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眼目睹:中国发展之巨变

 逍遥_书斋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文林墨客

文章图片1

▲幸运之眼看巨变,勃兴之光耀中华

纵观中国,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前后两种发展态势。两个发展阶段,各有不同使命,呈现不同发展情形。

1、目睹中国腾飞准备

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打基础。新中国主要干了这样几件大事,就把腾飞基础打牢。

一是巩固新政权,赴朝抗美帝,提供安全屏障。我们党执掌国家政权之初,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国内有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反革命分子需要打击、旧社会的污泥浊水需要清理。我见证了解放初期的镇压反革命。我所在的城市里,居民区的街道边搞了一些图片展览,内容都是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敌特分子杀人、放火、投毒的血腥画面,反动会道门分子破坏捣乱的情况,以及召开公审大会审判敌特分子的场面。老百姓成群结队地来到图片展览围着看,我也跟随大人一起去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敌特分子杀人的血腥画面至今仍记忆犹新,难以在记忆中抹去。

国外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虎视眈眈,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朝鲜战争,并以朝鲜为跳板进犯新中国,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政权巩固。为此,毛主席和党中央决策赴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打败了美帝野心狼。在我还没有上小学时,就听说邻居家有人当了志愿军入朝参战,当时羡慕不已!记得是1954年秋天的时候,还跟着大人们一起到火车站,去接他们凯旋归来,当时兴奋异常!后来听说他们是第一批回国的志愿军战士。在我们的眼里,他们各个都是英雄。

二是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提供制度保证。1955年到1956年期间,全国掀起了三大改造的高潮。我所在的城市里,随时都有公私合营的活动。三天两头就有敲锣打鼓搞庆祝的欢庆场面,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多次跑去看热闹。长大了才知道那叫公私合营、叫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农业搞合作化、工业搞现代化,建立经济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所在的城市里,到处都在建设工厂企业。在我们小学校不远处,就有两座大型机床厂和一座造纸厂建立起来。每天都可看见厂房和大烟囱树立起来。长大了才知道那叫搞工业现代化建设。

四是教育快速发展,人才急需培养,提供智力支撑。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各项建设事业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一方面对普通劳动者开展扫盲运动,到处开办夜校。小时候曾随大人去夜校听过课;另一方面,大规模开办各类别、各层级的学校。我就是那个年代上的小学和初中。我们大杂院的艾奶奶家小儿子还考上了大学,令我们院的小孩子们羡慕不已。这些重大事件表明,基础已经打牢,腾飞指日可待。

2、目睹中国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后,主要是创奇迹。在相对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开始全面发力。主要干了这样几件大事,把腾飞奇迹创造。

一是真理标准讨论,激活僵化头脑,释放思想红利。众所周知,我国经历了二十年左的错误。在左的错误长期影响之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形成了许多条条框框,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思想处于极度僵化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以后,清除左的错误思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已成当务之急,迫切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当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被左的错误压抑的情绪突然爆发时,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喷涌而出。邓小平挺身而出,公开支持这场以解放思想为目的的大讨论。随后,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主基调。本人亲历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参与真理标准讨论之中,并于1980年2月~8月间,撰写了《实践·真理·党的思想路线》一书,详细地总结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可惜当年无法发表,只能留下遗憾。

二是改革体制机制,突破发展障碍,释放制度红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社会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体制机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本人亲历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亲见了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战略决策的成功实践,亲见了开启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新路径。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曾掀起过一股全民经商热潮。其实,大多数人是在搞“拼缝”,就是为不对称的商家之间提供信息,赚取中介费。本人也曾利用工作之余参与其中。当然,这只是我国民众初次认知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反应,不足为怪,视为序曲或插曲吧!

三是持续对外开放,提升开放水平,释放外贸红利。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陆续建立5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设置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3个沿海开放区;开放内陆城市、边境口岸为主的内陆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了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本人自始至终关注着我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全过程。

四是盘活各类资产,科学配置资源,释放产业红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个体工商户大量涌现,市场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开始依托市场配置资源,把许多闲散资源利用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落后的经济状况。我在国企的中学同学大都经历了相当艰辛的国企改革,有过待业的经历;我的亲友也介入到经商当中,成为个体工商户。

五是坚持创新引领,突破技术瓶颈,释放科技红利。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逐步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根据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的事实,深刻认识到创新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战略转移,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状况。后来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直到现在遭遇国外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状况,逼迫我国攻坚克难,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的强劲发展态势。记得当年我作为一名理论教学工作者,还多次深入企业讲授技术创新的专题课。

六是培养一流人才,造就创新团队,释放人才红利。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撑。而智力支撑来源于建设学习型国家。只有建成学习型国家,才能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进入21世纪不久,我作为所在市的政协委员,曾提出建立学习型城市的提案而被采纳,据此市委有关部门曾作出相关决议。

七是收入显著增长,商品琳琅满目,释放消费红利。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收入都很低,普通百姓的工资只有几十元块钱。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收入才有所增长。搞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百姓的工资收入才有了显著提高。后来又有了非工资性收入,使百姓的收入才由几十元,上升到几百元;再由几百元上升到几千元,登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至此,百姓的消费能力才逐步提高起来。改革开放前,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上的商品处于短缺状态。为此需要定量供应,发放各类票证。曾几何时,票证现在已经变成了收藏品。我记得当时买彩电时,还是托同学才买到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项经济事业蓬勃发展,各种商品急剧增多,货架上摆得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达到了尽情消费的程度。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八是一国两制模式,促成港澳回归,释放国统红利。新中国建立以后,仍有历史遗留问题存在。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问题;民主革命的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三大战略性任务,其中就包括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经过审慎思考,提出用一国两制模式,解决港澳台问题。经过多轮艰苦谈判,终于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记得香港回归之际,我还给市委中心学习组专门讲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发表了《中国恢复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划时代意义》一文。这些重大事件表明,奇迹已经显现,崛起锐不可挡。

历史昭示未来。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振全体人民的强烈自信,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此文写于2022年6月3日~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