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就之书》​151、《访道语录》论止漏(中)

 心静自然凉1985 2022-06-13 发布于福建

151、《访道语录》论止漏(中)

王先青论止漏

修道四要:

一、要节饮食。打坐者不可多食,晚饭尤宜少进,夜间且不宜多饮茶水,以免遗漏。

二、要惧风寒。“仙人惟怕脑后风”,背宜常暖,早晚宜多穿衣服,免受风寒。
三、要戒怒。一把无明火,即将工夫烧尽,惧之!惧之!

四、要惜精神。多视多听,皆不免耗神,故道家收视返听,注重内敛,果能
内敛,则不耗散矣。

两目垂帘微启,凝视鼻准,同时将真意存于下丹田,此为静坐最基本之守窍工夫,但不宜执着死守,所谓“知而不守,守而不守”,是为最上一乘。譬如看守房屋,仅须留心照顾,固不必死守某桌椅也。

图片


兴南子曰王先生认为晚上吃得过饱或者饮茶过多,就容易遗漏。是否如此,因人而异。“饱暖思淫欲”是一句俗话,是说人解决了衣食问题后,就会自然想性欲的满足问题。这是人性。

但是否也暗示,人吃得饱吃得好穿得过暖也会助长性欲?现代医学也有这样的结论,肉类、辛辣食品能助长性欲。对于普通人,这是自然之事,对于修道者,“顺则凡,逆则仙”,自然会因为食物等助长情欲引起遗漏而成为问题。

所以,修道者自古讲究少食、清淡饮食,乃至辟谷不食。饮茶对于某些人会引起失眠,这也会影响身体,休息不好,容易遗漏。

总之,这些道理都可以作为参考。王先生所讲修道四要与守窍要领是修道通则,应该学习。

图片


王赞斌论止漏

人身背后有六窍,胸前亦有六窍,前后共有十二窍。而十二窍之中以阴跷为主窍。在此所谓“窍中窍”也。其余十一窍不过辅佐之窍而已。阴窍者又名“海底”,在阴囊后七分、谷道前三分之处也。

静坐之际宜全神凝注此窍,呼于斯,吸于斯,在河车未通之前片刻不可放松。《中庸》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者指阴窍也。阴窍为八脉之主,阴窍一通八脉全通。

故守阴窍可以止漏,可以通关,可以展窍,可入大定,可开天门,可得六通。其妙用不可胜言也。窍为“炉”,丹无异于“原子炉”中提炼核子。守之而善,则玄而不玄,不玄而玄,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

遗漏患者每日早晚擦足心、扳足尖、擦腰俞及揉小腹,于止漏必有奇效。

女子修炼,初守心下脐上一寸三分所谓膻中,次守阴跷,斩断“赤龙”以后,则与男子之修法无异矣。

图片


兴南子曰王先生认为守阴跷即会阴一穴可以止漏。但有的丹家认为守会阴也会导致遗漏。问题就在如何守上。“守之而善”,是说要善守,善于守。不要死守。

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而言守窍的方法是可以的,但如果认为《中庸》里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意守阴跷则是妄语,把真正的广义的道狭义化了,也缩小了。

儒家本无“守阴跷以为道”的理念。“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本是禅语。“这个”,广义代名词,并非确指,一般指“参话头”之“话头”。不可只把“这个”只看成是阴跷。

守阴跷一法,是张紫阳南宗丹法之法,《张紫阳八脉神经》里论之甚详。说守阴跷“可以止漏,可以通关,可以展窍,可入大定,可开天门,可得六通”,则言过其实。但意守阴跷的作用很多,倒是可以尝试和体验。王先生坚持认定“守海底工夫,可入大定”,不妨试试。

至于按摩足心涌泉穴就能固肾养气,自然可以止漏。此方法是最基本的打坐加行。

女子月经也是漏。可以从意守膻中与意守会阴而逐渐调整。

图片


成铁吾谈梦遗

民十九庚午(1930年),因湖南周永楠先生之介,得入“宗教哲学研究社”,亦欲学而未果,正值多事之秋,心力为之交,复为治安关系,生死间不容发,惊悸之余,罹怔忡之,避地乡间,一夕数易其地,不特医药无从获致,即安居亦不可得,疾乃益甚,稍有响动,则心如悬磬,跳动不已。

民三十年辛已(1941年),幸遇一老渔父,告以习静可治,并教以简易吐纳之法,试而行之,不三月而疾良已,习之益勤。一夕,忽腹部奇热,自觉其中有物动不已,竟不梦而遗,精如泉涌,次日大惫,精神萎顿,有类大病初起,头晕目眩者十余日,而老渔又浮家泛宅,浪迹萍踪,无法相问,不敢复习,然心悸亦未复发。

乃托人广借《道藏》,冀求其秘,虽得十余种,终菒能解。胜利之后(1945年),公私栗六(兴南子注:栗六,忙碌之意),其事益废,前所假诸书亦束之高阁矣。

壬寅夏(1962年),承凌君逸梅、宋君今人之介,得入李师泽民之门,先开关,继授正呼吸之法,并告以糖溺(糖尿病)、高血压皆不难治,但须勤习,且举赵君连芳为证。

图片


余因久病不愈,师授固与曩昔不同,更与从书中揣摩摸索者迥异,如言勤习,一月之后,先将呼吸纠正;二月之后渐归自然,每次可达一小时,而日恒三四次;三月以后两足渐暖,由暖而热,自涌泉上行,而小腿、膝盖均如灌暖汤之中,舒适异常,而变手亦热,每一坐竟,头清目爽,提笔撰稿,日无所苦。

又数月,小腹奇热,黎明,无欲而阳恒举,糖溺渐愈,因素林(即胰岛素)减至0.25,即可控制,血糖、血压均逐渐下降,除鼻炎一症未能痊癔,时有感冒而外,精神为之一振。

师之炼气,首重窒欲惩忿,郁怒所至,较之欲念其害更大,徐徐当可自愈,但自后每有不快事,辄如响之随声,小腹时有胀满之感,坐毕上哕(yue呕吐声)而下有浊气,其他之感觉,则自觉全身气血已通,手指足尖恒能气随意至,有时并觉气自尾间上升,过夹脊直入泥丸,但异于丹经所云者,上升至脑部,盘旋跳跃不止,不觉其舒适,而有头眩欲晕不觉自持之苦,且既上则无法使其下降,至多停放明堂作迅速之跳动,须时良久,始复常态。

师云工夫未到,不可妄令上升,然有时似非勉强可以抑制,亦惟听之而已。此外肾囊(阴囊)时形上缩,坐毕、睡起犹甚,每如大胡桃,又若一团弹性不大之泡沬树胶。

图片


近日左侧之睾丸,有时且自升入腹,良久始下,除第一次微觉胀疼而外,以后即无异感,但稍有欲念,则丹由奇热如焚,力加克制,始得平复。又坐久静笃,则如在深谷之中,亦如梦寐,而神灵气清,则又大异熟睡,不遇外扰,即使内有念动,亦常至四十分钟以上。

最不可解者,余素无梦遗滑精之疾,虽在壮年,亦未有此等现象,而三年以来,初因注射荷尔蒙引起大泄一次,自入师门之后仍隔百日有余必有一次,均在黎明之际,凡事前三五日,必生欲念,五更无欲而阳亦自举,常如欲泄,则必无梦而遗,待一惊寤,则已无及。

虽事后只当日略形头晕,次日即止。师云满则溢,此为生理问题,而按丹经所载则为大忌。试如《金仙证论》之法,加以烹炼,亦无法防止,更不见所谓应有之景象,岂福薄孽重有以致之耶?

图片


兴南子曰成铁吾自抗战前打坐出现遗漏到台湾后师从名家李泽民修道,也有遗漏问题,一生难以解决,觉得还是福报不足。本质而言是老师没有告知采药之道,临炉不知采取而导致的遗漏。

成先生静坐的功夫很好,有丹田发热的内景。人在修炼中丹田发热到成先生所言“小腹奇热”,已经是丹道采取大药的景象。这时候如果有明师指导就能采药归炉而炼丹,如果无明师指导则会因为后天“炼己不纯”而导致遗漏。

丹田火炽、真阳生起则内在的情欲如果没有真正炼化,必然会生欲念,欲念一生,当日或数日内必然会遗漏。这是丹家要“炼己持心”的根本道理,本后的欲念是人的性本能,性欲的彻底转化对采药事关重大。

图片

“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第一次成先生遇见一位渔父传他吐纳法,渔父行踪不定,他无法请教,而丹经又读不懂,出现漏丹是正常的。第二次,跟着李泽民修,还有严重的遗漏,要么不能经常与李师见面而得到指点,要么,李师没有法诀或者经验以帮助成先生。

伍柳派对此时的行功很讲究,比如东西要抵住会阴,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如调息等对治。像南宗,主要是气脉功夫修到位了、心性功夫修到位了就不再遗漏,有梦无梦,都不遗漏。还有一些手诀的内在导引。

图片


比如前些日子一位朋友修炼,经常阳举,偶尔也有梦遗,他写修炼日记给我看。我告诉他气脉手诀之“玄武诀”能化解阳举。朋友试验了一下,阳举立马解决。道门对治这些问题的方法很多,各门各派有自己的窍诀。像“抵阴坐法”就能对治。

这些方法还只是生理的、气脉的,必须与心理的清静、断欲、觉察力相配合才行。普通修炼者的遗精只是遗精而已,像成先生静坐功夫很深、有了大药景象时的遗精才叫漏丹、遗漏。

兴南子曰:

修道访明师,明师有真传。
真传解困惑,勤修自有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