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斟细语】情针意线密密缝,来抵这无常命运

 红楼心语 2022-06-13 发布于山西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情针意线密密缝,来抵这无常命运

作者:姝婳

《红楼梦》中不少女子情深意重,更有绝技傍身。虽然大多数女子应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但她们的坚韧通透,穿越了时空,熠熠生辉,历久弥新,而封氏就是其中一位。

封氏,这位《红楼梦》中第一回就出场的女子,出场时已为人妻,且有了女儿英莲,本应成了宝玉口中的“鱼眼睛”, 早就有了许多不好的毛病儿,也不再是无价宝珠了,曹公却赞她“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后来再也没有哪位夫人得到过曹公这样的赞誉。这样的人,理应一生安好,喜乐长伴,但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生生将她从云端拽入了泥泞。而她,随着命运的浮沉,一直氤氲着宝珠的光彩,也给群芳流散后各寻各门的诸钗,提前作好了生动的注脚。

前半生,她喜乐安好,虽生于农家小门小户,却家中殷实,自幼衣食无忧。到了议亲的年龄,都有谁,会选谁,也许她内心有过好奇,亦有过憧憬,却从未过问,一切听命于父母。最终,她嫁到了富贵风雅的姑苏,成了甄夫人。夫家有田庄房屋,家中虽不甚富贵却是当地望族,吃穿不愁,家庭关系简单。夫君禀性恬淡,乐善好施,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成亲后数年仅有一女,夫君也从无纳妾之意。日子比很多大族当家夫人逍遥自在多了。她窃喜,看起来刻薄冷漠的父亲,心里还是有她这个女儿的,不然怎么给她寻了这么好的人家呢?

婚后,她相夫育女,持家有道,有时也做些女红。那时,出色的绣工不是谋生的技能,是闲暇时的一种乐趣,是对家人的爱意和眷念。每天的日子似乎能一眼望到头,是世间女子向往的温馨满满,岁月静好。

然而命运无常,元宵节时独女被拐,她与夫君悲伤过度,日日汤药不断,此事成了她一生的痛,她的人生从此急转直下,历尽世间沧桑。

夫君与当地老爷交好,在京城亦有旧识,若家中无其他变故,病好以后寻回女儿也不是难事。可两个月后的一场大火,烧得甄家成了瓦砾场,生生断送了她富足的日子,寻回女儿也成了遥遥无期的奢望。也罢,与夫君在一起,相依相伴,清贫度日,总好过孤身一人。

如果风调雨顺,天下太平,靠着些小产业,如她与夫君所商议,在田庄安身,靠着地租或房租等产业,加上她小家碧玉式的谨慎持家,没了先前的富贵,也还有乡间夫妇二人安稳宁静的相守,偏偏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她与夫君只好先找安身之处,再求日后自立门户。

曾经的望族只剩下最后一点田庄银子傍身的夫妻二人和两个丫鬟,在昔日旧交眼中已成了无半分药力的老朽人参,毫无继续往日“情谊”的必要了。父亲的冷漠和势利想来她是知道的,在穷途末路时,她与夫君相互扶持,不能否定夫君投奔自己娘家的决定,打击他竭力让生活回归正轨的积极性。夫君虽与父母之前来往不多,但她是父母的亲闺女,血缘,割不断,挥不去,她也心存侥幸,父母也许能助一臂之力,让他们度过难关,绝处逢生。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父亲还是那个父亲。昔日让人眼热的夫妇二人却狼狈不堪。那卖了田庄的最后一点碎银,是他们买田置地的本钱,是以后糊口的根基,在父亲眼中,却成了可以半哄半用到手的一大块肥肉。肉下肚了,寄人篱下的闲气也分外多了起来。

纵然她身居内宅,极少出门,夫君也不怎么和她提起,父亲嫌夫君不会过日子、好吃懒做的怨言也会渐渐落到她耳中。乡间邻里,最不缺的就是闲言碎语。她深知,夫君是读书人,不习惯也不谙熟田间劳作。父亲又刻薄寡情,如何能指望他真心指点一二?她夹在父亲和夫君之间,只能闷着一言不发,将越来越穷困的小家尽量维持得温馨舒适,让身心疲惫的夫君有一个宁静的港湾。

可就算这样,道人的几句疯话就掇弄走了夫君,任她哭得死去活来,觅人寻访,也再无半点音信,剩她孤身一人,此后只能依傍父母度日,连小家都没有了。也许夫君是真的累了,撑不下去了。可前半生顺风顺水的她,中年忽然遭遇了一连串变故,难道不累吗?若另觅姻缘,即刻又有安身之地。可她刻进骨子的礼义,与夫君多年的深情,让她做不到转身他嫁。庵堂那么多,只要她一转念也可不再问世事,躲个清静。可一想到女儿是不是还在等着娘亲接回家呢?她就走不掉了。

幸亏她婚后这些年针黹并未荒废。有家时,那些自己亲手做的小物件儿里凝聚的是她为人妻、为人母的深情。孤身一人时,这项技艺竟成了她立足的根本。此时身边还有两个服侍多年的丫鬟不离不弃。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帮着父亲用度。虽被父亲日日抱怨,却也只能像没事人一样,浑然不觉,否则,哪还有精力做活换银钱呢?

两个丫鬟原本是多年旧仆,若甄家不遭变故,到了年龄配个小厮,或其父母赎回家中自行聘嫁.她连身价银都一并赏,也是寻常的。可如今,三人相依过活,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她无力再为她们思量、打算到最终的归宿了。此时,有故人相伴,偶尔说笑一两句,也不失为灰暗时光里的一种慰藉。

父亲被县太爷传唤的那晚,合宅不安,想来她也惊疑忐忑。父亲虽然市侩,却并未作奸犯科过,被县衙找,又有多少好事呢?少时的家,如今的寄居之地,再也经不起折腾了。父亲对她再无情,她也还是那个牵挂、担心父亲的女儿。

结果晚上父亲回来,欢喜无限。原来新任县太爷是夫君前几年资助过的贾雨村。前尘如梦,那年中秋,接到夫君的口信,她亲自打点了五十两白银、两套冬衣给小僮带到了前院,从未想过日后得到任何好处。命运诡谲,翻云覆雨,昔日的落魄书生,如今春风得意。自己形影相吊,无处可归。不过当时她也许想着,善心总算结出了善果,县太爷给了些银子,还答应寻访女儿。虽然大丫鬟娇杏被县太爷要去做了妾,她心中难免不舍,身边少了一个人,以后也辛苦很多,但比起跟着她终日劳碌,凄苦终老,不如让娇杏因着这奇缘,正经过些舒坦日子。哪怕没有县太爷的权势压着,她也会同意娇杏去的吧?她,一直都是那位善良心软的夫人。

娇杏成了官太太,此后,甄夫人的结局再也没被提起。也许她最终积劳成疾逝于双亲之前。也许父母去世后她守着夫君留下的几亩薄田度日。当初答应寻访女儿的贾雨村,最终堕落成推女儿入火坑的帮凶。寻回女儿,不过是深藏内心的念想。她靠着这点念想生化出淡定、柔韧,硬撑过了后半生一个又一个忙碌而寂寞的长夜。同时暗示了贾府败落后风尘仆仆、四处奔波的红楼诸钗,靠着自身各具特色的“微才小善”,也活出了价值连城的珠宝应有的夺目光彩。变幻的,是世事,不变的,是红楼中那群历尽沧桑后不忘初心、有故事、努力好好活着的女子。


作者简介:

       姝婳,红迷一枚,文史爱好者,热爱写作。

欢 迎 来 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