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解决不了的难题?

 茂林之家 2022-06-13 发布于湖南
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解决不了的难题?

毛泽东在延安

自从打退了蒋介石等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后,

毛泽东在党内的威信与声望与日俱增,

在全党同志看来,

没有毛泽东解决不了的难题,

不管遇到了多大的难题,

只要跟着毛泽东走就不会错了,

而且,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在蒋介石等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同时,

日本侵略者也迅速调整了策略,

他们在扩大对太平洋各国的战争受挫后,

改而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手段,

力图迫使国民党屈服,

好尽快结束中日战争,

以摆脱它多面作战带来的严重被动局面。

当时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兵力一直保持在60万人以上(不含关东军),

用于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兵力约占一半,

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带来巨大的军事压力。

再加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频繁发动反共高潮,

更加加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巨大困难。

日军在占领区调整了策略,

把单纯的军事占领扩大为实行军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全方位殖民统治,

在这种策略下,

日军在华北和华中大规模推行以“三光”政策为主的“治安强化运动”,

也就是大力开展与伪军配合、以摧毁敌占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目标的“清乡运动”,

这就是灭绝人性的“大扫荡”,

日军发动以兵力众多、次数频繁、手段残暴为主要特点的“大扫荡”,

妄图瓦解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局面:

部队伤亡严重、减员多,

尤其是干部牺牲很大,

到了1942年,

八路军和新四军由50万人减少到了30万人;

华北平原地区相继落入日寇之手,

变成了游击区,

一些抗日民主政权也被摧毁,

抗日根据地的面积缩小,

人口从1亿锐减为5000万以下;

尤其是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财政经济状况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解决不了的难题?

延安大生产运动

在这种极端严峻的形势下,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虽然迫于国际国内的压力而有所收敛,

但他们依旧企图利用日伪军联手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

蒋介石刻意停发了八路军的粮饷薪资、弹药和军用物资,

还故意派出数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叫嚣着不让一粒粮食、一尺布匹进入边区,

断绝了外界对边区的一切援助。

有些敌后地区甚至遭遇了被日军、伪军和国民党军三股力量夹击的空前严重局面,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这是要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往死里逼,

这种无耻行为无异于是在成全日本侵略者。

毛泽东曾经在1942年12月指出,

我们最大一次困难是在1940年和1941年,

我们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

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子盖,

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

企图把我们困死,

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这样空前严峻的形势面前,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并没有退缩和害怕,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筹划后,

他想到了一个破解的办法,

也是一个宏伟而又富有远见的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他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早在1939年2月2日,

毛泽东就在延安召开了干部生产动员大会,

他说,

敌人给我们制造了严重的困难,

我们是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

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

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

那我们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动员大会一结束,

延安立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毛泽东在这场大生产运动中,

既是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

也是具体的参与者,

他身先士卒,

不顾自己日理万机,

仍然坚持利用工作之余在自己住的窑洞周围开了一亩多荒地,

亲自动手播种、培植、施肥、除草、收获。

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解决不了的难题?

王震的359旅开发南泥湾

有了毛泽东身先士卒,

延安的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也就在这时,

熟悉中国历史的朱德提出在不妨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

实行屯田军垦,

以解决边区的粮食困难问题。

朱德认为此举既可以减轻人民负担,

密切军民关系,

又可以帮助边区的建设,

改善部队本身的生活。

只不过,

这次屯田军垦比历史上曹操的屯田规模大得多,

不只进行农业生产,

还准备进行农林牧副渔和手工业、商业、运输业的综合开发,

南泥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出来的,

经过几年努力,

王震领导359旅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毛泽东得知了359旅的事迹和经验后,

立刻向其他部队和根据地介绍与推广359旅的经验。

毛泽东在王震等人的陪同下到南泥湾视察,

他亲眼看到南泥湾牛羊成群、到处是茁壮的谷子、玉米和豆子,

他感到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

有这么好的军队和人民,

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在大生产运动中,

周恩来和任弼时在中央直属机关的纺线比赛中被评为“纺线能手”,

朱德除了直接领导部队的生产运动之外,

还亲自在八路军总部前开荒种地,

其他领导人也都纷纷制定了个人生产计划。

到了1943年,

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收入增加、人民负担大为减轻,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政权,

度过严重困难,

支持了敌后长期战争,

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也把人民军队练成了敌人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

可以说,

正是毛泽东这个富有远见的办法才破解了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

带领大家走向了新的胜利。

今天的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的确是没有毛泽东解决不了的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