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一)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一)

 文/王万顺

蜿蜒东流的黄河100万年前就出现在伟大祖国的版图上,作为母亲河她不仅仅哺育了一个伟大的华夏民族,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黄河这条中华文化的源源流长的河流,流过历史,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明天,流向未来。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是文明发展的力量,是文明成果的集中反映,文明则是文化的升华。黄河文化渊源流长,易学与黄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易学从始至终伴随着黄河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易学几千年来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有其鲜明的特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黄河流域的人民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象征,在新的时代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河图洛书 黄河文化的不朽之作

河图、洛书的故事伴随着多种神话传说代相传诵。《论语·子罕》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史记·孔子世家》曰:“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周易·乾凿度》曰:“河图龙出,洛书龟予。”河图洛书,这个故事在战国秦汉之间已经流传很广了。根据民间传说,河图洛书诞生于河南省洛阳地区,说孟津县会盟镇,是黄河与其支流图河交汇处,相传即为“龙马负图”之地,建有龙马负图寺。而洛宁县西长水村,洛河与其支流玄沪河交汇处,相传“神龟负书”之处,存有“洛出书”石碑。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图、洛书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然而,河图、洛书原本是我国古代流传于世的两幅神秘的星象图,而它与易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周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的是黄河出图,洛河出书,圣人效法它。《易经》文化又有河洛文化之称,所以河图、洛书,也是易学文化的组成部分。

说起河图洛书的来历,还真是有点神秘的色彩。河图最早见于《尚

书·顾命》,记述了周成王丧礼及周康王登基的大典礼上陈列的“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的名字在此首次出现,汉代以来的学者认为它就是一种特殊纹理的玉,上面带有数字说明。“天球”,就是立体化的“天圆”,很可能就是洛书的象形。

此外,还有伏羲作八卦之传说。上古伏羲教导民众“结绳为网”,并圈养家畜,其功德感动了上苍。有一天,黄河中忽然跃出“龙马”,此时他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他暗记下龙马背上的图案,发现这个图案正好与自己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之象暗合,并据此画成了八卦。又有大禹之传说,古时黄河洪水泛滥,大禹临危受命,婚后第四天就率众人治水,虽三过家门而不入,可总是找不到治水的良策。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只五彩神龟出于洛水,背上的形态如同文字,这就是洛书。大禹从洛书中悟出了宇宙万物的生克关系后,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河图、洛书原本是古代先贤由观测天象发现制作的两幅星象图,它构造简明含义深远,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表明了中华文化的摇篮在黄河流域,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河图为四方形,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基本元素。北方代表玄武星象,五行为水,用一个白点和六个黑点来表示;东方代表青龙星象,五行为木,用三个白点和八个黑点来表示;南方代表朱雀星象,五行为火,用两个黑点和七个白点来表示;西方代表白虎,五行为金,用四个黑点和九个白点来表示;中央代表时空奇点,五行为土,用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来表示。四象对应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格局。由此说明,天运和地气是一脉相承、相互对应的。

洛书的结构及天文依据。将河图四方的八个数旋转而排成八方而为八卦,每方一个数纳地支十二气象,就是洛书。只是将火的二、七数与金的四、九数变换了位置。同时土五为中显用而寄八方,故为九星,土十则不显而藏于用。这样就成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这九个数纵横交叉都为十五数,尽显五行之妙。洛书的实际天象,可以看《洛书九星图》。洛书九宫之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也称阳数;以二、四、六为偶数,也称阴数。阳气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阴数为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之祖,位居中宫。术数家以中宫为虚数,以观测和计算四时八节之基点。洛书数字的多寡,还标志着气候寒暖的变化,昼夜晨昏光热的强弱。历代学者认为,河图与洛书是不可分割的,河图为体,洛书为用,两者相辅相成,河图主合,洛书主分,充分体现出对立统一辩证的哲学思想。

*注释: 

1、顾命,(1)指《书》的篇名,取临终遗命之意。(2)为顾惜生命之意。

2、《史记·夏本记第二.》。

之二  两皇(伏羲、神农)创易)开新宇

之三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传易耀文明

之四 《周易》——人类文明的经典

之五 孔子《易传》走进哲学的殿堂

之六 甲骨文与易学相得益彰

之七 易学在黄河流域发生发展的真谛



作者简介




     王万顺,1950年出生于《周易》发祥地安阳,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阳周易研究会顾问;在报纸上发表易学文章165篇,被海-内-外上千家网站转载,出版有《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等著作,合编影视剧本《周易》;参与周易文化讲座与论坛上百场,深受广大听众欢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