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了,意味着什么?

 186book 2022-06-12 发布于山东

大学生开始用现金,意味着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对理性消费的觉醒,避免移动支付留下各种消费痕迹,泄露个人信息。

使用现金最让人心安

我自己有个很不体面的习惯,就是在手机壳里装一张10元的纸币。这张纸币装了有五六年了,到现在一直都没花出去,但是我依然将它藏在手机后。

冬天时,手机壳都是深色厚壳,别人也看不见手机壳里的钱币。可到了夏天,为了避免手心出汗,就换成透明的手机壳。

今年夏天,办公室同事突然发现我这张放在手机里的纸币,好奇地问我带着这10元钱干嘛?当时我还蛮不好意思,但是又觉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钱是应急用的。

没错,我就是一个这样谨慎的人,或者说叫胆小甚微。只因为会这样,还是因为六年前的那一次手机突然没电带来的思考。

那次,我回前公司所在地办理社保转移,因为着急赶车,出门时只带了手机、钥匙和身份证。

本来手机还有80%的电量,所以在高铁上也没注意,听听歌看看视频打发时间。快要下车时,才发现电量只有不足40%了。

我手机揣在兜里,老老实实地去把办事情办了。但是在办理过程中,因为需要手机下载软件,我不得不掏出手机按照指导人员要求完成注册。

等全部办完时,天已经黑了,加上北方刚下过大雪,特别寒冷。我急匆匆往地铁走去,想赶上回去的高铁,可就在进地铁买票前,本来还有20电量的手机突然关机了。

当时我身上一分钱现金也没有,只能跟乘务员去借充电器,可她们碰巧都用的安卓,插头不能互用。我走出地铁,向路两旁的小卖铺去借,可是好巧不巧也没借到。

虽然我曾在这个城市奋斗多年,但是仅仅离职半年就已经人走茶凉,曾经再好的同事关系也早已淡如清水。所以,就算老板免费借我电话,我也没拨通任何人的手机寻求帮助。那时,我想来想去,也没好意思麻烦任何一个人。

而这时,回去的高铁已经赶不上了,我一个人黯然神伤地走在这冰天雪地里。本来想找个宾馆住下,然后借充电宝充电付钱,可抬头看到不远处,有一家灯火通明的网吧正在营业。

我在网吧里找到了合适的插头,充了会电,让老板给我开了个通宵。

就这样,阴差阳错下,我在网吧里熬了一夜,一同熬走的,还有我在这个城市所有美好的记忆。

自打这次尴尬的经历后,我就习惯在手里壳里放10元纸币,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生活态度。有备无患,才能避免再次出现这尴尬和无奈。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社会人,使用现金能让自己心安而踏实,如果将所有的消费开支全部都寄托在移动支付,而彻底放弃现金支付。谁也不知道意外会不会突然降临在你身边,让你措手不及。

没人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监视,大学生等年轻群体更关注信息保护

邻居孩子在本省一所高校读大三,以前每个月回家一次。可最近一年,除了寒暑假基本不会回来,邻居问他在学校干嘛,他说考研学习紧张。

可是邻居心里知道,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考研,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实在不放心,今年暑假,趁着孩子回来,她悄悄打开孩子的微信消费记录,这一看就验证了孩子的确在撒谎。

通过消费记录,邻居看到了儿子近几个月的消费明细,在江苏上大学,却每个月都有西安的消费记录。

在哪里吃饭,去哪里买的衣服,曾经住过哪个酒店,可以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案。

为此,孩子和邻居大吵一架,指责邻居太过分,侵犯他的个人隐私。自打这次争执后,这孩子不仅和父母产生隔阂,更对移动支付产生抵触,他注销了所有移动支付,无论消费多少钱,一概用现金。

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会返璞归真,选择使用现金支付,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更懂得随性生活,喜欢无拘无束,决不能容忍别人无时无刻监控自己。

我们这些承担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的中年人更关注事业的上升和家庭的和睦,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而大学生更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权衡利弊,最后选择现金消费这种更理性地消费方式。

与五六十岁并不懂得大数据的老年人相比,他们更聪明也更与时俱进。深知相比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便利性,其背后所隐藏的隐私泄露风险也不容小觑。

伴随着数字化的泛化和深入,用户数据所潜含的隐私很可能被有利可图者泄露或公开,而且这种风险正在急剧增大。

也就是说,通过移动支付,你的消费记录记载着你的每天行程,记录着你每次消费额度,如果这些数据不能被很好的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是透明的,很可能被完全暴露在网络中。

与此同时,各种平台通过分析着消费能力和喜好,再加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密计算,就能轻而易举地挖掘出人的欲望,然后通过精准推送,诱导你进行更多的消费。

想你所想,提前预判,把你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这就是消费主义的可怕之处。

移动支付让人变得大手大脚,真金白银才能让消费更有计划

移动支付和刷卡支付,两者的确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前几天,我去药店买药,因为没带医保卡只能现金支付。没成想店员很惊奇地看着我,说现在手机也能使用医保卡消费。

我想都没想立即刷脸绑定,然后痛快地通过手机完成支付,整个过程,我并没有因为买了几盒感冒药就花了一百多块钱而感到心疼。如果是现金支付,我很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宁愿撑着,也要少买几盒。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使用移动支付时,花的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样,无论是多是少,很爽快地就支付了。而在使用现金支付时,却总会迟疑片刻,并很容易联想到自己挣钱不容易,要省着点。

其实,这就是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一种消费假象。使用移动支付或者刷卡时,整个消费过程只是数字的变化,而我们的大脑对此并不足够敏感,以至于大多数人都难以抑制这种消费的冲动。

况且,手机支付没有账单,这个月花了多少钱自己都不清楚。等到月底存款见底,当催款账单到来时,心理才突然慌乱起来。面对长长的账单,我曾经怀疑自己的钱被多扣了,或者某次付款多付了,但查完账单后才发现每一笔都是自己消费的。

而这些消费记录中,却包含着很多根本没有必要的开支。我总是会后悔自己之前的消费太不理性,但往往当局者迷,在下一次消费时,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其实,我们在消费时,十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刹车,让自己的大脑清醒过来,而不是被潜意识所控制。

特别是大学生时代,是最不愿意被别人掌控的时代,无论是被人,还是被手机,抑或是被金钱,大学生都不愿意屈服。

而恰巧,使用现金消费,当拿出一张张纸币时,我们会觉察到这些金钱的来之不易,才能感触到花钱如流水。

这时,我们的消费会更加趋于理性,对自己的钱包也更有计划。其实,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走向社会,只有做到心中有蓝图,收支有计划,才能彻底摆脱消费主义给我们营造的一种虚幻感觉,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

写在最后:年轻人要拒绝提前消费,坚决抵制网络贷款,让生活回归理性

最后想说一点,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还是依靠父母,都是花的父母挣的血汗钱,能自食其力的并不多。

很多父母都是一个月打一次生活费,也有一些父母为了省事,一次性给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如此一来,大学生就要具备规划自己开销的能力,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否则很可能半个月或者半学期就花光了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的费用。

前些年,具有提前消费习惯的事例层出不穷,一些大学生“寅吃卯粮”,如果又不能通过兼职来获取新的收入来源,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张口要钱,最后只能通过网络贷款填补窟窿。

殊不知,网络贷款就是一个无底洞,只会让人愈陷愈深,特别是对自控力不够坚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难以抵抗。长此以往,不仅会留下巨额的欠款,还耽误了学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现金,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觉醒的标志,是一种踏实务实的体现。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年轻人就要拒绝提前消费,坚决抵制网络贷款,让生活回归理性,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