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跃进渠建设者——桑伏书 [作者:冯开俊]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作品中的主人公——当年修建跃进渠时的赤脚医生桑伏书老人

“青春”跃进渠

——记跃进渠建设者桑伏书


文|冯开俊

丝丝细雨缠绵着一直把我们拽到向往的地方—安阳县西部山区北磊口村。

都说七月流火是个无情酷烈的天气,它不仅自己火爆撩燥,也让人心火欲胜,难耐情定。可是今天,2020年的7月12日,星期天,倒是个爽绵心怡的日子。老天似乎跟我们约定好了的,不再难为我们。

到了目的地,雨缓缓渐小以致停住。

朋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朋友是安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他产出的文学作品,一直是让人惊羡仰慕。

北磊口村是朋友出生的地方,这段时间,他在家孝敬陪护父母的。

这次来,我们受朋友之邀,特地采访早年奋战在安阳县跃进渠引水工程工地的桑伏书老人的。

走进桑伏书老人的家,一方不大不小的宅院,干净利落,老式的砖瓦房屋内,收拾得井井有序,洁雅舒适,清凉润心。同事不仅感慨:这里是夏天避暑的好风水啊!

刚一眼看到桑伏书老人时,压根就没有那种让人感觉他有老的色彩披挂在他的周身,倒让人一接触就有那种和同龄人一样的青春气息充斥着他的外表。

当桑伏书老人谈到60年代岁月时,我们惊讶地问他“桑师傅,你今年多大!”

桑伏书老人满脸堆笑地回答:73岁,1948年生。

说起自己的名字,桑伏书老人带着惋惜和渴望的口吻说:父母在我出生后给我起的名字是“福书”,希望我能幸福地读书,做一个对新中国有用的人才,可是到了后来,我的名字在不知不觉中被人改成“伏书”了,一直用到现在。朋友补充说:当时的人大都没文化,不讲究字意,抄来抄去,就把名字给抄变形了,成了音同字意不同的字,户口上也就如此了。

不过,桑伏书老人说他仍旧倾慕于自己“福书”这个名字。

当得知我们想了解安阳县跃进渠当年建设的情形时,桑伏书老人专程带领我们到了位于西店村跃进渠南干渠的“飞云渡槽”旁,为全面感受跃进渠的雄伟壮观而切实领略其非凡的意义。

“飞云渡槽”位于磊口乡西店村西,是南干渠规模最大的渡槽。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矩型渡槽。它北起王石岭,南登石脑山,横跨汾洪江,全长328米,七孔,每孔净跨30米,最大建筑高度26.3米。双曲拱由三肋两波组成,槽身净宽2.5米,高2.4米,纵坡为千分之一,设计流量为10立方米每秒。从1973年元月开工,至1974年9月竣工,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完成各项工程量为10608立方米,投工350000个。渡槽六个中墩由许家沟乡的六个大队修建,上部由王宁公社担任施工。

我们站立在“飞云渡槽”的下方,仰望这用安阳县人民智慧和血汗打造出的宏篇巨作,心潮激荡起伏,赞叹不已。

桑伏书老人自豪而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我们安阳县修建的跃进渠,技术含量很高,而且在没有工程师图纸设计的情况下,全部依靠人工土法上马,就建成这样宏伟的渡槽桥工程很了不起。跃进渠建设的艰难程度完全可与人工天河“红旗渠”齐驱并驾。

提到安阳县跃进渠的建设,桑伏书老人的“青春”热血陡然间沸腾起来,他没有褪色的记忆把我们拉进了那个火红的激情岁月。

跃进渠的建设是从1958年开始的,由于历史原因,不久就停建了所有开山挖渠的建设项目。

生活在安阳县西部干枯山区土地上的人们,日夜盼望着引彰水的到来,让漳水能及时滋润人畜、万物禾苗的干枯之心。1968年11月,安阳县人民重誓人定胜天的豪言:跃进渠只有三上,没有三下;要有三下,除非带水回家。他们依然重返建设跃进渠的战场,拉开了人间奇迹之战天斗地的剧幕。

为了保障战斗在跃进渠工地现场农民工兄弟姐妹们的安全,营部(当时的公社指挥部)为7个自然村的民兵派驻7名半工半农的乡村赤脚医生。桑伏书在69年有幸被派驻到工地服务民兵。

桑伏书老人是医学世家,他从小就跟着赤脚医生的父亲看医学书籍,帮着父亲给病人拿药。1966年,当时还是许家沟公社年仅18岁的桑伏书被卫生院挑去到县上进行半农半医的培训学习,这一学就是半年多。桑伏书培训结业后,被分配到县医院进行实习。当时的桑伏书对学医并不是那么专心致志,每到闲暇之际就下象棋。他的这一行为,让一位年长者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并对他说:小桑啊,你不好好学医,光下象棋,能对得起党和政府对你的培养吗。就是这句话,让桑伏书彻底丢弃了象棋,一心一意地学习医疗知识。

在跃进渠建设工地,桑伏书管理着一个2公里长、大约有近7个村600人的工段,主要执行救死扶伤的任务。为了能让民兵知道工地上有卫生员在场,方便救治工伤事故和突发性疾病,他将单位让他带到工地上的一面绣着红十字的旗子插到显眼的地方。他在那个工段坐镇取药,发现工伤和突发病人能及时救治。在没伤员病人时,桑伏书同其他民兵一样开山挖渠。

跃进渠的建设工地完全是军事化管理模式,现场的氛围充满着激情、神秘和沸腾的景象。跃进渠的诞生犹如春天里欲放的凤尾兰,时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那种期盼,那种欲望,那种生命的活力,都融入在人们的体内,爆发出青春的烈焰,燃烧着整个奋斗的“战场”。

清晨,司号员吹响了起床号令,民兵(当时均称“民工”为“民兵 ”,以部队编制分工。分:营级《以乡级(当时是人民公社)为单位,以村(当时称大队)为单位,一个村的民兵为连级,生产队的民兵为小组单位》)们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桑伏书吃过饭,挎上药箱,扛着红十字旗跟随民兵奔赴建设工地。

他习惯性地拿起铁钎、铁锤,寻到一块大石头,准备给砌渠墙的师傅备料。只见他用铁钎子在石头中间部位的两端凿出两个深深的洞坑,然后他拿起10磅的大锤,瞄准中间点使劲轮砸下去,两块方正的石头展现他眼前,然后他让人将凿好的石料运到砌墙师傅那儿。

桑伏书手上出现了泡,连长给他换了个活,让他到炮打的涵洞里去清运石渣,这样灵活的做工方式避免了人受苦受罪的情形。

工地上的人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劳动着,没有人怠工,没有人消极,没有人后悔。他们是来自安阳县各个乡镇村庄的年轻人。他们也包括桑伏书在内人的心中都装着争做《五好民兵》的《条件》要求:

1.政治思想好;

2.三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风好;

3.生产劳动好;

4.军事学习好;

5.执勤任务好。

大家在劳动过程中,你看我我看你,争抢做先进。他们在为各自的争先进当中,也为各自的集体争取先进,人人都植入了集体观念,人人都是无私奉献。每一个先进的连队也有其先进的集体思想标准,《四好民兵连》的标准是衡量先进的标尺:

1.政治思想好;

2.三八作风好;

3.完成任务好;

4.生活管理好。

正是有了当时社会环境下衡量人性好坏的标准和共同的美好愿望,才积蕴了人们无穷的能量得以释放,继而成就了跃进渠一个个令人惊喜的奇迹。难怪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朱登铨在1999年7月参观了跃进渠后万千感慨地写道:安阳儿女多壮志,敢叫漳水听调遣。

跃进渠最主要的工程就是开山挖洞。这是工程进度中最慢也是最危险的工作。每天都要放炮挖洞,中午一次,傍晚一次,一个工地配备有三名放炮员。中午11点半,下工的司号吹响后,民兵们陆续回到连部食堂。放炮员开始装炮准备,等司号员再次吹响号声,放炮员便将准备好的炸药放进山洞里已打好的炮眼内,然后连接引爆雷管,开始点火引爆。到了傍晚,放炮员仍象前一次一样,等民兵下工,响起开炮的号角时,放炮员便紧张有序地展开工作。

每一次炮声过后,放炮员都要重新返回放炮现场,观察估量一下爆炸劈山后的碎石料有多少立方,能供多少人用时多少来清运。

桑伏书是卫生员,他都要等放炮员做完所有的爆破工作后,才回驻地吃饭。

就在第二期工程群英渡槽的东山打洞时,让桑伏书没有想到的是出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

那是1970年元月21日傍晚,民兵们都下工了,从营部派下来的徐牛(40岁)是个爆破能手,他来临时指导放炮员牛万山(36岁)、李东升(25岁)、李宝付(19岁)三人进行开洞爆破工作。七点多种,放炮的号声响起,他们四人开始放炮。当他们将引爆的雷管线点燃后,就分别跑出山洞。由于人站的地方离山洞远,大家都没听清楚沉闷的炮声响起,时间离应该响起的炮声已过去一个小时了,晚上8点多钟,他们四人估计已经爆炸,想到洞内看看炸出多少石头碎料。当他们返回山洞后的9点钟,一声沉闷的轰响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

桑伏书见人进洞好久没有出来,当时的他也才20出头,心中预感到一丝不祥的征兆,但他也搞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有人告诉他洞子里出事了时,他才彻底醒悟过来。后来,他通知了卫生院院长,救护车赶来了,桑伏书跟着院长跑进洞中忙着抬人。就这样,四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个洞中。

事后,桑伏书听人说,四个人的生命是被“回头炮”(“回头炮”也称作“老炮”,意思是点着火药引线后,炸药一直不响,时间很长,等人不耐烦后,去看情况时,结果炸药爆炸了。)夺去了生命。据说还有一种不响的炮称作“瞎跑”。相村的民兵付金有,就是打“瞎炮”被炸瞎了双眼。

1970年12月8日那天,炮手付金有见点燃的炮一直没响,他跑进洞里,为图方便,就在放炸药的原洞中,用铁撬顺进洞里,然后将铁锤打撬延伸,结果触碰到第一次放的炸药响了,悲剧由此发生。

桑伏书经历了几次事故的发生,眼睁睁看着曾经熟悉的人在转眼之间就消失了,他的心震撼极大。

每出一件事,营部、连部就要开会深刻检讨、反思,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找经验接受教训,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面对死亡的战友,民兵们的劳动斗志愈发高涨,他们为争得一面五星红旗,获得先进劳动积极分子第一名而拼命地劳动,为跃进渠施工进度争取时间。

“跃进渠”,这个19世纪68年大跃进的产物,在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波折后,经过安阳县24个乡镇的十万民工跨越10年时空的艰苦卓越的奋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站在“群英渡槽”的下方,听着桑伏书老人动情的讲述,遥想逝去的时光,英雄的安阳人民用钢铁般的意志,以火热的青春,在群山环绕中,涂画了一条能吐甘霖的巨龙。

跃进渠,滋润人们心田的吉祥之渠,生命之渠,高贵幸福之渠!你是用汗水和鲜血加毅力创造的一部流芳后世的生态生命巨著,你可同林县红旗渠齐肩堪称姊妹渠龙,盘旋在豫北西部山区,带给生命无尽的希望。

致敬,曾经奋战在跃进渠英雄的安阳县人民!

致敬,从风雨中走来的“青春”跃进渠!(全文387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冯开俊 笔名 伯渎舟 当过教师, 打过工,办过工厂当过业务员,当过通讯员、记者,安阳县作家协会会员。


【华豫之林】微信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冯开俊

 版式:YHS


平台声明:作者授权本公众号平台首发


版权声明:文中部分配图缘自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