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了这首词,就读懂了辛弃疾的一生,也明白了何为“文人风骨”

 hwzhuwei 2022-06-12 发布于江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文章图片1

国不可无士大夫。

但让一帮书生来指点江山,总是一件文雅里藏着酸腐的事。

太远的不说,唐朝的江山,是靠刀枪棍棒打下来的;大宋的江山,是赵匡胤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换来的;明朝的江山,是朱元璋用命拼出来的。

戚继光抗倭时,出过一群少林僧兵,他们不再吃斋念佛,而是拿起武器进行营排作战,讲究战略战术,大杀四方。靠诵经,是不能退敌的。

朱熹曾这样评价过辛弃疾:

辛幼安亦是一帅才,但方其纵恣时,更无一人敢道他,略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问着,便如终废。此人做帅,亦有胜他人处,但当明赏罚而用耳。

两个“但”字,明夸实贬,说他有帅才,但略骄纵,不够警惕,若用此人,得压得住才行。

文章图片2

当时朱熹权倾朝野,南宋文人以他马首是瞻,他的话,无异于圣旨。

而这一切,皆源自于辛弃疾是“归正人”,处处都受提防。

朱熹病逝前,他的学说被定义为“伪学说”,难得辛弃疾不顾禁令,前往朱熹坟头哭祭,还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当时朱熹的门生没有一个敢去吊唁,而辛弃疾此举,才是真正的“文人风骨”。

司马光有才,可后人皆认为司马光是“书生误国”的典型,苏东坡与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甚至比辛弃疾更加全才。

但实际上,苏东坡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理论。

他和司马光抨击王安石的变法革新,因“乌台诗案”被砍头时,苏东坡幸得王安石所救,才保住了性命。

文章图片3

而辛弃疾很早就写下了《美芹十论》和《九议》,这是真正的“救国之书”。

换句话说,在南宋时期,江山丢了半壁,笔杆子是不如枪杆子管用的。

奈何,南宋的朝政把持在一帮“笔杆子”手里,他们害死了岳飞父子,陆游、辛弃疾都没得到重用。很简单,辛、陆都是主战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出自辛弃疾的《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这首词,是他遭到文官弹劾,去职后闲居带湖时所作。这首词,是对他一生的概括,从少年讲到晚年,所以读懂了这首词,基本也就读懂了辛弃疾。

他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意思是,少年时他还没有回归南宋,当时受爷爷辛赞教诲,韬光养晦,不断搜集“敌占区”的情报。

文章图片4

15岁之前,祖父辛赞经常带他登高南望,以培养辛弃疾“收复河山”的志向,所以“爱上层楼”。

但那个时候,辛弃疾豪情万丈,认定了将来自己会有大作为,也无法预知南宋朝廷的“主和”之心,故他罢官后,说自己那个时候的愁绪,都是“强说愁”。

现如今,壮志未酬,他再次登高,也想像15岁时那样,有着不畏天地的豪言壮语,可是话到嘴边,只剩一句:真是个凉爽的秋天!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情怀和信仰两个词。

我们都知道,杜甫一生穷困,幼子被生生饿死,可他依旧在求官,希望有朝一日能指点江山。

为什么杜甫会这样,是官瘾比较大吗?

文章图片5

并非如此,杜甫不爱浮名,他是真的想做事,把“匡扶社稷”视为己任,因为,这是他的祖训。

他出身于“京兆杜氏”,仅隋唐时期,就出了宰相9人,那是杜甫的宿命。

同样,辛弃疾也是如此,在金人的统治区,祖父辛赞一直在谋划“起义”,遗憾的是时机尚未成熟,辛赞就去世了,所以辛弃疾才选择南渡,回归南宋。

并且,辛弃疾是武将,后人对辛弃疾的印象,就好像他从没老过,60岁还能上阵杀敌,可见多勇猛。

但现实,活生生把他逼成了一个文人。

南渡后,辛弃疾组织了2000人的起义队伍,奋起对抗完颜亮,取得一定战绩后,加入了耿京的义军。耿京也对他非常重视,甚至听取了他的意见,要和朝廷联合抗金。

文章图片6

恰巧当时宋高宗赵构在杭州,所以辛弃疾第一次与朝廷接洽,见的就是自己的大老板——南宋的最高统治者。

赵构对辛弃疾很欣赏,认同了他提出联合抗金的方案,可就在回归的途中,耿京被叛徒张安国出卖,丢了性命。

25万起义大军群龙无首,辛弃疾的计划也同时落空,于是愤怒的辛弃疾带领50人,闯入了金人50万的军营,生擒了张国安。

1敌1000的战斗比例,能毫发无损,可见辛弃疾不但勇猛,还很精通情报和策略。

当初诛杀叛徒义端和尚,也是他一己之力,亲手所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满腔热血的战将,在回归南宋以后,被一帮言官生生摁在了书案边,他们怕打仗,徽钦二帝在金人手中,赵构怕迎回二帝后,自己的皇位不稳。

大臣们也了解这一点,更怕失败后,江南的一隅之地也不保,所以一味求和。

文章图片7

这才是辛弃疾的伤心之处,他看着杭州夜里的莺歌燕舞,心痛不已,写下了《青玉案 · 元夕》。

弃官后,隐居江西上饶,辛弃疾还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他的豪放词,有关于一个民族的骨气和尊严,是一种大情怀,一手握笔,一手持刀,文可指点江山,武可驰骋疆场。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