后,除帮助案主缓解身体上的疼痛,开展中心生活照料服务,解决案主目前的需求,给予案主实际的关怀;开展心理辅导,帮助案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案主女儿进行沟通,从家庭关系层面获得进一步支持。

还通过整合社区居委会、小区物管、学校、爱心企业、爱心商家等各方资源,组建“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或者低龄邻里长者义工服务队,借助节日为活动契机,组织社区热心的亲子志愿家庭,上门探访案主,与案主聊天排忧解闷,鼓励案主积极向上生活,让案主感受家人的温暖和关怀;联动小区物业、小区热心邻里居民,开展邻里帮扶,搭建每天“一敲门、一见面、一电话、一报告”的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为案主构建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

(五)第五阶段(介入末期)

回顾服务介入历程,结案及后续跟踪回访。

经过介入,社工提供专业的个案服务,为案主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三个维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解决了案主三大困扰问题。

目前,案主向社工反映:第一,自己的颈椎和腰椎经过多次康复治疗之后,现感觉良好,疼痛感由介入前评估的10分降到2分,身体得到很好的缓解,睡得比以前要好,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第二,女儿比以前关心的频率要多,每周会固定过来探望或者打电话问候,自己的心情改善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难受和压抑,而且中心的长者饭堂服务,解决了我居家就餐的需求,目前心情开心了很多;

第三,每逢过节都会有志愿者过来探访自己,陪自己聊天,送关爱送温暖,周边邻居也会经常敲门问候,帮助解决家中问题。经过社工综合评估,双方认为个案工作服务目标已达成,同意结案。后期会跟踪回访。

五、总结评估

社工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对案例进行总结评估,经过介入,双方认为服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回想在服务开始阶段,案主向社工哭诉,自己多年以来失去丈夫,一个人独居生活,行动不便,孤独无助,又长期缺乏家人有效支持,心情比较难受和伤心。

后来经过社工介入,多次上门探访和跟进,收集需求综合分析,提供专业的服务,链接各方资源,帮助案主解决身体、心理、社交不足等问题。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遵循“助人自助、优势视角”的原则,以案主需求为出发点,首先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信任为基础,得到案主的对社工自身的认同之后,优先解决最紧迫最主要的问题,不断发掘案主的优势,鼓励和陪伴案主,倾听案主的诉求,及时回应,让案主对自我重拾信心。

通过一系列的倾听、陪伴、安抚、服务、解决案主实际问题等措施,有效地帮助案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增强案主身边的资源构建,为后期结案,案主也能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将来的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专业反思

本案例为丧偶独居老人案例,适用于老年人社会工作,属于典型的老人类型。

此类老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保障,更多需要情感支持。老人都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关爱,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专业理论模式,灵活多样的专业技巧、专业的评估工具来开展服务,同理心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能充分利用“共情”的专业技术,是决定能否走进案主的内心,让案主放下包袱,卸下防御,从而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因此,社工与老人的沟通技巧需要不断加强,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要学会察觉案主的内心情感,作出情绪支持。同时,资源链接的能力也需要提高,这对于帮助案主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

新入职社工如何做?

新手主管如何做好社工管理工作?

新任督导如何解惑?

来看看这3本书

社工届畅销书

每个机构团队必备

点击下方小程序

快快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