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爸难当(相声)

 傅荣楷图书馆 2022-06-13 发布于江西

( 作者: 傅荣楷 )

甲:(兴冲冲地打招呼)新年好!

乙:新年好!

甲:好久不见了。

乙:(不解地)不是昨天我们还见过面吗?

甲:古人曰:“一日不见如三载兮”。

乙:啊!这一下就隔了三年了。  你这些天,又在研究什么?

甲:孩子教育问题。

乙: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那你研究出什么成果吗?

甲:(卖关子)成果没有多少,只是有了四个重大发现。

乙:(惊奇地)四个重大发现?说来听听。

甲:(连贯地、加重语气)第一个重大发现是,儿童教育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承,和物质文明的繁荣。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乙:(作制止状)喂,打住,打住。你这算什么重大发现?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呀?

甲:(好奇地)大家都知道?怎么我以前就不知道。

乙:哎,那你是平时不太关心教育这方面的事。

甲:啊,这就对了。我过去不知道教育的重要,现在终于“发现”(加重语气)它非常重要了。

乙:这也可算是一个重要的进步。那第二个重大发现呢?

甲:第二个重大发现,就是智育、德育同样重要,都要抓。

乙:这也没有什么新鲜。

甲:既要教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知识,也要使受教育者懂得人生的价值和做人的道理。

乙:这完全正确。

甲:受过教育的人,德才兼备;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乙:(打岔)就没有希望了?

甲:(纠正)当然,也可以自学成才。

乙: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

甲:(得意地)当然哪!有知识、有本领的人,我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乙:你有这样的本事?

甲:那些聪明能干、知识渊博的人,一般都不太说话。

乙:啊。

甲:而那些夸夸其谈,喜欢吹嘘的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乙:社会上是有这样一种人。

甲:这种人在外行人面前是“内行”,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在内行人眼里,他完全是个外行。

乙:这种人容易误事,不可重用。

甲:这可以打个比方。一个人肚子里的知识,就像是一个瓶子里的装的水。人们常说“水平”“水平”,就这个意思。

乙:这我以前倒是没有听说过。

甲:一个人有很丰富的知识,就像装满了水的瓶子。就叫做“水平”很高。

乙:啊?

甲:装满了水的瓶子,你摇它,它不响。那些水平很高的人平常不那么张扬,不多说话,不乱说话。

乙:对了。

甲:如果一个人知识不那么丰富,就好比只有半瓶子水,水平不高。

乙:嗯。

甲:那半瓶子水,你轻轻一摇,它就“咕咚”、“咕咚”乱响。

乙:有道理。

甲:那没有多大本事的人,可就喜欢夸夸其谈,到处卖弄。

乙:好像是这么一个理。(细想一下)可是完全空的瓶子,你摇它,它也不响呀?

甲:这肚子里没有什么知识的人,就像没有水、完全空的瓶子,他也不多说话,这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乙:啊。那怎么鉴别呢?

甲:只要他们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这就像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一样,就可以知道这瓶子里水有多少。

乙:这怎么讲?

甲:摇着不响的满瓶子水,“突”、“突”、“突”、“突”一下子倒出了许多水。

乙:啊。

甲:有知识的人谦虚谨慎,平时不乱说话。但是一开口,那就是句句珠玑。

乙:(帮忙解释)吐出来的唾沫星子,滴滴都是珍珠。

甲:那不摇它都会乱响的瓶子,里面其实倒不出多少水。那空瓶子不响,当然也倒不出水来。

乙:有道理!不过,我看你一天到晚这话说得也不少嘛。你瓶子里有多少水呀?

甲:这是在台上,不是在给大家表演相声嘛。

乙:是的。

甲:我们在这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众们都乐呵呵的,多热闹。如果我们站在台上,老半天不啃声,那……

乙:那大家一定以为是台上站了两个神经病。

甲:可是我在家里却不爱说话。

乙: 啊。

甲:我老婆叫我洗衣买菜,淘米做饭,我从来不理她。

乙:嘿!那你是偷懒啊!(转换话题)你还没有谈德育方面呢。

甲: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现,我也能够一眼就看得出来。

乙:这么厉害?你的眼睛还真是火眼金睛?

甲:你到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去,在红灯亮的时候,你看看那骑自行车的一大群人。

乙:(不解地)那能看出什么?

甲:你可以看到三种人。一种人非常自觉地停留在横线内,耐心地等待绿灯亮起,才往前行。第二种人虽然不情愿地停了下来,但超过了横线很远,绿灯还未亮,他就开始提前行动了。还有一种人,根本不管什么红绿灯,也不管交通警、协管员吹哨阻止,照闯不误。

乙:啊,你还观察得还很细!

甲:这第一种人,遵纪守法,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单位上一定是优秀职工。

乙: 是吗。

甲:工作上一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一定是一位先进工作者。

乙:不一定吧。

甲:如果他是干部,这一定是棵好苗子;如果他是科技人员,他一定会取得重大成果;如果他是教师,那他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出许多优秀人才。

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甲:第二种人对自己要求不太严格,工作上一定是马马虎虎的,做不出什么大成绩来。不过,思想上没有压力,生活上比较轻松。

乙:不会都是同一个样子的吧?

甲:这第三种人问题就大了。

乙:(不解地)闯个红灯,这不过是生活小节,有什么大不了的?

甲:可不能这样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从来不知道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人,将容易出现大问题。

乙:人有缺点,改了就好。人是可以教育,可以改变的嘛。

甲:说得对。大多数人是能够改好的,但也有一些人越变越差劲。我认为,社会道德的教育,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应该从细微之处着手。

乙:说得对,这其中也可以看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那你的第三个重大发现呢?

甲:第三个重大发现,就是青少年教育要学校、社会、家庭大家一起来管。

乙:这里面你又有什么新鲜见解呢?

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乙:有道理。

甲:许多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教育。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乙:没错。

甲: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乙:从小时候孩子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将来是不是有出息。

甲:而三岁以下的幼儿,主要靠父母亲来进行,社会还管不着,大学教授也不管。

乙:教授当然不会去管。孩子还小,太深的东西他还学不了。

甲:不过也有例外。

乙:什么例外?

甲:如果孩子的父亲是大学里的教授,那这位大学教授也是必须抓幼儿教育的。

乙:那是自已家里的大事,当然他该管。

甲:所以说,儿童教育,父母管教为重中之重。

乙:(附和)家庭教育先行,父母是最早的老师。

甲:家庭教育抓得好不好,子女成长道路就不一样。

乙:不过,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亲并没有像今天这样一天到晚叫“抓家庭教育”呀?

甲:那父母亲是言传身教,而我们是自学成才。

乙:那现在个个家庭都这么重视,有这个必要吗?

甲:(认真地)当然有必要啦!现在社会发达,你不教,那电视、电脑、网络会教。既会教好的东西,也有许多“儿童不宜”的东西,把小孩子的思想都搞乱了。

乙:新技术新设备,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也带来了难以管理、需要正确引导的问题。

甲:就说我们邻居的孩子吧,父母亲在外地工作,在家被奶奶宠坏了。三岁学骂人,五岁会打架,上小学就会请客送礼,中学时结交一帮朋友称兄道弟,书没有读完,就到青少年教养所去了。

乙:这种情况是有的,值得大家警惕。

甲:一个恩爱和睦的家庭,是子女成长温馨的港湾。如果家庭存在矛盾,经常吵吵闹闹,子女心中就会留下阴影。如果家庭破碎,会给儿童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乙:对啊。

甲:家庭生活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多些宽容,多些忍让,小问题就“小事化了”。

乙: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

甲:我的第四个重大发现,就是关于父母教育的。我发现,现在的社会舆论,对家庭教育有一种错误倾向,就是“重母轻父”!

乙:(奇怪地)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甲:在家庭中,作为父亲和母亲,都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

乙:这也没错。

甲:可现社会上在儿童教育这个问题上,却总是表扬母亲,批评父亲。

乙:这是你说的,别人可不这么认为。

甲:先说古代吧。 “孟母三迁”的故事你知道吗?

乙:这人人皆知啊。

甲:人们都赞颂“孟母三迁”,为教育儿童的典范。

乙:(认真地)的确是典范。

甲:可是,这种典型现在没有办法来推广!现在孩子上学都是划地段的。你想迁到条件好的学校旁边去住,不可能。再说,你要换新地方住,房价那么高,你能买得起几套房子?

乙:你这就想得有点偏了!我们赞扬“孟母三迁”,主要是钦佩她对教育孩子的责任心,是宣传她的精神。不是要大家为了教育孩子,到处去选地方搬家。

甲:我主要是对宣扬母亲,不宣扬父亲这点有意见!大家宣扬孟母,为什么不宣扬孟父?

乙:那孟父不是不在了嘛!

甲:(不满地)那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 出了问题,是父亲的责任,那母亲没有责任?

乙:(讥讽地)你还有点小心眼!

甲:国外有个母亲节,赞扬、孝敬母亲。

乙:不是也有父亲节嘛。

甲:那可是一些心理不平衡的男同胞,自己搞出来的。

乙:啊?

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前苏联制定了一项政策,给生了十个子女的妇女,授予“英雄母亲”的光荣称号。

乙:这是鼓励公民多生子女嘛。

甲:可是,没有父亲,那这十个子女哪里来的啊?

乙:(认真地)啊,你这说法就有些问题了。女同胞“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带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在养育子女方面,比男同胞付出的要多得多了。

甲:(赶忙解释)这我知道,我也有母亲,对母亲的恩情,人人都应该记在心头。我的意思是,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不能只表扬女性,批评男性。

乙:自古至今,家庭中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谋生计,赚钱养家,妇女在家中忙家务,带孩子。所以教育孩子的“先进事迹”,当母亲的就多一些,这不奇怪,你也就不要心理不平衡嘛。

甲:这倒也是。可我老在想,要是我有机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担当起来,也创造出一个教育孩子的模范事迹来,为男同胞争口气。那多好!

乙:你还不服气呀?

甲:这个机会终于来啦!

乙:怎么啦?

甲:我爱人快生小孩啦。

乙:啊。

甲:正好这个时候,她又当大官了。

乙:当什么大官了?

甲:(得意地,慢腾腾地)她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乙:(急忙打岔)国务院?

甲:江西省——

乙:(打岔)省政府?

甲:南昌市政府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主任。

乙:啊,这官不怎么大呀!

甲:嘿,不要小瞧她了,居住在我们街道的许多单位的什么局长啊,处长啊,都归她管。

乙:(取笑地)那你也归她管了。

甲:那还用说。这样一来,她工作很忙,教育孩子的重担,我就责无旁贷地挑起来了。

乙:看把你美的!

甲:于是乎,我就到处找书籍,找杂志,学习有关的知识。

乙:(讥讽地)于是乎,你就有了你的四大发现。

甲:哎呀呀,关于儿童教育的书还真不少!

乙:是呀,热门话题嘛!

甲:于是我就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乙:争取创造一个奇迹来。

甲:我看到有一本书上说,幼儿教育要早。

乙:怎么个早法?一生下来就要教?

甲:(认真地)那可就晚了!在他妈肚子里就得教。

乙:啊,胎教。有这么一种说法。

甲:有一天,我爱人很晚才下班回来,一副疲态相。她说,肚子里的孩子老动,老用脚踢她。

乙:啊。

甲:我就对着她肚子说,小宝呀,你妈妈很累,不要踢她好不好?

乙:这有用吗?

甲:嘿,孩子果然就不动了。

乙:啊呀,有这么神?

甲:我一想,这胎教还真管用。于是,我对着肚子又说:“孩子呀,你长大了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啊。”

乙:小家伙听得懂吗?

甲:没有动静。我想,这个道理深了一点,以后再说吧。

乙:我怎么总觉得这件事有点悬,胎教能够起到作用吗?

甲:当然有作用呀!你看宋祖英的歌,唱得多好!

乙:真个是好。

甲:你知道吗?当年在她家乡,她母亲怀孕时,天天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

乙:是吗?

甲:所以宋祖英不但歌唱得好,还很爱国。

乙:啊,你这是听谁说的?那你也给你的孩子唱唱歌呀!

甲:可惜我的嗓子不好,老对他唱歌,弄不好将来小孩子说话时都带哭音。

乙:那可不行。那就等小孩生下来再说吧。

甲: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孩。天天老是哭。

乙:初生婴儿都要哭的。自然现象,不奇怪。

甲:我对孩子说:“小孩子要有志气,不要哭”。可他不听我的。

乙:那怎么办呀?

甲:我抱着他,边晃悠,边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乙:有用吗?

甲:没有用。还越哭越来劲,越哭声音越大。我真没有办法了。后来,她妈妈抱过去,拍拍他,给他奶吃,就不哭了。

乙:(终于明白)啊,孩子是饿了。

甲:我心里想,这么的小孩子也“重母轻父”呀!

乙:没有的事。

甲:等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的重要作用,终于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了。

乙: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甲:子曰。

乙:孔子说?

甲:不是。书曰。

乙:书上说的?

甲:也不是。是我自己琢磨的。我认为,幼儿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乙:你还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了。

甲:这第一个阶段,你教他学,“这是什么”。

乙:啊,这是认识事物的阶段。

甲:(一边比划,一边说)这是桌子,这是椅子。这是手,这是脚。这是花,这是树。这是汽车,这是飞机。

乙:(挖苦地)你还知道这么多东西?

甲:那当然啊,天上知道一半,地上我全知道。

乙:吹牛!

甲:这个阶段是我教孩子最得意时期,孩子对我也是崇拜得五体投地。

乙:那第二阶段呢?

甲:第二阶段,教他“这是什么样的东西”。

乙:了解事物属性的阶段,深入了一步。

甲:这个阶段有些麻烦了。有些事情不容易说得清楚。

乙:说来听听。

甲:有一次孩子问我,什么是坏蛋?

乙:你怎么说?

甲:坏蛋就是坏人。

乙: 对了。

甲:孩子又说:“坏人叫坏蛋,那好人叫好蛋啰?”

乙:你怎么说?

甲:好人不是好蛋。孩子又问:“那是什么蛋呢?”

乙:是呀,那是什么蛋呢?

甲:(认真思考状)鸡蛋,鸭蛋,鹅蛋,不对。混蛋,滚蛋,完蛋,也不对。(转问乙):是什么蛋啊?

乙:好人不是蛋,“蛋”是一种贬义词。好人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的人。

甲:啊,这样说才对了。 (继续问答) 还有一次他问我:“什么是母鸡?”

乙:你怎么回答?

甲:小鸡的妈妈叫母鸡。他又问:“小鸡的爸爸呢?”我回答:“叫公鸡。”

乙:没错。

甲:他又问:“那小鸡的公公呢?”

乙:你怎么说?

甲:也叫公鸡。他又说:“怎么小鸡的爸爸和小鸡的公公叫同一个名字啊?”

乙:你怎么解释呢?

甲:(费劲地)小鸡的爸爸和公公都是男的,男的鸡都叫公鸡。小鸡的妈妈和婆婆都是女的,女的鸡都叫母鸡。如果小鸡自己是男的,虽然牠还小,也叫公鸡;如果小鸡自己是女的,虽然牠不大,也叫母鸡。

乙:怎么听起来这么别扭。

甲:他望着我,眨巴眨巴眼睛……

乙:终于弄明白了?

甲:他越听越糊涂了。

乙:唉!解释起来真费劲,还真难为你了。那到了第三阶段呢?

甲:(痛苦状)那就更不用提了。提起来令人心中难受。

乙:(迷惑不解地)有这么严重吗?

甲:这第三阶段,这小孩子上了幼儿园了,知道的东西多了,回来老问你“为什么?”

乙:这是好事情呀!你的孩子进步了,开始深入地研究事物的内在原理了啦。

甲:这算是什么好事!他常常问我“为什么”,我老是答不出,他开始笑话我了!

乙:(理解到甲的难处)这可有点悬了。那你应该去找几本《十万个为什么》来看看,学习学习,提高提高。

甲:十万个为什么?可他提的问题有一百多万个“为什么”,你应付得了吗?

乙:那你会就答,不会就不答。

甲:那怎么行?那我不就丢了面子吗?当爸爸的这不知道,那不知道,那孩子会瞧得起你呀?

乙:那你就多看点书,再告诉他不就得了吗?

甲:碰到一个问题,我要去找书,还得弄清楚,再讲给他听。再提一个问题,我又去找一本书……。我这不会累死呀?再说,有些问题我硬着头皮去看书,也不一定弄得明白。

乙:(教训人的口吻)这问题嘛,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你还真是差劲!读了那么多年书,文化知识水平还对付不了一个没有上小学的毛孩子。

甲:你行?你行?你来试试。

乙:试试就试试。我还怕了不成。

甲:如果你答不出我儿子的问题呢?

乙:(满有信心)不可能。我还会被一个五岁小毛孩问住?

甲:好吧,你来演爸爸,我来演我儿子,看看你有多大能耐。我们跟大家演示演示。

乙:好呐。

[甲作小儿状,活泼跳跃,后双手垂立;乙挺胸,作长辈状]

甲:这就开始。[童声]爸爸!

乙:(大声应道)哎!

甲:(恼怒)你不能这样大声地答应!

乙:为什么?

甲:你这样大声答应,人家还以为你真的是我爸爸。

乙:这我不在乎。

甲:(认真地)你不在乎?我在乎!

乙:哦,好,那么重来。

甲:[童声]爸爸!

乙:(大声应道)哎!

甲:(气愤地)你又怎么啦?

乙:啊,对不起,对不起。我太激动了。我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听到这么一位大男人叫我爸爸。

甲:你要再胡来,我就不客气了。

乙:好吧,好吧。重新开始。

甲:[童声]爸爸!

乙:哎。小宝呀,你有什么事呀?

甲:[童声]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请教。

乙:(对观众)嘿,这小孩子还挺懂礼貌。(对甲)你问吧。小孩子正是学知识的时期,不懂就多问。不能不懂不问,更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又不问,就学不到知识,学不到知识长大以后就是个无能、无用的人……

甲:[原声](对观众)他还真摆上谱了。

甲:[童声]爸爸。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

乙:因为老虎是野生动物。国家规定要保护野生动物!

甲:[童声]那苍蝇、蚊子是野生动物吗?

乙:不是。

甲:[童声] 那是谁家养的呢?

乙:(自言自语)谁家,也不会有意去养苍蝇蚊子。(改答道)那应该是野生动物。

甲:[童声]那苍蝇蚊子要是野生动物,为什么要消灭牠?

乙:因为牠们会咬人。所以要消灭牠。

甲:[童声]那老虎还会吃人呢,怎么不消灭。

乙:(作紧急思考状,许久,突然想明白了)老虎现在很少,是濒危动物,所以要保护。苍蝇蚊子多的是,所以要大量消灭。当全世界只剩下几十只时,才会列入濒危动物,那时候就要加以保护。

甲:[童声]老虎在吃人时,是应该保护老虎,还是应该保护人?

乙:(不知道如何回答)

甲:[童声]是不是应该保护老虎。因为老虎很少,而现在的人,(提高声调)太多、太多了。

乙:(对观众说)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真不好回答。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需要保护老虎;而根据《人权法》,人的生存权也得保护。这个问题只有去向最高人民法院咨询了。

甲:[童声]爸爸,为什么那么重的飞机,能够飞上天?

乙:那是因为它有翅膀。

甲:[童声]那火箭没有翅膀它也能飞上天?

乙:那是它会喷火。

甲:[童声]不对!那是因为它们有发动机。

乙:(不服气,反问)那汽车有发动机,它怎么不会飞上天呀?

甲:[童声](摇头晃脑地)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东西都需要发动机,但是是不同类型的发动机。飞机靠的是飞机发动机推动飞速向前,利用翅膀的升力飞上天。火箭是利用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反向推力,进入太空。汽车的发动机,就是设计用来在公路上跑的,所以汽车上不了天。

乙:看不出来,你懂得的东西还真不少嘛!

甲:[童声]那当然呀,我是“大学生”呀?

乙:(奇怪地)你是大学生?你是那个大学的学生?

甲:[童声](大声地)我是八一保育院,大三班的学生!

乙:啊!这样的“大学生”呀。

甲:[童声]老爸,为什么导弹能够打掉天上的卫星?

乙:(感到说不清楚)不说了。

甲:[童声]你怎么不回答呀?

乙:(故弄玄虚)因为要保密。导弹,卫星都是国家的重要军事装备。这需要保密。

甲:[童声]你是答不出来吧,不懂就保密?

乙:(理直气壮地)不是不懂就保密,是要保密的事情就不能说。知道也不能说,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能说!懂吗!

甲:[童声]爸爸,到了晚上,为什么会看到天上的星星掉下来?

乙:(有把握地)那是流星。天上有两种星星,一种会掉下来的,叫做流星;一种不会掉下来的,叫做恒星。

甲:[童声]那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呀?

乙:(犹豫了一下,满有把握地说)65亿颗!

甲:[原声]你怎么知道是65亿颗,不是一百亿颗?

乙: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对我说过,天上掉下来一颗星,地上就死了一个人。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颗星。

甲:[原声](对观众)啊,原来他在糊弄小孩子!

甲:[童声]那天上的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乙:当然不能掉下来呀!月亮那么大,掉下来不把地球砸一个大窟窿!

甲:[童声]月亮大,还是星星大?

乙:这还用问?月亮大呗!

甲:[童声](哈哈大笑)我们老师说了,星星大,因为它们很远,所以看起来很小。

乙:(反提问)那为什么星星会掉下来呢?

甲:[童声](得意洋洋地)那掉下来的是天上的行星碎块,通过大气层时燃烧发光,就叫流星,没有烧完的,掉到地球上的就叫陨石。

乙:(不高兴地)你知道还来问我?

甲:[童声](手舞足蹈念拗口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以不知为知之,不以知之为不知,唯此才能求真知

乙:(气恼地)小孩子不可无礼!我不教你了。什么态度?端正态度以后,再教你。(想离开)

甲:[童声] 为什么小孩子不懂要问,要谦虚谨慎;大人不懂,就可以不懂装懂?

乙:谁不懂装懂呀?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不理你还不行吗?

甲:[童声](挽留状)好,好,我不再乱说话了。我再问你几十个问题。

乙:(惊恐状)你还有几十个问题?

甲:[童声]我的问题有好多好多呢!你不是说,不懂要多问吗?

乙:(紧张,不作声)

甲:[童声]为什么天上会打雷?

乙:(不回答)

甲:[童声]为什么女人会生小孩,男人不会?

乙:(不回答)

甲:[童声] 为什么大人回答问题不出,就可以不答?

乙:你这兔崽子!还得理不让人呀?小心我揍你!

甲:[童声] 你要打人?好!我这条“老命”,今天就和你拚了!(勾头弯腰向乙撞去)

乙:(口气缓和,边让边说)啊,小宝小宝。别乱来,有话好好说呀!

甲:[童声] 这还差不多。

乙:你不是想买铠甲勇士的玩具吗?我这就给你买去。

甲:[童声] 别急,先把这些问题答完了再去。

乙:(无可奈何)唉。小宝小宝,你不是想到香港迪士尼乐园去吗?

甲:[童声] 是呀。你现在带我去?

乙:等你放暑假时,我一定带你去。

甲:[童声] 那到那时候再说吧。你就不要再耍花招了。

乙:嘿!这小子还软硬都不吃。(想走人)

甲:(拉住乙)[童声] 要么你就老实讲明你不懂,要么就赶快回答我的问题。

乙:你还真想挨揍?

甲:[童声]为什么你回答问题不出,就可以打人?

乙:(做打人状,又不能真动手,气得咬牙切齿)

甲:[童声] 为什么你回答问题不出,就可以恼羞成怒?

乙:(捂住耳朵,作躲避状)

甲:[童声](连续大声地对乙耳朵大叫)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乙:(痛苦地高声喊叫)哎呀呀!我的天啊!我这个“爸爸”不当了,还是你来当吧!

[剧终]

               (傅荣楷  原创     2010721 日于南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