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3年的本溪县治资料,太珍贵了!

 老生书斋 2022-06-12 发布于山东

东北县治纪要——本溪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北平立达书局 熊知白编

县境四周皆山,土地较狭,地形殆与缽底相似。火连寨河,贯流县市之中央。自昔为缸窑产地,故旧名窑街。原为前清辽阳府辖境,光绪三十一年,析辽阳、鳳凰、兴京三管辖地,设置县治,称本溪县(县治在本溪湖)。民国仍之。

图片

县市(本溪湖)商业

全县户数,四万一千七十二。男口,十七万六百二十九。女口,十四万九千九百十七。其中县市户数,一千八百八十二。男口,八千九百五十六。女口,五千一百二十四。日本人,一千六百。县市东西延长,成不规则形之街道。亦分东西二街。河西有炭炕,燃铁炉,及缸窑等工场。河东为商业区。新市街,接河东街之东端。系满铁会社所经营。有本溪县公署、公安局、陆军兵营、邮政局、电报局。

教育狀况:

图片

全县土地面积,一四,四七九方里。官有耕地,一八三亩。私有耕地,九六八,八一〇亩。官有荒地,二,五〇〇亩。私有荒地,一三,二五四亩。物产有糓类,及柞蚕茧,木材,薪炭等品。制铁事业,自清代乾隆时,即已著名。商店约有三百五十户。需用杂货,由沈阳,辽阳等处移入。兹将重要货物,由铁路驿出入数量,表示如下。(单位吨)

图片

煤铁公司,系中日合办。资本金共七百万元。兼营炭冶二业。冶铁部有熔矿炉两台。现使用一台。一昼夜制造额,约一百三十吨,使用原料,以庙儿沟磁铁矿为最多。此外,则用罔川褐铁矿,及安岳赤铁矿。制品贩路,往日本大坂方面。

图片

县市(本溪湖)煤铁业

炭坑面积。自市街东北端,横断铁道线,进向西南。依日本人计算,有一千三百六十四万坪。炭质为古代石灰纪层。半系无烟炭。火力甚强。一年出产量,三十万吨内外。公司附带事业,有发电所。有中国式骸炭窑二百个。有石灰制造业,一日出四万斤。

缸窑业,为本地人主要财产。质地坚硬。中国人用者极多。销路甚广。

图片

日军把手下的太子河铁桥

本县交通。以安奉路线为重要区域。水路顺太子河下流,可达辽阳。上流可至碱厂。只能通航小舟。下航一日可达。上航碱厂,须行十日。从安奉线驿通太子河,牛心台,及达炭坑支线。有轻便铁道,长约一百八十里。称溪碱铁路公司。名为中日合办。陆路至辽阳一百二十里。至赛马集二百四十里。已修县道。由县市至沈阳县界,六十里。由县境八区,至凤城县界,七十五里。由县境七区,至抚顺县界一百六十里。由县境二区,至桓仁县界,一百十里。至新宾县界,一百四十里。

本县金融。有东三省官银分号。货币行使现银元,奉票,及中交边业各行钞票。

县属火连寨

图片

火连寨街道院内民国大钟局部“火连寨”字样

当西辽阳与北石桥,往来道路之交叉点。户数三百,人口一千八百内外。日本人四十五。有商店十余户。贩卖食用品及杂货。有公安分局、小学校。主要物产,有大豆、米、高梁、粟、玉蜀黍等。石灰产出亦多。有中日合办之振兴公司。经营石灰制造业。

县属牛心台

图片

上流牛心台一带盛产木材,居民斩木结筏顺流下运。

距县市东北三十里。太子河左岸约二里。分上下牛心台。上牛心台,有炭坑,在南东入溪谷四里处。太子河右岸,山岳耸峙。其对岸沿河,宽约四里,长约十二里。系平坦农耕地。上牛心台,户数二十二,人口一百二十。下牛心台,户数三百,人口一千五百。内有商家三户,旅店一户。下牛心台,在上牛心台下流三里。附近产石炭。有公安分局、林务局、邮政局、小学校。

炭矿区,有红脸沟,大南沟,小南沟,王官沟,关家坟等名称。红脸沟,有居民三十户。採炭夫约二百人。旅店二户,饭馆七户,杂货商八户,缸窑业三户。经营炭坑之日本人九户。牛心台采矿公司,名为中日合办。资本十万元。现今出炭数量,一日平均二百吨内外。一年约七万三千吨。销场多在沈阳。炭质系无烟粉炭。亦杂有块炭。粉炭多数,供中国家庭之用。或加以混炼,可与块炭,适用于冬季采暖。

红脸沟之东,二十五里,有温泉寺。温度在华氏七十度内外。医治皮肤病,有特效。每日浴客,约有二十人。

县属桥头

图片

桥头细河沿风光

此地一名细河沿。合附近村落,又名白云寨。距今百年前。因细河流急,车马交通不便。居民于此架土桥,始有桥头之称。居民多杨金二姓。传言二姓祖先,来自云南。有功于满清。给以此处土地。遂成今日之村邑。由是人口渐增。迄于铁业盛行。人马往来,以此为宿站。地方亦趋繁盛。在沈阳东南,二百余里。距安东西北,约六百里。南经石河寨,可远望耶马溪之钓鱼台。是为名胜风景之一。北扼福金岭。东沿寨马集街市。与榆树岭相对之分水岭,细河即发源于此。东分水岭之溪流。又与细河会合。桥头即在合流点之西南。当寨马集往辽阳道路之要卫点。户数一百五十,人口一千二百。日本人六百,则为满铁会社职员。有公安分局、邮政局。

图片

桥头新市街全景

物产有枕木、木炭、柞蚕茧、木粉、大豆、高梁等。附近系森林地带。故诸种山货,亦为此处特产。桥头之东,约一百里。其分水岭上,有大森林。冬季结冰时。已砍伐之木材,多向辽阳输送。所谓木粉者,即制造线香原料。取榆木皮、柞木、柳木、或其他杂木所制造。以榆木皮制者,称为榆粉。以柞木、杂木制者,称为普通木粉。碎木制粉之工具,系用水车。故此地恃木粉为生活,而营水车业者,有十七户。合之附近各处,有七十余户。榆粉价值颇昂。是为上等线香材料。移入杂货,多来自沈阳与辽阳。

图片

桥头附近残雪

桥头系山峡中小村落。仰视悬崖,蟠植老松。俯瞰细河,清流如带。自然景物,耐人欣赏。徒以铁路经过此间,列为小驿。而中日两国人来此者日多。至商工各业,殆无可纪述。

县属南坟

图片

南芬南天门五棵松旧照

在沈阳南,一百余里。安东之北,五百余里。户数一百,人口五百。内有商店数户,贩卖食品杂货。有铁路巡警分局、小学校。

图片

水车小屋,用于碾碎榆树和其它杂木,制成线香。

农产物,仅供本地需用。木材、薪炭、柞木,为此地特产物。附近产铁矿石。可作制铁原料。以上各物,均为移出品。移入品,有米、豆粕、麦粉、石炭等。营水车业,制线香粉者,有数户。此地四围皆山。细河傍山麓萦流。村落点缀于附近。传闻满清创业某功臣。置有坟墓及祭田。今日之居民,即往日佃农繁殖之子孙。自满铁经营。此间成为驿路。人口因是稍多。其中略有铁路职员住宅。

县属连山关

图片

连山关风光

位于县市之南。隔摩天岭与细河。遥望分水岭之险峻。东方平顶山。西方摩天岭。对此连山关之弧形小村落。俨若以诸峯峦,成吞噬之势。景物殊有可观。户数二百六十,人口一千三百四十。内有日本人三百。有铁路巡警局。

此地山岳连亘。农产物无多。而林产物则甚富。商店三十户。仅贩卖日用杂货。昔时来往朝鲜驿站。有大安平、浪子山、甜水站、通远堡、雪里站、凤凰城、汤山城,并连山关,共为八站。而连山关,又适当诸站之中央。清代于此置站长。驻站丁驿马。山间僻地,往年不过一小农村。日俄战役,日人置师团司令部。商贾稍有来此营业者。其后南满铁路置小驿站。日本又建筑守备队兵营。其村邑之关系甚轻。与日本人之军事策略。反居重要地位。

县属小市

图片

建于1730年的小市永宁寺大钟铭文上有“小寺”之名。

在县市东九十里。距碱厂西,亦九十里。山城寨之南,二十里。户数一百,人口六百。有公安分局、邮政局、小学校。附近地势,稍形展阔。故农耕地面颇多。其南有地名韭菜峪,同为物产集散场。每年产高梁一千五百石。线香原料十万斤。夏季由太子河水运。冬季用大车。运往辽阳及县市。此地亦有炭坑。系次无烟炭质。附近居民,于农事余暇,从事采掘。规模虽小。比之山城寨炭坑,尚居优等。

县属草河口

图片

草河口全景

在凤城县通远堡之北。户数二百二十七,人口一千二百十七。内有日本人一百十六。商店八十户。仅贩卖日用杂货。有公安分局、铁路巡警局。

此地山岳重叠。仅山谷口,及缓倾坡面,可以耕种。农产品之运往他处者,以大豆为多。林产多木炭、枕木、柞蚕茧等。草河口,原在赛马集、凤凰城,往来道路之分叉点。且为来往辽阳之宿泊站。自南满路线,从此经过。始移地点偏西约二里。大抵往年为僻陋乡村。铁路通后,居民始逐渐移住。距此约五里。泉水悬流。山岩环绕。时当夏季。幽邃清凉,可以避暑。驿路半里前,有东沟风穴。在东沟村山腹。由穴口至半途,分为二穴。其深远未能测度。

县属清河城

图片

发掘于清河城的石狮极具明末清初辽东石狮的制式特点,应该是当时守备将领的镇宅之兽。(孟庆志提供)

由县市往新宾县。须通过清河城。位于北往抚顺,南往碱厂之分叉点。人马通行,较为繁密。居民多聚处村墟中。户数一百,人口六百六十。内商店三户。旅店三户。有保卫团、小学校。物产多薪炭,日用品,运自小甸子,望城岗子等处。

县属山城寨

图片

山城寨·山城沟坑(孟庆志提供)

在县市东八十里。濒太子河之上流。隔河,分上山城寨,及下山城寨两部。户数上寨一百,人口七百。下寨七十,人口四百五十。内商店三户。旅店四户。有保卫团、邮政局、小学校。物产有石炭及薪炭等。

县属寨马集

图片

赛马集煤田地质图(孟庆志提供)

在县市东南一百六十里。草河口东北,九十里。凤城县北一百八十里。碱厂西南九十里。户数三百,人口二千五百。内商店约一百户。

市街当铺石河,与八道河会流地点。两面负山。惟有东西相通之街路一条。有本溪县佐公署、公安分局、邮政局、小学校。此地仅山间小部分,可以耕种。农产物,除本地消费外。仅大豆有少量移出。柞蚕茧、木材、木炭、石炭,为本地特产物。

赛马集,当碱厂、草河口,往来宿泊地。日用品及杂货贩卖,虽限于附近村落。然柞蚕茧及薪炭。则经过草河口,运往安东。木材运往辽阳。杂货移入,亦同此道路。工业有油坊二户,染坊一户。

县属碱厂

图片

碱厂学校旧照(孟庆志提供)

在县市之东。新宾县界之西南。距县市一百四十里。新宾县二百二十里。安东县三百九十里。桓仁县二百三十里。户数一千,人口六千内外。

市街北负山。西濒太子河。东南控平野。东西长二里。南北长半里。分前街后街。有公安分局、巡防队、邮政局、小学校。农耕地狭。大小豆、麻类、烟草业等,产量甚少。豆粕、豆油、烧酒,略有产出。工商业,约一百户。交易均属附近村落。

此地之西,约十五里。有马鹿沟小铜矿一处。现为日本家大仓氏出资开采。矿石由太子河水运。移至县市。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