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 | 2017江苏艺术传承演出《莫愁女·湖心》

 云十洲l 2022-06-12 发布于江苏

2017年江苏艺术传承系列演出,不清楚办了多少年,应该是从2016开始吧,攘括江苏六十五岁以上名家,其中黄孝慈、张继青等几位艺术家都已去世了。之后应该还有比较年轻的也有在进行,我不太清楚了。

这本该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并且大书特书的系列活动,却因为有创意而实质不够显得轻举轻放。差不多就是各剧团为自家的前辈和主演各拿一台戏出来组装一个,应付差事,比如我还记得的是宋长荣老先生的演出就是四个红娘,尤以小招老师这场《莫愁女》最为诡异,把新版和旧版杂糅一起,若不是越迷担保你看剧情都迷惑。

但小招老师当时的状态很不错。前一年团庆的时候她忙到发烧,嗓子很一般,我一直蛮担心的,毕竟到了某个年龄段,嗓子靠老天高兴,结果这场演出给我意外之喜。时间是2017年5月23日,当时还没这个公众号呢,所以也一直没有收进来,我最近才发现这个疏忽,这么重要的一场演出,当然一定要收进【竺音清响】的嘛,补放,补放。

我手上就此一段,其他片断等我找找看,有机会一起放上来好了。录像、照片拍摄、制作VIA @惜叶

右起:郑飞儿、杨学梅、孙静、竺小招、陶琪、殷瑞芬、裘赛琳

认不准人……只能凭印象了,可能有错……

右起:竺小招、沈佩华、孙静、陶琪

演出当日暴雨,93岁高龄的沈佩华老师坚持赶到现场,老虎在这张照片没出时一直不肯发演出相关,硬要收到了这张照片才肯发:)

右石小梅,左倪同芳,三人组,一个不能少

附老虎作业

———————————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观众朋友们:

《莫愁女》徐澄扮演者、越剧表演艺术家竺小招

大家下午好,感谢江苏省文联举办“一脉相承 江苏戏曲名家师徒同台专场演出”,感谢领导和各界朋友多年来对越剧竺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能在这里呈现竺派师徒同台演出的经典保留剧目《莫愁女》,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紧张。因为,这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临时组合新、老版本《莫愁女》场次,展现越剧竺派流传至今初步传承成果的一种尝试。我和我的学生们,将以马上拉开帷幕的演出,对领导和各界朋友多年来给予竺派的热心支持和热切盼望,表示我们最诚挚的感谢,交上一份战战兢兢的答卷。

《莫愁女》首演于1962年,作为越剧竺派的代表剧目之一,是我和我母亲第一次同台演出的一个戏,1982年由我拍摄成了戏曲电影。

如今该剧历经55年后,又由我的学生排演了改编后的新版《莫愁女》。此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演已经千余场,享誉国内外,是我团久演不衰的竺派经典保留剧目。《莫愁女》是南京地域文化的缩影,也清晰地展现了越剧竺派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思想内容、主题开掘、表演风格、声腔特色和呈现方式等多方面不断求索,不断开拓创新的轨迹。

观众朋友们对这个戏给予的关注、寄予的厚望,激励着几代竺派艺术的传承人,凝心聚力、精心打磨、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下,竺派艺术传承工作室去年年底正式成立了。我们不仅专注于专业领域艺术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而且重视在业余爱好者层面普及推广越剧。

我们深知,越剧流派乃至越剧事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艺术团队创作境界、创作水平的提升,更要在越剧的普及推广、观众群体的扩大上多下功夫,只有观、演双方共同发力,才能为越剧的振兴打开一条新路。

为此,我们深入小学和大学,把越剧流派普及传承和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我策划的《越韵古诗》项目,对目前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必读的85首古诗词,已经由谢子华教授全部谱成越剧唱腔,在浙江嵊州城南小学进行了试点,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喜爱。

首期24首包含越剧各个流派特色的《越韵古诗》已由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它把中国戏曲和古诗词两个“国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这个创意已经初见成效。

近期竺派艺术传承工作室将面向小学教师和广大越剧爱好者举办《越韵古诗》培训班及越剧竺派唱腔和表演的培训。期待通过这样的形式,为越剧的普及,竺派的传承贡献一份心力。

我们的工作还很多,任重道远,欢迎大家的加盟与参与。

我和我的学生们,由衷地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和关爱,希望大家在观看演出之后,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它将鞭策我们继续前行。谢谢大家!



竺水招50-60年代(系列文章集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