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腾驰//石柱塬上

 马腾驰 2022-06-12 发布于陕西

                石   柱   塬   上(散文)

                           ·马腾驰

       耀州石柱塬,名列古同官四大塬之首,是铜川这块地面上名声响亮、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块风水宝地。

       从王家河川道西边上去,穿过演池,过条沟,就是苍苍茫茫的石柱塬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家从焦坪煤矿搬到王家河的矿务局干校以后,就听人不断地说起石柱塬,说起那里山环水抱的地理形胜,说起那里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着的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石柱塬,在我心目中多了几份神秘,也就有了一个念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石柱塬上走一趟。

       塬一直没上去过,但从众人的描述中,从我看到的资料里知道,石柱塬北有文王山、武王山,南有铁龙山、白马山,中有东西走向、缓缓突起的青龙岭,将塬分成南北两面。文王山乃周文王射丰之地,一箭射定丰京都城,故事悠远而神奇,明代何景明编著的《雍大记》中就有“文王射丰于此”的记载。

       石柱塬,跟我最亲近的联系,是粮食紧缺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王家河煤矿上班的岳父,曾多次翻山越岭,徒步去那里买粮,买到粮后,再翻山越岭、汗流浃背地背回来。妻子多次给我讲过那段艰辛难场的往事。她说,父亲每次背着买的粮回来,那疲惫之极的神情,那浑身湿透的衣裳,看得我心发疼,心发酸,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不会忘记那个艰难困苦的日子,不会忘记父亲去石柱塬买粮受的那个罪。

       石柱塬上,留有一生饱受磨难,过早离开人世的岳父的足迹。单从感情角度上来说,石柱塬和我的距离又拉近了很多。想去石柱塬上走一趟的愿望更强烈了。

       在铜川那些年,一天到晚忙,忙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事,加之交通不便利,未能走上石柱塬。离开铜川到咸阳,每次回铜川也是早去晚归,来去匆匆,想上石柱塬去走走,去看看的愿望终未实现。

       壬寅初夏,和妻子回铜川办点事要小住几天,中间有一天的闲暇时间,我第一个就想到了:利用这空儿,上石柱塬去!把想法告诉妻子,她没有犹豫,脱口就说:行。我知道,她也没上过石柱塬,很想去看看父亲当年买粮的那个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儿。

       从王家河桥头往演池方向开车上塬,那是我们到铜川的第二天早晨。太阳刚从东边的赵家塬塬顶冒了出来,车子在环山路上转着圈儿上塬,太阳光穿过路边的树林,在路面上洒下斑斑驳驳的阴影。空气清新得发甜,各种各样的鸟叫声此起彼伏。行进在很少有车辆与行人通过的这条山路上,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上了演池塬,过塬顶第一个村子莫火村,再过新兴村,往前走一段路,车右侧一个南北街道里是集市。去石柱塬没有具体事儿,也不急,就停下车,去集市上转转。妻子在集市上买了杏子与大蒜,这两样东西,是耀州的传统名产。问摆摊人方知,这是演池乡的会,演池乡已撤,并入石柱镇,乡已撤但会还在。

       从会上出来,按导航提示,把车继续给石柱镇方向开。

       路两边,是一片片望不着边际的麦子地与苹果地。麦子已泛黄,没几天就可开镰收割了,苹果已结成核桃大的果子。如果不是从塬下爬“山”上来,走在塬上的你,一定想着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别具风姿的台塬地貌,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塑造出来的奇特地形地貌。

      车子已行进到演池塬的最西端。从眼前这条沟下去,再上塬,就是石柱塬了。

       下沟的这条路狭窄,弯急,坡陡,一个陡弯还没转过来,车头已到另一个陡弯的路中间,坐在车里,人是向前倾斜着的。在这样的路上两车相遇,避让起来都很困难。妻子看路险,急切地问,可否调头返回?我开着车,说,这么窄、这么陡的路,要返回,在哪里调头?不怕,别的车能走,咱就能走!

       过了沟底水库,上石柱塬,同样是刚才下沟时那样的路:狭窄,弯急,坡陡。

       从沟底上来,面前是比演池塬更大、更宽阔、更无垠的石柱塬。车子行进在平展笔直的路面上,刚才还紧张着的妻子松了口气,说,这么险的路呀,开车都这么难走,当年的路肯定不如现在的路,我爸那时买下粮,就是从这条山路上背着粮,一步步走回去的!唉,她重重地叹了口气,再没有了话语。

       导航继续导行,车子到了石柱镇。我把车停在镇口的路边,我俩下车,要在镇上慢慢走走。岳父当年就是在这里买的粮,我们要好好看看这石柱镇。

       安静的石柱镇。临街两边多是两层高的楼房,也可能是时间尚早,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街两边的门面有些还未开门营业。从街道走过去,再走回来。每走到一条巷子口,妻子都要往巷子里边望一望。我明白,她是在寻找,是在觅寻,买粮的父亲当年可否进过这个巷子?

       离开石柱镇那一刻,妻子回头又望了一眼,算是和到访过的古石柱镇告别。

       离开石柱镇不远,路右侧的一处苹果园引起了我的注意。果园的柴门门口,一簇月季花开得正艳,透过围果园的篱笆墙,可以看到,果园里的地被新翻过,收拾得平平展展,松松软软的,一根杂草都没有。这家果园的主人,一定是一位热爱生活,有情调,勤劳的人。我停下车,想去这家果园里看看。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在土地上劳作过,流过汗,对土地有一份天生的亲切感。

       那果园的柴门只有半腿高,一抬脚,就可以跨过来,但上面却锁着一把锁。锁是挡君子的。看着锁我笑了,对着果园里喊:园子里有人吗?刚喊过,园子深处就有人应声了,谁呀?来了,来了!从园子里走出一位高个子,方脸,大眼,年龄约摸六十多岁的男子,手里提着正在干活的锄头。他说,进,进,你们快进园子来!我说,你这门锁着,我们进不去呀!他笑着说,是的,是的,这锁是挡君子的,不挡小人,我得开门迎君子。

       我先自我介绍,完后说,路过这儿,看到你果园这柴门,这月季花,这一根杂草都没有的果园,就想进去看看。看来,你绝对是个爱好人,是个不一般的人!     

       他边说边弯腰开柴门上的锁,啥爱好人、不一般的人,咱就是一个种果树的农民!

       进入果园,左边是看果园的小屋,门口打了席片大的一块水泥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要进了他小屋坐。我说,不了,不了,就在这果园里说几句话,闲聊闲聊。

       交谈中得知,他姓张,年轻时开大车拉水泥,年龄大不开车了,就专心伺弄起自己的五亩苹果园。这几年,苹果园也不怎么赚钱,他仍旧精心打理着果树,用他的话说,苹果是卖不了几个钱,但总不能把地荒着,把地荒着,会遭罪的。咱是农民,能干动就要干,尽心尽力把这园子作务好!

       我说,你这园子的柴门,门口盛开的月季花,园子周围扎得细密的篱笆墙,园子里一根杂草都没有,你的苹果园,人见人爱呢!

       他笑着说,把地收拾好了,自己也爱来地里,看着舒服,干活也有劲!

       我话锋一转,问他,你是石柱镇人,石柱镇的名字,你知道咋来的不?我听说,从前的石柱镇开福寺山门口有4根石柱,名字是从这儿来的?

       他宽厚地笑了,说,对,也不全对。说对,石柱镇的名字确实来源于开福寺。说不对,名字不是来源于那4根柱子,而是来源于寺院内佛塔里的那根柱子。他接着说,开福寺遗址在故县村东200米的石柱中学处。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元代、清代与民国年间多次修复过。《同官县志》上说“寺建甚古”,寺院十五亩大,有正殿三间,献殿阔三楹,深三楹,厢房六间,厨房二间,山门一间,寺田百余亩。

       他一开口就是《同官县志》,还把一个已不存在的开福寺的大小、内有多少房间都记得这么清楚,让我吃惊不小!

       他接着他的话题,开福寺有八棱唐碑两座,刻的《金刚经》,四棱碑一座,刻的石像,碑石用石子敲上去,声音像钟磬一样好听。最奇特的是,寺里有一座一丈多高的石塔,基座圆形,分层叠加构筑,塔中间有一圆柱形石柱,石柱顶端穿着一个碾盘大的石轮,轮上设有精巧奇妙的机关,石轮顶端是塔的宝顶。一推石轮,整个塔也就跟着转动起来。塔能转动,人们把那座塔也叫转塔。石塔内的石柱,竟能转动一座高大的石塔,这是奇中之奇的事,“石柱”,就成为了世代相传的地名。

       噢,石柱镇的名字原来是这样的来历!今天我是遇到高人啦,从你这儿学到了不少东西!你把《同官县志》上记载的那些东西,记得那么清楚啊!我从内心里佩服起他来,不禁赞叹开了!

       他谦逊地说,不是高人,也没有啥叫人佩服的,家里有祖上传下来的一套县志,没事了就拿出来看看。县志里,特别是跟石柱镇有关的文章,看得就更详尽,看得次数就多,时间长了,也就记下来了!

       他还要忙地里的活,不便多打扰他,跟他告别。他说,别急,别急,给你拿点灰灰菜。没等我回绝,他已进入苹果地里,很快提出来一大袋子灰灰菜。说道,这在地里,也没啥送你,这点灰灰菜你拿上,尝个鲜。他热情,我也没有拒绝,没啥回赠他,我返身出果园,从车上拿了我的新书《花本无心自在开》送他,他把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欣喜地说,是你的书呀?这比啥都好,这比啥都好,我一定会好好读一读,好好读一读的!

       我们上车,站在果园柴门月季花下的他,跟我们挥手告别。

       车子启动,返回的路上,妻子说,今天没白上石柱塬,把爸当年买粮的路走了一遍,了了我长久的一个心愿。又遇上那位姓张的果农,他讲的石柱镇镇名的来历,也让我长了见识。耀州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历史灿烂辉煌。耀州人热忱厚诚,重情重义,让人感动。

       我说,是的,是这样的。

       正午阳光下的石柱塬,金黄的麦田,绿色的果园,所有的一切蓬勃而充满着生机。

                      2022年5月20日于王家河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背馍记》《花本无心自在开》。作品也获得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