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过无数不爱学习的孩子后,我发现了中国家庭里的通病,个个扎心

 道源斋主人 2022-06-12 发布于加拿大

本文转自:书研聊育儿

我们常说,孩子生来好奇,天然地拥有学习的本领,喜欢向上生长。

可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他们为何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看过无数不爱学习的孩子后,我窥见了中国家庭里的通病,个个扎心

一、角色错位,家长把孩子学习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在不爱学习的孩子当中,共有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不是为自己学习,而是为父母学习。

造成这一结果的是父母角色的错位。父母在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管得太多,直接扼杀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父母催促孩子起床或者休息,监督孩子写作业,安排孩子的各种学习计划等等,

这些行为都是对孩子学习的干预,也是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否定。

角色一旦错位,家长做得越多,孩子的学习往往就越差。

二、家长情绪化严重,给予孩子的负面影响过多

家长的情绪化一直是养育孩子的大忌。

如果父母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和否定孩子,甚至对孩子吼叫怒骂,如此负面作为,影响将极其有害。

那些常被家长戴上负面标签的孩子,他们常常焦虑不安,使劲地与自己对抗。

他们的内心不堪重负,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再用在学习上。

三、家长自己不爱学习,没有阅读习惯

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我认为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 家长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码要承担51%控股的责任。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是社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孩子的示范者。

如果父母自己都不学习,没有阅读习惯,孩子又从哪里习得好好学习呢?

看过无数不爱学习的孩子后,这三点是中国家庭的“通病”。

当发现孩子变得不爱学习后,

如何才能让孩子重新爱上学习呢?

对此,书研有几点小建议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第一点,保持平和的情绪

前面我们说到,养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父母的情绪化。

记得曾经看过一副漫画,当父母一生气发火,孩子立马就缩成一团躲在角落瑟瑟发抖,脸上显现的全是恐惧。让人看了甚不是滋味。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不得不说,父母情绪的好坏决定着孩子情绪的优劣。

再者,过多不良的情绪容易导致精神的内耗。精神内耗最是无益。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好,做父母的首先要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情绪,不焦虑急躁,也不喜怒无常。

第二点,做孩子的示范者

希望孩子学习好,父母自己要爱学习;希望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父母自己先要拿起书来看。

正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

“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范和引导,因为孩子身上最强大的一个能力就是模仿力,要做给孩子看,自己首先要努力”。

家长凡事先要求自己做到了,孩子一路看过来也能学会。

但凡是那些爱学习,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通常也都喜欢学习,有阅读习惯。

第三点,多给予孩子积极影响

多多欣赏、认可和肯定孩子。

少批评指责孩子,多去看孩子做到的和做得好的部分。

对做到的部分用语言描述出来,并积极热情地肯定孩子。有时还可以用一些富有激情的语言,配合肢体动作,以便让孩子对自己的优秀深信不疑。

生活里,父母多一些对生活的热爱,孩子也会热爱生活,与父母一样积极向上。

写在最后

看过无数不爱学习的孩子后,发现中国家庭的通病,无非就是父母的角色、情绪和行为这三个方面。

大家可以自行省思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如果大家也都深以为然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改正,看着孩子的学习和自己的家庭双双越来越好,那感觉一定超级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