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怒江地区土司建置沿革考

 滇史 2022-06-13 发布于云南

朝时期,怒江中上游地区是云南行省西北部边疆的一个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偏僻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还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元王朝的统治势力不能直接深入,只能依靠靠内陆区设置的府州来间接统治。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丽江路,领府一、州七。州领一县。其中的兰州今兰坪在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内附,隶茶罕章今丽江地区管民官。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以后隶丽江路。《元一统志丽江路《疆界》说“西至兰州冰琅山外卢蛮界四百八十里。”“冰琅山”即今怒江东岸的碧罗雪山,兰州的辖境范围包括今兰坪县、碧江县、福贡县的一部分地方。又临西县驻今维西县西北之小维西,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立,属同年所设立的丽江路巨津川驻今丽江县巨甸,辖境范围是今维西县及今贡山县和福贡县的一部分。

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设大理路,领县一、府二、州五,其中的云龙州(驻今云龙县西北之旧州)本为云龙甸军民府,后改称云龙州。云龙州辖有今云龙县和怒江泸水县的一部分。而大理路所领之永昌府(今保山)也辖有今泸水县的一部分。

元朝封建中央在云南各民族地区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并设置宣慰、宣抚、安抚、长官司等机构以加强对土官统治区域的管制。兰州(今兰坪)为怒江唯一的靠内陆区,在兰州即任用本州人罗克为兰州军民总管万户侯,受丽江纳西族首领节制。

明朝时期,云南全省统治机构的加强,势必影响到怒江中上游地区,明王朝的设治逐渐向怒江腹地深入。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在今怒江州境内设杨塘安抚司、镇道安抚司。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设茶山长官司,今泸水县片马一带即在其辖境范围之内,均任用当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来进行统治。但在这里,地区的民族特点突出,王朝封建中央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还不够强大,难于把直接的设治维持下去。《明史·地理志》中只列出杨塘安抚司和镇道安抚司,没有作任何说明,而且二安抚司在其它文献中也不见于记录,说明二安抚司设置的时间不长,并且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不了了之。而茶山长官司则在明末清初时,已成为荒檄之地。[1]明朝末年,靠内的云龙州改土归流后,原土官及其族人多向西迁,进入怒江地区,王朝封建中央趁机任命他们中间的效忠者为土官,再次把统治势力伸入怒江,在今泸水县设立了六库土司和老窝土司。

清雍正五年(公元1277年),清王朝把临西县改维西厅,设通判,但“在旧头目中,给土千总二员、土把总五员、土目二十九员……分治其地而受约束于通判”。[2]则在维西厅设流官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土官,其中一些土官的辖地先后到达了怒江中游地区和独龙江流域。在今泸水县又先后设立了四个土司。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土司制逐渐完备起来。以下分别叙述之。

一、兰州土知州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立兰州(今兰坪),隶丽江路,并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罗克(白族)为官,但是此时元王朝对土官尚不能完全控制,故管理比较松懈。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遣总兵傅友德、副总兵沐英统兵三十万征云南,兰州军民总管万户侯罗克率众归附,以军功得到授封。《土官底簿·兰州知州》说:“罗克,本州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拜见总兵官,拟任本州知州。十七年(公元1384年)实授。”自此,兰州土知州正式产生,罗克为兰坪历史上世袭兰州土知州一世。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平缅(今瑞丽陇川)刀干孟拥兵割据,反叛朝廷。明王朝遣沐春为征虏前将军调集大军前往征讨,罗克之子罗牙“从木初(丽江土知府)征伯夷刀干孟,亦著战功”。[3]《土官底簿》说:“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二十七日,奉旨,准他替职。还行文书去,等到流官到任,著他来见,钦此。”罗牙即此袭父职,为兰州土知州二世。传至十二世罗万象,天启《滇志〉卷三十中说:“兰州土官.沿至罗万象袭。万象死,罗灿以土舍护州印,未经承袭。”罗万象承袭的时间约在公元1606年起至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1628年)。[4]天启年间及以后,由于一些土司不听朝廷调遣和指挥,割据一方,兼并征战,拥兵反叛,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而这时明王朝封建中央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都已大为加强,能够抛弃土官并对一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进行直接的统治。于是,明王朝改变了统治政策,实行改土归流,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停袭土知州。据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所载,兰州土知州到罗灿之子罗乾时,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未颁字号,停袭”。但由于后来发生了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互斗争讼事件,地方不靖,罗氏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赴京上贡名马,并要求恢复土官,得到批准,“仍设土官,授(罗)乾孙(罗)维馨土舍。(公元1873年)袭职”。[5]此时兰州土官的势力已逐渐为流官所代替,其管辖的范围也日益缩小。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英国在侵吞了缅甸之后,把侵略魔爪伸向片马一带,并进而向怒江腹地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二十二世罗梧秀“以邻封片马地方被英人侵占,为前车之鉴,惟思驻居兰州距沧、怒两江旧辖(今白石江西岸新明村)边地四、五站之遥,有时照管不及,恐被外人觊觎及之,且属丽江县治,相去太远,鞭长莫及,时见外来游历边境,以区区土舍对待之,有螳臂当车之虞,因此禀请设兰坪县治,将兰州地方改归县治直接管理,土舍移居兔峨,以便照沧、怒两江”。[6]清政府同意了罗氏土司由兰州迁往兔峨,管辖兔峨及怒江东岸的部分地方。兰州也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改州为县,始称兰坪县。

兰州土知州管辖的区域,在其势力最盛之时,据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说:兰州“东至鹤庆军民府剑川州一百里,南至剑川弥沙井盐课司六十里,西至西番宝郎山二百六十里,北至西番界二百里,东北到通安州二百五十里,东南到云龙州四百五十里,西南到云龙州四百五十里,西北到西番界二百里。”此范围为今兰坪县加上今剑川县兰岑、马登、上兰乡,洱源县乔后镇和维西县维登乡及碧江、福贡的一部分地方在内。以后随着土官势力的削弱,其辖境范围也逐渐缩小。

二、兰坪兔峨土司

罗定国世袭兰州土知州后,土司势力已相当衰弱。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罗定国被杨玉科投送丽江府死囚,后被云贵总督岑毓英释放,深感在土司署旧地已难以立足,故尔加紧对兰州边地兔峨的开发,准备搬迁。传至其孙罗梧秀时,“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办文承袭丽江府丽江县兰州土舍之职,仍管辖旧地方多年”。[7]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李根源发起开拓怒江,建立殖边委员会,兰州土舍罗梧秀等为殖边委员,“蒙李师长嘉奖,呈请颁发丽江兰州土司印信,仍管辖旧地方”。[8]罗梧秀请求将土司衙门从马登白石江迁入兔峨村,重建土司署衙门,“以卫戍沧怒之边陲,沟通闭塞之边徼”。[9]民国五年,设兰坪治后,罗梧秀“蒙由县呈准,颁发木质钤记一颗,文曰:兰坪县兔峨土舍之钤记”。[10]至此,兰坪兔峨正式形成。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罗梧秀病故,由其子罗星承袭兰坪兔峨土舍职衔。期间,兔峨土司管辖范围有所缩小,但却加强了对其西部的开拓。1949年,罗星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兔峨乡人民政府主席。1951年出境至缅甸。

罗定国进入兔峨地区活动之时,其活动范围为“东至剑川栗坪界三十里,南至云龙瓦窑沟界四百三十里,西至澜沧江界一百六十里,北至通甸六十里”。[11]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其辖境为“东至兰坪县文兴里,南至云龙属上松坪及泸水属老窝土司地界,西至怒江界,北至知子罗属斗基登界”。[12]

三、兰坪中排土司

中排为兰坪县的一个乡,位于澜沧江西岸,与今福贡县隔山相连,历史上曾为丽江土知府西部领地。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丽江土知府木氏与吐蕃藏族土司争夺滇西北高原,木氏土司在攻占维西后,驱逐境内的藏族,并派纳西族士兵驻守维西、中排等澜沧江沿岸之地,原来的军事头目逐渐成为当地村寨的头人,自行管理这一带地方。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改土归流,木氏失去了对原辖区的直接统治权,但新设的流官仍在当地旧头人中任用了一批土千总、土把总、土目等,使之仍守其地,中排土司即由此产生。中排土司在其所辖范围内进行土司统治,直至民国时期。

土官和志隆《墓志》(作于公元1828年)记载:“第三子伙头和元合,管束怒地,严束俅方,具有俊秀奇才。”[13]则今福贡县的一部分地方在中排土司的辖境范围内。

四、云龙土知州

《元史·地理志》中记录有云龙甸军民府,置于卷末。据《元史·本纪》改移至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属下,“盖隶大理路也”。

《明史·地理志》说:“云龙州,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改为州,来属。正统间(公元1436年~1450年)属蒙化府,后仍来属。”则云龙州仍属大理府。清朝对大理府的设置与明朝时期一致,所属州县基本未变。

据《云龙记往》所载,云龙土知州一世段保为南诏大军将段俭魏的后代。元末明初,段保居云龙,充当阿昌族酋长早褒的管家,深得其宠爱。后来另一管家李贯章反叛,杀了早褒全家,图谋篡位。段保不从,逃出云龙,此时正值明朝军队进入云南,于是段保招募了当地少数民族壮勇四十余人,投向明军,参加了攻克大理和平息洱源佛光寨普颜笃叛乱的战斗,受到明军总兵傅友德、副总兵沐英的奖励。《土官底簿·云龙州知州》说:“云龙州段保,本州民。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归附,本年十月总兵官答拟本州知州,十七年(公元1384年)实授。”段保为云龙州土知州一世。明万历年间,第十世段嘉龙承袭云龙州土知州,推行暴政,境内阿昌、蒲蛮等族交错为乱。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漕涧、老窝等地又爆发了以何天恩、喇猎为首的农奴起义,同时,段氏家族内部也发生了土舍段进忠与段嘉龙争袭的斗争。天启《滇志》卷三十说:子嘉龙袭,其妻纵虐失夷心,族舍进忠计诱漕涧夷,杀嘉龙而篡之。”明王朝在镇压了云龙州农奴起义后,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饬云南道府诱擒段进忠,“械系省城论死”。[14]并废除了云龙土知州,改设流官统治。但由于云龙州辖境以西的今泸水等地,少数民族杂居,经济、文化落后,地处边荒,王朝封建中央难以控制和管理,所以在废除云龙土知州的同时,又“给嘉龙之子彩冠带,钤束其众”,准他承袭土司职,以继续管理怒江东岸的各民族。

云龙州的辖境范围,据《清一统志》说:“云龙州,在府(大理府)西五百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至浪穹(今洱源)县界九十里,西至永昌府保山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永昌府永平县界八十里,北至丽江府界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浪穹县界二百四十里,西南至保山界一百九十里,东北到丽江府旧兰州(今兰坪)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野夷界二百六十里。”则今泸水县的大部分地方在其辖境内,今泸水县西部的片马、渔洞及境外江心坡一带,也曾一度是属于云龙土知州所统领的地区。[15]

五、泸水六土司

明朝末年,随着云龙土知州的改土归流,同时又新设了老窝、六库二土司。以后又从六库土司中分出登梗、卯照二土司。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茶尚庆和杨俊等随征秤戛“有功”,而分别授以鲁掌土巡捕和练地土巡捕职,又产生出鲁掌土司和练地土司。这样,在今泸水县境内即有六个土司先后并存,称“泸水六土司”,其中六库土司和老窝土司隶大理府,鲁掌、练地、卯照、登梗土司则隶永昌府。

1、老窝土司

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云龙州改土归流,云南道府赐予云龙末代土知州段嘉龙之子段彩以冠带钤记,继续管理怒江东岸的老窝地方。原段氏土知州家族即从云龙迁往处于云龙边远地区的老窝,设立土目衙门,继续推行土司统治。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段彩之子段德寿率众归附清王朝,但后来被裁去世职。[16]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泸水秤戛地区弄更扒与排把寨、幸觉寨的密老五、欧傈僳等,因不堪忍受永昌府官吏及塘汛官兵的肆意凌辱,发动傈僳族民众起义。段德寿之孙段维精“奉州主葛委,率土练随护总统谢岳,擒剿怒夷,奋勇报效。蒙总统给付土把总”。[17]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秤戛、猛哦、幸觉等村寨傈僳族民众在祝老四、枝花扒等领导下,再次爆发起义,后“总统谢岳复至征剿,征调(段)维精督理土练,直抵夷穴,擒获祝老四,蒙总统加级土千总。又奉委拿贼首枝花扒、祝长脚,解首级于大理。蒙迤西道朱仍给土千总委牌钤记”,并“蒙督抚院钤嘉勤劳,咨部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二月,奉兵部颁赐潞浪(怒澜)二江土千总札付,永遵世守”,[18]又恢复了土司统治。至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由段恩铨袭职。段恩铨任内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将老窝土司署迁至泸水县内怒江东岸的木兰村,后又再迁至大兴地村,对怒江两岸的大兴地、秤戛一带的各少数民族继续实行土司统治。段恩铨之孙段渊,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袭职,任故。其子段承恭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承袭。解放后,段承恭曾任泸水县第四届政协委员。

清朝末年,老窝土司的管辖地域为“东至云龙州,西至遮马、雪山顶,南至保山县,北至野人山”,[19]这个范围实际上包括了今怒江东西两岸的大兴地和秤戛地区在内。

2、六库土司

段嘉龙之胞弟段嘉麒随明朝军队镇压了云龙州农奴起义之后,进逼怒江沿岸,趁机占领了六库等地的大片土地。约在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蒙上宪赏授六库土巡捕之职,分防六库。段嘉麒移建土司署衙门于六库,承袭云龙土知州旧制,对六库一带实行土司统治。其侄段绚,于明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顶袭,翌年即着手对片马等地进行开发。传至段其辉,征服片马,得地三百余里,由其弟段其光分防,为登埂土司。[20]段其光之子段复健,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应征镇压秤戛弄更扒等的起义,“有功,十七年(公元1752年)授土千总世职”。[21]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段复健曾孙段履仁承袭土千总职,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奉调从征永北(今永胜)傈僳族民众起义,“带练擒贼,给五品顶戴”。[22]传至段浩,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袭职,任故,其子段承经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袭。泸水解放后,段承经曾任泸水县副县长。

清朝末年,六库土司辖境为“东至旧里,南至永里,西至登埂,北至老窝街八十里,管瓦戛十七寨”。[23]

3、卯照土司

六库土司取得怒江沿岸大部分地方后,段其辉以其弟段其威为卯照土司,以“防止怒夷”。[24]段其威之子段联甲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从征秤戛“有功”,授卯照土把总。[25]其孙段珍,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袭职,[26]任内奉调从征永北傈僳族民众起义有功,加授土千总世职。传至段洙,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承袭,宣统元年(公元1908年)奉永昌府保山县委代办登埂土司职一年。段洙之子段承荫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顶袭,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奉李根源令“往征怒夷”。[27]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段承荫之子段赓华袭父职,因年幼外出学习,由其母代办,1948年学成返乡就职。解放后曾任怒江州政协委员。

清朝末年,卯照土司辖境范围为“东至老窝,南联鲁掌、登梗,西至雪山顶外栗粟野人地,北至秤戛老窝地。”[28]1911年英国军队占领片马后,卯照土司对这一带的管理日渐被阻断。

4、登梗土司

六库土司段其辉之弟段其光,清初以土目职分防登埂,管理登埂、片马等地。段其光之子段联弟,以土巡捕职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奉调镇压秤戛弄更扒起义,“有功,授土千总”。[29]传至段浍,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袭父职。清宣统二年(公元1909年),因奸商伍嘉源、徐麟祥出卖片马,段浍以“守土失职罪”被递解昆明,登埂土司一职由卯照老土司段洙代办。一年后段浍获释复职。段浍之子段承钺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承袭。后传至段建华。因其年幼不能理事,土司职由段承钺之弟段承德代办,直至泸水解放。

清朝末年,登埂土司的辖境为:“东接六库,南接练地,西逾高黎贡山与腾冲接茨竹左抚夷界,北至帕地河。……片马五寨亦在辖境。”[30]片马被英军占领后,其辖区仅剩登埂一乡之地。

5、鲁掌土司

鲁掌土司茶尚庆,于清乾隆初年“以土人充巡捕,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从征秤戛栗粟有功,授土千总,驻鲁掌,防御野贼”。[31]传至茶清远,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袭职,奉调镇压永北傈傈族民众起义有功,获五品蓝翎衔。其子茶如桂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袭职,在任期间,发生汉、回互斗事件,“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回破鲁掌,土司如桂及弟如松、如梅殉焉”。[32]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茶芳泽袭职。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茶芳泽之子茶光周承袭土司职,直到泸水解放。解放后,茶光周曾任怒江州政协委员。

清朝末年,鲁掌土司的辖地为:“东、南接登埂,西至浪粟野人地,北至直上、治堵、罗雪山。[33]

6、练地土司

练地土司一世杨俊,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参加镇压秤戛弄更扒起义有功,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授世袭练地土巡捕职。[34]清光绪年间承袭土司职者为杨耀宗。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练地土司职由杨定州承袭。至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练地土司在内无统领、外无援助的情况下破败,杨定州孤影漂流,不知所终。[35]

清朝末年练地土司的辖境为:“所管上江地数十里,距蛮因四十里,在潞(怒)江之西,高黎贡山之东麓。”[36]

六、茶山长官司

茶山长官司设于明朝,隶属永昌军民府。天启《滇志》卷三十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孟养(驻今缅甸克钦邦孟拱西南之莫宁)纠上江刀猛永叛,夷目早章愤其不忠,遂不附。五年(公元1407年)诣阙下,赐印,授早章为茶山长官。十五年(公元1417年),(早)章举头目早瓮为副,至早玉,授正长官。”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说:“明末,副长官早大宸所部为野人杀掠,无孑遗,奔入内陆;惟正长官早邓尚存。清初平滇,为荒外地。”茶山长官司自然废止,其原所属片马、登埂等地,后来由六库土司出兵平定,分登埂土司进行管理。

茶山长官司的辖境为:“自片马以南直抵允昌、戛鸠,西逾恩梅开江与所称江心坡,皆为茶山地。”[37]即在今缅甸克钦邦恩梅开江东北部之小江流域。

七、维西康普、叶枝等土司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丽江土知府木氏与吐蕃地藏族土司争夺今滇西北高原的中甸、德钦、维西等地,其结果是木氏土司攻占了今维西,并远征至怒江和恩梅开江流域,派兵丁驻守。其中有一部分兵丁驻扎在澜沧江东岸的康普村,“世守斯土,碎竹开荒”,[38]其中的军事头目被授土司职衔,管理今维西、怒江上游和恩梅开江上游等地。但这种管理只是遥示羁縻而已,事实上此时怒江上游地区仍处于无人管束的状态。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临西为维西厅,由康普女土千总禾娘管理。同年,维西改土归流,下属土官受制于流官通判而分治于维西全境,[39]原康普土司由统辖维西全境退为管辖康普、叶枝等地,于是康普土司开始向西部怒俅地扩展,以庇护弱小民族为借口,接受了今贡山、福贡北部等边民的归附。至清乾隆初年,康普女土千总禾志明(禾娘之媳)被革职,降为土弁,但“仍循夷俗,收各寨山租陋规。又任所管康普怒子赴俅马地方(独龙江流域一带)放债取利,准折人口,送充规额”,[40]管辖至独龙江流域一带地方。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维西康普一带爆发了以恒乍绷为首的傈僳族民众起义。清王朝在镇压了起义之后,重新委任禾志明族人禾灿为土目。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维西厅调喃珠为北路土千总。《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一》说:“北路喃珠,由工龙土职带练从征栗夷有功,赏给土千总,准其世袭。……管地东至康普白岩山三十里,南至怒江五十里,西至窝路岩桥三十里,北至岩瓦岩桥七十里。”接管了原禾氏土司的辖地。

光绪初年,维西澜沧江东岸叶枝头人王廷爵、王廷诏父子因协助杨玉科镇压回族起义有功,被封为游府和土都司,其势力随即深入怒江地区,管理了今福贡利沙底、贡山腊早、茨开和独龙江下游地区。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贡山“白汉洛教案”后,康普喃氏土司因受牵连而被革职,而叶枝土司则因“保教保民有功”而加授菖蒲桶(今贡山)土弁,从此,叶枝土司兼并康普土司,逐步取代了喃氏土司对怒俅地区的管辖权。

在维西改土归流中,一些获得土千总、土把总封号的旧头目也通过各种渠道,先后管辖了今贡山、福贡和恩梅开江上游的各一部分地方。先后进入怒、俅两江流域的土司有临城土把总、吉岔土把总和桥头土把总。各土司对怒俅地方的管辖直到民国初年随着殖边队进驻怒江设治开发才告结束。

以上各土司在怒俅地区的管辖范围:康普土司的辖区是拉打阁河以东、岔角江上游的独龙族聚居区;叶枝土司的辖区是拉打阁河和立玉池河沿岸地区;桥头土司的辖区是独龙江下游、恩梅开江上游地区;吉岔土司的辖区是拉打阁河南岸及玉立池河、岔角江上游沿岸地区;临城土司则管辖了上帕(在今福贡县城)一带的村寨。[41]

注释:

[1][29] 道光《云南志钞·土司志》。

[2]《民国维西县志》卷一。

[3] 天启《滇志》卷三十。

[4]《兰州土知州史访》,载《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

[5][11]《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四》。

[6] 材料摘自兰坪县志办李家骥同志由丽江地区抄出的罗星《亲供》。

[7][8][10][12] 罗星:《亲供》。

[9]《补写罗氏家谱序言》,载《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

[13]《兰坪中排土司管理福贡概况》,载《怒江方志》1990年第3期。

[14]《滇系》卷三十五。

[5] 硕色:《处置秤戛等处分隶奏摺》,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十二。

[16][21][22]《清史稿·土司传》。

[17] 光绪《云龙州志》。

[18]《云龙记往》附记《老窝土司世系》。

[19][25][28][30][32][33][36] 李根源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抄·下),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二十六。

[20][24][27] 段承钧:《泸水志》。

[23] 李根源录《滇西兵要界务图注抄·上》,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二十六。

[26][31]《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二)。

[34][35]《练地土司概况》,载《怒江文史资料选辑·上卷》第258页。

[37] 尹梓鉴:《茶山里麻二司今地考》,载《永昌府文征》纪载卷二十八。

[38[39] 民国《维西县志稿·大事记》。

[40]《清实录·高宗实录》卷437。

[41]《维西康普、叶枝等土司管理怒江始末》,载《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

载尤中主编:《中国民族史研究》第一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082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