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打卡的7个博物馆大展!周末刷刷刷……|展览|藏品|缂丝|芮国|上海博物馆|博物馆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6-12 发布于上海
近期,博物馆大展特展更新不断,文保展、书画展、考古展、专题展...每个展览通过重量级藏品及背后的故事,剥丝抽茧给观众梳理不同时期相同系列之间的文化脉络。特此,文博圈整理了7个非常值得打卡的展览和圈友共飨。
注:排名不分先后
01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
上海博物馆
2021年5月21日-7月18日
从上博公布年度展讯以来,“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一直是文博圈小编期待的年度展览之一。
缂丝与丝绣本为手工丝织与针线女红技艺,在融入绘画艺术后,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景。
上海博物馆举办此展,通过甄选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件/套,辅以书画8幅,呈现一派丝理丹青的艺术妙趣。这也是继2007年“海上锦绣——顾绣珍品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又一次珍贵织绣特展。
展品中11件(套)缂绣画为上博馆藏,涵盖明初至晚清的重要精品,梳理了缂丝书画的历史传承。
明末清初 缂丝 花卉册 各纵 32.2 厘米 横 29.8 厘米(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缂丝织造技艺,源自古丝绸之路传入的缂毛工艺。缂丝采用“通经回纬”的织法,织出纯为欣赏的书画艺术作品。缂丝书画在宋代发展到巅峰,明清之际亦繁盛一时。“一寸缂丝一寸金”,其缜密精巧,典雅灵动,兼具工艺与艺术双重价值,为织中之圣。
明 缂丝 群仙拱寿图 纵 164.5 厘米 横 118.6 厘米
从闺阁女红发展而来的刺绣工艺,宋代时确立了以绣为画的艺术标杆,明代顾绣深受其艺术滋养并有所突破,针法与笔墨晕色相结合成丝理概念,运针如笔,设色开染,较画更佳,所得花鸟、人物、山水独具风采,故而声名鹊起,成就一方美名。清代及后世书画绣品受之影响深远,涌现出大批名家。
明晚期 韩希孟 顾绣花卉虫鱼册 纵 30.3 厘米 横 23.9 厘米(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特展除精选有十四年前曾展出的馆藏顾绣之外,更包括宫廷绣、沈绣等其他精品,全面地展现上博刺绣珍藏。
清光绪 沈寿 刺绣花鸟图 各纵 42.2 厘米 横 15 厘米(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 王维烈 设色花卉册(十开)
明 顾绣 钟馗像
清 方熏 钟馗像轴
最新图录
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集
内页
市价:280元
文博圈上新价:252
20
特别说明:偏远地区不包邮
02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首都博物馆
2021年5月18日-8月17日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是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作为精心策划的大展,展览可谓亮点众多,备受瞩目。
展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科研成果与代表性展品,全面梳理中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馆藏文物科学认知、保护修复、工艺复原、预防性保护的最新成果。
此次展览来集结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展品。其中不乏秦始皇兵马俑、石甲胄等国之重器,也有成都商业街出土漆床、李锤墓出土冠饰、南澳一号出水瓷等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包括老官山汉墓提花织机、马家塬战国墓地马车等通过科研复原的精美复原件。
彩绘绿面跪射俑(面部)清晰可见绿色颜料
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出土的彩绘兵马俑,表面原本施有明艳的彩绘,其彩绘底层的主要成分为生漆,制作工艺及对环境变化的剧烈反应导致其出土时迅速卷曲起翘而脱落,极难保存。新材料的研发结合特定的加固技术,得以使这些彩绘陶俑以本色示人。
除了上面的绿面跪射俑外,紫衣御手俑的衣袖部分紫色也十分明显。
彩绘紫衣御手俑
修复专家王东峰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兵马俑身上的紫色颜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汉紫’,这个颜料很了不起,以前很多颜料都是采到矿物后直接研磨使用,但这个紫色颜料它必须经过人工合成。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人,已经完全把它合成出来了。而且这种紫色以前只是汉代墓里面有,现在兵马俑身上发现了,相当于把它出现的时间往前推了很多年。
李倕复原冠饰及服装佩饰 陕西西安唐李倕墓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陕西西安唐李倕墓出土的冠饰及服饰配饰由大量不同材质的零散小件构成,出土时材质保存状况极差且层位复杂,对其分别整体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并逐层提取,其复杂的结构得以完整揭示并复原。
李倕墓出土复原冠饰(局部)
李倕墓出土复原服装佩饰(䙅裙配饰)
李倕墓出土复原服装佩饰
石甲衣 石胄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中两件大型藏品“漆床”和“荒帷”在展厅内格外醒目,感觉像“裸展”。离近一看,还是有玻璃阻隔。这两件藏品的展示运用了玻名堂公司出品的博物馆抗弯低反展柜玻璃,使参观者更近距离饱览文物风采,获得更好的观展感受。据悉,玻名堂也是此次展览的支持单位之一
本展览力求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通过探索加强“展览+媒体+科技”的跨界融合,为广大公众提供前所未有的展览解读和观展体验。本次展览引入了AR技术,利用华为河图App及AR眼镜等设备,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
03
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
故宫博物院
2021年5月1日-6月30日
人物画是描写人物形象与活动的传统中国画画科之一,细分为历史人物、宗教人物、风俗、仕女等多种题材,以技法论则有工笔、写意之别。自古人物画就因其劝诫教化的社会功能和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次展览故宫博物院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按照画面的人物身份和时代顺序分三个单元展示。
此次展品中,既有开国立邦、施行仁政的帝王,包括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至清代的康熙、乾隆;也有功业赫赫、大节凛然的文臣武将,如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亦有为家国作出贡献的女性,包括王昭君、蔡文姬、木兰等耳熟能详的伟大女性。
“王者之迹”主要展示人物形象,有临摹自前朝图本,也有宫廷画家写实之作,多为工笔细描。有的人物出于后世画家构思,其工笔中蕴含写意。
《雪夜访普图》轴
《帝舜凤仪麟舞图》页
明人《明宣宗射猎图》轴
《汉高帝太牢祀圣图》页
《便桥会盟图》卷
第二单元皆为明清时期作品。明代宫廷画家创作的功臣像,画法谨严,设色凝重,睹之感人。清代纪功战图,描绘精细,人物多而不乱,可称精品。
《淮淝奏捷图》轴
《归思图》轴
明人《郭子仪像》轴
'列女垂范'单元,主要展品包括宋摹《列女图》、《女史箴图》,图式、画法各有渊源,保留了中古时期典章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女孝经图》,用笔细腻,设色典雅,是宋代人物画名品。此次均全卷打开,以飨观众。
《女史箴图》卷
《濯龙蚕织图》页
04
“追迹”芮国文物精华展
山西青铜博物馆
2021年5月18日-7月25日
芮国,周初受封,历西周、春秋早期,后在诸侯争霸中被秦灭,存国近400年。2004年,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出土的几件带“芮”铭文的青铜器,使芮国空白的西周中期历史显现出一角;2005年,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数以万计的芮国遗物横空出世,春秋芮国亮相;2018年,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展示出芮国晚期的鼎盛辉煌。芮国的面貌在一次次“追迹”中越来越清晰。时隔千年,这些“山西”元素的史料和实物,与跨河而来的芮国遗存故地重逢,用展览呈现最完整的芮国。
北宋时期,芮公簠出现,芮国重器始见天日;其后清代的金石集著,收录芮国铜器二三十件;建国后,芮器零星出土,然而文献资料比较少,散见铜器难成系统,未引起世人关注。尘封千年,一前一后、紧密关联的两次重大考古发现,将芮国重新带入后世的视野。
陕西韩城梁带村、澄城刘家洼遗址,范围广袤,遗存丰富,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璀璨夺目,分别入选2005年、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丰富而完整的芮国文化遗存,终现于此。
2005年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揭开神秘面纱,古芮国首次面世;2017年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芮国后期历史得以完整。西周中期的芮国,史籍失载,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有“芮”铭铜器出土,填补其空白。
芮伯作倗姬簋 西周中期 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2158号墓
芮伯作王姊盉 西周中期 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2158号墓
刘家洼墓地的七鼎、五鼎、三鼎、一鼎墓等,与身份等级相称;礼器中鼎数量最多,重食特点鲜明;食器、酒器、水器的器物组合,非常符合周代礼制。
芮公铜鼎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3号墓出土
列鼎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2号墓出土
翣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出土
鬲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27号墓出土
刘家洼出土的乐器是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墓地出土了诸多礼乐重器,如编甬钟、编钮钟、编镈、编磬和钲等;并且有些发现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如首次发现山字形磬,最早实物之一的钲等。
勾云形石磬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2号墓出土
编磬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1号墓出土
编钟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1号墓出土
刘家洼出土的玉器、金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礼仪玉和装饰玉均有出土,其中两折角雕饰立人的玉琮较为罕见。金器极具特色,包括金首铜鐏权杖、虎形牌饰、牛首衔环饰、螺旋形金耳环等,带有典型草原文化特征,其中金权杖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金质权杖首。
权杖首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2号墓出土
玦 春秋早期 陕西韩城梁带村出土
串饰组合 春秋早期 陕西韩城梁带村19号墓出土
串饰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1号墓出土
刘家洼墓地陪葬的车马器、兵器数量众多,大墓附近设有专门的车马坑。兵器中铜柄铁刃剑最为珍贵,铁刃经检测为人工冶炼而成,是难得的中国早期铁器实例,对于探讨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铜柄铁刃剑 春秋早期 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49号墓出土
05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绍兴博物馆
2021年5月19日—8月19日
他创始了中国的“泼墨大写意画派”,是“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风对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影响极大。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就是徐渭。
徐 渭(1521-1593)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 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田水月等
明中叶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通过六十余件书画作品向公众展现这位艺术天才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巨大贡献。
徐渭晚年书画臻于化境,行迹也遍布大江南北,故而作品散落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海外博物馆亦有珍藏。
本次展览在本馆馆藏的基础上,向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0家文博单位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借展,遴选徐渭书画作品,徐渭后学作品以及相关古籍共计100件(组)。
近期,绍兴博物馆官微公布该展的展品目录,引起徐渭迷的一波转发,其中除绍兴博物馆馆藏珍品外,还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墨葡萄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的“三友图轴”以及上海博物馆藏的“草书春雨帖诗卷”等等一批精品书画。
墨葡萄图轴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
‍‍‍‍‍‍‍‍‍‍‍‍‍‍‍‍‍‍‍‍‍‍‍‍‍‍‍‍‍‍‍‍‍‍‍‍‍‍‍‍‍‍‍‍‍‍‍‍‍‍‍‍‍‍‍‍‍‍‍‍‍‍‍‍‍‍‍‍‍
草书诗轴 纸本 故宫博物院 藏
三友图轴 纸本 南京博物院藏
草书春雨帖诗卷 纸本 上海博物馆 藏
花卉图轴 纸本 广东省博物馆 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