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靖装病不肯出征,李世民说出一个人名,李靖立刻跳下床:我马上去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6-13 发布于北京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万邦来朝的唐朝可以说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珠,特别是唐太宗创下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盛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太宗手下人才辈出,良相强将如云,文有直言敢谏的魏徴、筹谋帷幄的房玄龄等人;武有三板斧程咬金,门神尉迟敬德、秦琼等;料敌如神、用兵果断的李靖同样也是唐太宗手下的一员良将。

有一次李靖装病不肯出征,李世民亲自前往探望说出一个人名,李靖一听,立马跳下床披挂上阵,这中间的原委到底是怎么样呢?

隋朝末年,隋炀帝治国无道,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最后成功建立唐朝称帝。

军功卓著的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本来按照儒家立长不立贤的传统继承不了皇位,但形势所迫,发动玄武门惨案,诛兄弟,逼父皇,成功使自己登上了至尊之位。

所以这样一位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自己拼杀出来的铁血皇帝,被高句丽的盖苏文对唐朝主张强硬政策的傲慢态度激怒,准备御驾亲征高句丽,去教训这个狂妄的家伙。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深谙粮草对战争的重要性,贞观十八年七月,李世民命令造船四百艘以备用来承运军粮并派出两万人先行试探高句丽的实力。

十一月,派出水兵四万和在洛阳、长安招募的三千士兵乘三百艘战舰一路直扑高句丽的都城平壤,陆路由兵部尚书李勣、江夏郡王李道宗为辽东道正副行军大总管,率领六万步骑兵和西北边疆归附的部族部队攻取辽东。

御驾亲征可不是小事,唐太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后方的安排相当周密。

唐太宗把自己最信任的房玄龄留在国都长安,太子李治于定州监国,国内各级政府机构需要唐太宗亲自批阅的表章,由定州通往辽东的沿途驿站飞马传递给唐太宗,再通过太子把处置措施传达给留守内陆的各级官员来执行。

所以唐太宗就算身在辽东,对国内的事情还是尽在掌握之中。

如此安排,李世民还是不放心。

他不放心在家养病的李靖,唐太宗对李靖始终心存猜疑,他不放心自己御驾辽东之时李靖却病卧在京师之中。

那日朝堂之上商讨征辽东之事时,李靖就称病不能打仗而告假养病,唐太宗特意在出发之前到李靖家中探望他,一番寒暄慰问后,李世民拉着李靖的手对他说:“好好养身子,等朕凯旋归来再来看你。”

李靖忙回道:“臣谢皇上,原本皇上亲征,臣应该追随左右,以效犬马之劳,但这身体实在是不争气,早年骑马打仗落下的病越来越严重,臣担心死在半路上连累陛下。”

唐太宗一听,拍拍他的背,爽朗地笑道:“怎么会呢?当年司马懿不也是又老又病,还不是给魏朝建立功勋。”

李靖听到这话,心里一紧,面上不露声色,只是立刻给下床给皇上叩头说:“那就请皇上准许老臣的随同一起征战辽东吧。”

唐太宗站起身来说:“好好好,就让我们君臣联手去扫平辽东,你好好准备下,随朕一起出征。”

这时,身边的老仆问:“老爷,你身体不好,怎么能去打仗呢?”

“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靖摇头叹气道:“皇上对我不放心,唯恐他不在京城时我搞事情,想把我带在身边,我也没办法啊。”

司马懿是曹魏时期的名将,谋略超群,精通兵法战策,多次率兵对抗诸葛亮的北伐,逐渐成为功高权重的曹魏重臣,魏明帝曹权去世后,司马懿与曹爽同奉遗诏辅佐曹芳继位,但受到曹氏一族成员的排挤索性装病不出。

后来司马懿父子趁曹芳、曹爽离京打猎游玩之际,发动政变杀掉曹爽,司马氏就相继把持朝政,其孙司马炎最后取代曹魏而建立晋朝。

李世民把卧病在家的李靖比作司马懿,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李靖就算真的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也要硬撑着起来披挂上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