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杨陵还是杨凌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2-06-12 发布于陕西

杨陵还是杨凌

陕西省咸阳市有个“杨陵区”,但是同一地域又有一个“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陵”与“杨凌”究竟是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呢?说来话长,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杨陵”之名源于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陵墓。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死后,葬于该地塬上,谥名泰陵。因其姓杨,当地人便俗称其为杨陵。

但真正见诸于官方文诰的“杨陵”,最早始名于清雍正七年,即公元1729年始设杨陵镇,治所在西大寨村(今杨陵区大寨乡寨西村)。至民国年间,一直为一方大镇,辖77村。镇上的茶坊酒肆、染布房、粮食集、戏园子、马戏团,应有尽有,且三、六、九逢集,过年初四有古会,颇有小城镇的繁华景象。

杨陵镇附近有一遗址教稼台,是为纪念农神后稷教先民耕作稼穑而设。有感于此,1932年秋,当时的民国政府筹备在此地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并公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首任校长。于校长率员勘察,选定距杨陵镇东二公里处之张家岗一带为校址。后陇海铁路也通至宝鸡,因这里有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便在此建了一个四等火车站——武功车站(距当时的武功县城武功镇尚有15华里)。有了火车站,小站上也慢慢配套建起了旅馆,食堂、商店等设施。以后便形成了一条小街,人们习惯上把这条小街叫“站上”。

1956 年,武功县人民政府开始在这条小街上设镇,鉴于旧杨陵镇的知名度和影响,遂把这条小街取名杨陵镇。1958年,又将杜寨管区、李台管区及杨陵镇合并,在这条小街上设立了杨陵人民公社。时间一久,原杨陵镇(即西大寨)的称谓便逐渐淡化,之后凡言及杨陵镇即指火车站小街的杨陵镇。1965年4月,武功县设杨陵、普集、小村三镇,杨陵镇始为乡(公社)一级政权机构了。因杨陵镇上有个西农大,后又衍生出“农科院”“水保所”“农校”等机构设施,人称杨陵“八大单位”,于是1979年以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为行政区域设立杨陵特区(县级),由武功县代管。1982年11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1983年,国务院批复将宝鸡市武功县、杨陵区划归咸阳市管辖。

由此可见,民间俗称泰陵为杨陵已有一千多年,杨陵正式见诸于官方文件也有近五百年历史,但史上杨陵镇的地理位置、治所及归属曾历经了多次变化。

1997年7月13日,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在杨陵区正式成立。为正厅级单位,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杨陵区则为县级单位,隶属于示范区管委会。从此便出现了杨凌与杨陵并存的状况。

为什么示范区之名舍杨陵而取杨凌呢?有资料介绍:1997年3月25日,陕西省副省长范肖梅、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光强同志商量提出,经省政府会议研究,为便于招商引资,扩大国际合作,决定将示范区名称中的“陵”字更改为“凌”字,赋于示范区“壮志凌云”“奋发腾飞”之意。

但民间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由于中央某领导在为示范区题字时,误将“杨陵”写成了“杨凌”,也就只好将错就错地改成“杨凌”了。我不大相信这个说法,曾查了一下当时有关中央领导的题字。其中,江泽民的题字是:“努力研究和应用科技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贡献”。李鹏的题字是:“建设杨凌示范区促进科技兴农”。李岚清的题字是:“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发挥示范区的整体优势,进行科教、产学研的整体结合,把科研成果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发展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林牧和水利事业作贡献”。我曾在网上看到三幅题字的照片,其中李鹏的题字中确实写的是“杨凌”。但当我写这篇文章再查时,却怎么都查不到题字照片了。

杨凌与杨陵并存,的确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少麻烦。多年来,当地人好像都以为杨陵已经改成了凌,于是高速路、火车站……甚至传统面食的名称都统统改成了杨凌。

据了解,严格意义上示范区管委会本身并不属于一级政府,而杨陵区却为行政区划性质,有些事情还属咸阳市管辖。比如示范区并没有设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杨陵区这些方面的相关事务都还归咸阳市的上一级单位管辖杨陵的通信归西安管,银行和保险公司依然归咸阳管。另外,尽管陵火车站前标为“杨凌”,但火车站是以地名为站的,买火车票时只有杨陵站而没有杨凌站。杨凌的中小学名称中有杨陵也有凌,但在地址中标明都在杨陵。每年高考时,这里的考生在试卷上填写县(区)一栏时就要填杨陵,而在填写市(区)一栏时就得填杨凌”。一位当地人在网上抱怨:“奇怪的地理划分作为本地人的我也是一头雾水。假如你在淘宝上买了一件东西你需要一个收货地址那么根据选项,杨凌这个选项是在咸阳市底下的,没错。可是同样的,如果你在京东商城买一件东西, 杨凌这个地址却在西安市底下。”……

其实至于杨凌区与杨陵区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又如何分工,究竟什么时候用杨凌,什么时候用杨陵,这就连示范区管委会和杨陵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中也有不少人说不清。

有时,还会出现在杨凌示范区后加注杨陵区的现象,不知是什么意思。

本地人尚且如此,外地人则更是一头雾水。往是奔着凌区来的,但在查询列车时刻表的时候却找不到“杨凌”这个地方,而且在银行汇款的时候也找不到“杨凌支行”……新落成的杨凌火车站,站台上的站牌写的是“杨陵镇”,但出了站,车站大楼上却写着“杨凌”。有外地客商抱怨:“杨凌农高会开了十三届,我们来了五六次,但到现在还是弄不明白,到了这个地方,该叫它'杨凌’还是'杨陵’。”甚至有些外地人还以为是写错了字。网上有编辑发牢骚:在文稿审读中到底什么地方该用“杨凌”,什么地方该用“杨陵”分不清楚,可错一个字是要负责任的,还要扣一个字的钱的。有人给出个办法:示范区要用杨凌,杨陵区则要用陵,可示范区也简称凌区怎么办?还有出租车司机琢磨出个办法:街道上的区政府就是杨陵,用“陵”;而在会展中心的是杨凌示范区,用“凌”,从“杨凌”到“杨陵”只要起步价……看到这儿不禁令人莞尔。

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可能还在地名上,国家对于地名的使用及更改是有一套专门的严格规定的。可能起初设想要把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建成一个特区取代原有的杨陵区,但因为地名不能更改的缘故,有些方面如司法、检察、铁路、银行、邮电等都还得使用原地名杨陵,所以原来的杨陵区还必须存在,但却属杨凌示范区管辖,以致产生了新问题,带来诸多不便。我到省图书馆查阅地方志,被告知没有杨陵区志,但却有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年鉴。新的《地名管理条例》已于2021年9月1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一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杨陵的地名一天不改,这种尬尴就会持续一天。这大概是决策者在示范区取名杨凌时始料未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