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六)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六)

 文/王万顺

五、甲骨文与易学相得益彰

2019年11月2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称赞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强调广大研究人员要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在黄河文化高层论坛主旨报告《黄河文化与甲骨文》中说:甲骨文诞生于黄河流域,是汉字之渊薮,中华民族之标识中华文明的符号,黄河文化璀璨的明珠。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文字资料,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记事文字,包含了殷商时期的帝王从武丁至帝乙、帝辛年间祭祀、征伐、田猎、农业、畜牧、地理、方国,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因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2019年10月,首次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召开。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已出土甲骨文约16万片,甲骨文单字约4500余个,可识文字达1700余字。所以说甲骨文是一种已经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以其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2017年12月26日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华文明古老载体,出土于安阳殷墟,是商代灭亡前200多年左右的文字,《周易》与甲骨文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周文王作《周易》处于殷商末期,当时甲骨文属于正流行之际。殷墟原为商代都城,距离汤阴羑里城仅有20余公里,从时代关系看距离比较近。写字作文都属同时代的人,从语言角度讲,甲骨文是形成《周易》古经的原始资料。《周易》源于我国古代三千年前西周占筮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商周之际周室筮占档案的记录.它以卦辞爻辞的形式记录了殷商末期至西周初期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客观地反映了当时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周易》一书是占卜记录这种特殊的体例,所以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关于甲骨文与数字卦的问题。有关历史学家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经有六个数字组成的数字卦,商代甲骨中这样六个数字的数字卦更是常见。从时代关系看,甲骨文与《周易》产生的时代距离较近,懂得易学更有利解开甲骨文的奥秘。先研究易学,再研究甲骨文,是一种科学的选择。了解《周易》,需要掌握变易、简易与不易三大原则。这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全部智慧,也是人类文明的大智慧。

变易,“易”这个字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认为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一个月,日月为易。白天太阳,晚上月亮,走了太阳,来了月亮、黑夜,来了月亮走了太阳,在“变”。其二,认为“易”是指蜥蜴,即变色龙。蜥蜴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会变颜色,所以也是变。其三,认为“易”就是倒水。“易”字是个象形字,最早的字形像两只手抓住一个杯子,把这个杯子的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去,或者说“易位”;后来,省掉了手和另一个杯子,只有倒水;再后来,就变成了现在的字形。总之,“日月”说、“蜥蜴”说、“倒水”说,其意思都是在“变”化。

    殷代甲骨文书写“易”,上半部半圆形表示初出的太阳,中间弧线表示海的水平线,下半部三道斜线表示太阳的光辉。甲骨文在地下被埋藏了几千年,120年前才被王懿荣发现并认定为商代遗物,被中外学者誉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相当多的字还保留着明显的象形特点,从字形上看,甲骨文的“文”字就像一个两臂伸张,两腿交叉联手起舞的人形。甲骨文中的“教”字是教师手里握着棍子,教孩子们学习《易经》。甲骨文中的“学”字和大篆体“学”字相近,从字形上看字是老师在屋子里面亲手为学生演绎《易经》爻辞。结合“教”“学”二字的字义,我们就可以理解,先人最初造文字,是用来帮助学子们学习的。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一)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二)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三)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四)

王万顺 | 易学与黄河文化(连载之五)

之七 易学在黄河流域发生发展的真谛



作者简介




     王万顺,1950年10月出生于安阳县,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安阳市人社局退休干部,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羑里城发展顾问、《周易》电影学术顾问、安阳市第三届最美(博学)老人、安阳市离退休优秀共产党员。潜心研学《周易》近三十年,撰写易学研究与宣传各类作品100多万字,包括报刊发表200余篇(海内外上千家互联网平台收录转载),出版书籍《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在国内社会各界做推广《周易》文化知识讲座与专业授课百余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