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色瓷研究之九: 犹抱琵琶半遮面 ——“秘色瓷”再认识

 瓷海拾珍111 2022-06-13 发布于河北

综合近些年考古挖掘与研究成果,秘色瓷与越窑系中其他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特点。(1)窑址规整,管理严格。作坊、窑炉布局合理,物料码放、废品堆放有序,与越窑普通窑场相比,可见管理规范。(2)匣钵高档,“一器一钵”。烧制秘色瓷所用匣钵质地精良,做工考究,表面有釉;装烧时用釉密封,烧成时打碎匣钵,取出成品。(3)单独烧制,独立成窑。秘色瓷单独建立窑场,窑炉更为精良,窑柴也一定非同一般。(4)胎质细腻,陶制精良。经现代化验研究,秘色瓷胎所含元素与普通越窑产品不同,胎泥筛选、淘洗、发酵等工艺精益求精。(5)釉料独特,釉色神奇。秘色瓷所用釉料明显与一般越窑瓷器不同,属于“独家配方,密不外传”,所以才成就为“秘色”。

图19:唐越窑青釉八棱瓶 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网络)

三是越窑深刻影响了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著名大窑场,创烧于三国两晋,到南朝开始形成青瓷为主的个性风格,崛起始于五代北宋,到了北宋时期开始替代越窑的“南青”代表地位,成为整个中国青瓷史鼎盛期的象征,窑火延续长达1600多年,是延续历史最长的窑系。龙泉窑与越窑渊源较深,早期龙泉窑一般认为也可以归到越窑系。宋人庄绰编著的《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鸡肋编》共三卷,成书于绍兴三年,内容系考证古义,记叙轶事遗闻,是宋人史料笔记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内容翔实,其资料价值一向为人们所公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价值可与周密之《齐东野语》相比拟。庄绰认为龙泉也出秘色瓷器不一定可信,但是应该理解为这个时期龙泉窑烧制过近似越窑的高质量青瓷,而且这类龙泉被混淆为越窑的器例也很多。龙泉博物馆所展示的早期风格龙泉窑作品釉色呈“淡青色”,与其他浙江窑口的产品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也有一些研究者将定性为为“龙越不分”。这表明了越窑式微没落、龙泉窑初兴的接替时期的存在,也表明了越窑、秘色瓷对龙泉窑的深刻影响,就像当时定窑与邢窑的关系一样。现代各项考古发掘证据也证明,越窑的消失就像有序搬迁一样,把越窑的龙窑构造、胎釉技术整体转移到了龙泉窑,使龙泉窑的制瓷技术水平获得迅速提升。

四是越窑深刻影响了耀州窑。北宋时期耀州窑鼎盛时期的产品,从形韵、器型、装饰等方面,都能都开到秘色瓷的影子。据著名的耀州窑专家禚振西老师介绍,在宋代的耀州窑神庙中,一直以来,始终敬奉着一位对耀州窑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柏林。史料中也曾经提到过这个人,禚振西老师推测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从越窑请来的技师。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曾称“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秘色也” 。

(待续)

(作者:河北承德  刘国臣  初稿完成于2019年8月,2022年6月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