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重阳 | 生活琐记(18)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生活琐记(18)

2021.08.27: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人渣”

一、未成年人群体暴力事件引热议

之所以想起写这篇文章,是因为2021年8月上、中旬,我们安阳市连续发生了多起未成年人群殴其他同学的事件。

那些天,很多安阳人都在网上看到了几起群殴事件的视频,画面充满了暴力、血腥。打人的男孩子、女孩子们,与电视、网络、手机上的暴力、庸俗视频、图片、游戏里的妖怪魔鬼、黑社会流氓的造型、举动几乎一模一样。他们全都心狠手辣,打人不眨眼,恨不得把因为一点小事而造成矛盾的被殴打者打死一万次,再踏上一只脚让对方永不翻身才行。

当时,在安阳的各大微信群里,关于这些视频的评论也非常多。有很多人主张直接把那些打人的孩子判刑,甚至主张他们的父母要“连坐”。因为大家都认为家长是造成这些打人孩子出现的罪魁祸首,是家长没把孩子教育好,让本该阳光向上的孩子成了“人渣”。

但实际上,几起事件的结果大多是“因是未成年人,公安机关训诫后,由父母领回家严加管教”。不但追究不了刑事责任,还得由这些让人生气的父母继续教育。

应该说,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在这几起事件的热议中,极少有人说应该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为这些事发生在暑假中间,而且是在校外。

不但没人指责学校,相反还有很多人为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担忧。他们担忧这些孩子这么霸道,平常上学时,老师能管得了吗?现在的学校既不让体罚学生,更不让开除学生,各种禁止条款一大堆,想教育好学生很难呀。

二、教育下一代应成为党委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

但有点出人意料的是,8月20日,安阳市教育局发出了一个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学校立即开展学生欺凌排查整治工作,摒弃“学生放假,学校无责”的错误思想,进行防欺凌专项教育,排查化解学生矛盾,切实防止学生欺凌事件再次发生。如果工作不力,还要追求相关学校有关人员的责任。

按说,这样的通知无可厚非,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哪个学校的学生惹是生非,都不是光荣事。可惜的是,教育系统的领导可能没搞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引领一个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老师只能扮演次要角色,再排查也没有大用处,这样的排查、整治以前已经搞过很多次就是证明。况且这一次还是在假期里,老师们基本就见不到学生。

那最应该排查、整治的应该是什么呢?是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什么欠缺。因为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这些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怎能只让学校、老师感到紧张呢?

但教育局只能管一个系统,学生家长则分散在各行各业中。所以,要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缺陷大排查的通知,应该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出,并常抓不懈。这可不是玩笑话,我是在表明,对下一代的教育引领应该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之一,而不仅仅是经济建设、招商引资。

如果把下一代的教育任务只推给教育系统的话,力量就太单薄了。因为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抵不上孩子们周末在家两天所受的负面影响;学校一个学期的正面引领,抵不上孩子们一个假期在家所受的负面影响。

况且,当下学校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孩子们考高分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很多孩子的厌学,他们也不大愿意听老师的话。

三、家长要始终记住:不能让孩子成为“人渣”

但很多家长也会喊冤,我们可没教孩子打架呀。是的,极少有父母教导孩子出门后要学会打架的。但如果做父母的就处理不好夫妻、家庭各种关系,家里时常鸡飞狗跳、矛盾重重;或当家长的脾气不好,教育孩子时有暴力倾向,与人交往时也不讲文明礼仪,那就糟糕了。因为这样一来,家长就是孩子堕落,有暴力倾向的“第一任老师”了。

即使父母修养好点,也要关注孩子在向谁学习,而不能对孩子的成长放纵不管。

本文开头曾说过,那些参与打人的孩子们,和电视、网络、手机上的暴力、庸俗视频、图片、游戏中的妖怪魔鬼、黑社会流氓没什么两样。如果任由这些暴力视频、图片、游戏以及类似书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横行,家长教孩子文明做人的“第一任、终身老师”的角色就会严重缺失。那么,孩子做人的“第一任老师”就变成暴力、庸俗文化不断呈现的电视、网络、手机了,家长们能辞其咎吗?

你看,家长的责任多么重大?当家长的还能对孩子只生不养,只养不教吗?或者,还能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放纵吗?有的家长会说,我没有放纵,我天天盯着孩子让他好好学习呢。这也不对,凡是不关注孩子人品的家长都不是好家长,你不知道因为杀害母亲,而于8月26日被判死刑的“北大学霸”吴谢宇那个反面例子吗?

所以,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树立一个颠扑不破的观念:绝对不能让孩子成为“人渣”。如果孩子成为了“人渣”,即使你家财万贯,地位显贵,也是人生的输家,也是对老祖宗的大不孝,也是社会的罪人。

因为,孩子是祖宗遗德的结晶,是家族传承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接班人。

四、结语:两手都要硬,消灭“人渣”产生的根源

不能让孩子接触暴力、色情、庸俗文化,各级党委政府就应对暴力、色情、庸俗文化的横行坚定地说“不”,因为它们是社会发展的毒瘤,比新冠病毒还厉害。如果不严加管束、打击、取缔,它们就会肆无忌惮地蔓延,随时随地侵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最终酿成大祸。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坚定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对大众做好扎实的正面引领。因为,我们的千千万万个家长,绝大多数都没系统学习过做人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你叫他们这些“孩子的第一任、终身老师”怎样去正确引领孩子成长呢?

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有段话说得非常好: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如果这段话真能落实的话,将会与打击、取缔暴力、庸俗文化的工作形成两只强有力的大手,最终消灭“人渣”产生的根源……

作者简介:


    汪重阳,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华传统文化义工,区级政协委员,市级作协会员,2015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

【华豫之林】文化资讯平台

  本期作者:汪重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