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重阳云游记(143):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灵泉寺万佛沟抒怀

 华豫之林 2022-06-13 发布于河南

汪重阳云游记

(143)

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灵泉寺万佛沟抒怀

一)沧桑


这里,曾高僧辈出。

北朝时,高僧稠禅师在邺下练成一身好武功后,到少林寺做了第二任方丈,成为少林寺第一位武僧。晚年,他又回到了位于邺下的这座寺院讲经说法。

隋文帝时,这的方丈灵裕法师荣任全国僧众统领——国统。

唐太宗时,一心想去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西去求法之前,曾来此学习佛法八个月

公元1998年初秋,一位佛道双修的160岁道长吴云清,在坐化前,未曾到过此地,却说这里有佛光。坐化后,吴老法体被扣缸埋葬于此。两年半后,开缸再现,吴老法体修成不化肉身,至今仍存

这是哪里?怎么好像名不见经传又这样影响深远?不是名不见经传,而是见于经传您未曾读过。东魏时,这里首建圣地,号称“河朔第一古刹”;隋朝时,这里成为佛教中心,曾经盛极一时。

这里就是巍巍太行余脉——古都安阳西南25公里处的宝山灵泉寺。之所以在此建寺修刹,是因为此地宝山领头,八峰环抱,峡谷幽深,泉水淙淙,堪称风水上佳之地。

然而,风转水流,僧去寺坍。千年之后,繁华纷散。于是便只剩了一沟佛像,无限沧桑,守着青岩,在品味着漫漫时光被人称作“万佛沟”。

(二)心经

我知道,读到此处,好多人不免要有点感伤

嘿嘿,你若感伤,就丢失了佛法。《心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禅师在,佛法在;禅师无,佛法仍在。寺院繁盛,佛法在;寺院衰退,佛法还在。亦有经文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你若有心,漫山遍野俱是说法妙口;你若无缘,佛祖菩萨对面亦无言缄口。

就像那宝山峡沟中遍布山坡的石刻一样,初刻之时备受呵护,大道充盈,信仰坚定。及至后来,风霜雨雪,无比寂寞,却依然说法不已,只待有缘。再后来,甚至肢断头伤,残缺不全,还仍在慈悲观世界,逍遥读乾坤,传递天机,暗示真性。

照此下去,即使其形全部消失,宇宙之间仍有一股正气,在呼唤着苍生的自性,保护着众生的慧命,蕴藏着奥秘无限,等有缘人发现认识

(三)回眸

不知是哪个时代,又是谁给这万佛沟起了个雅号——小龙门。其实,这有点多余,龙门哪里用分大小呢?只要你识得了佛法,不管大龙门还是小龙门,一样可以晋升出如意身。

行走在这深山沟谷中,很多人不免感叹这里受了冷落,没有好好开发。么好的佛像,竟然没有一条宽阔的大路能走近它们,相反只是羊肠小道,高低不平。这样的小径,如何配得上这“国宝”之名。

其实啊,道又怎有大小之分?只要一心向善,心怀众生,小径也是大道,终会走进极乐天堂,自在佛国

我不懂力学与美学,但读着这现身说法的佛像,却感受到了力与美的极度融合,线条与造型的无比圆满。我不知雕像的主人,千年之前到底是为了什么?但看着这莲盘趺坐的菩萨,我却感受到了真与善的交通汇合,心愿与光明的无期盼。

读着读着,我几乎不愿离开了,我想远离红尘,在此长住,以便把那佛像多多研读。然而又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难道佛法就只在这一沟石像上吗?不,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顿恍然,佛法就在万物中,佛法就在虚空中。即使虚空尽灭,佛法仍在自性中。

如此,又何必只恋此山之青青,而忘记万山之娇容呢?

哦,那山路上时时热情伸手拉扯衣襟的荆棘,原来不是在挽留我,而是在提醒我:不生不灭,佛法无边不增不减,处处是岸。觉醒了,一步即是解脱;沉迷了,万步仍是沦落。

是呀,世间之人,眼睛向外看得多了未免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其实,真正回照内心,仍然有同一片天,在等待着我阅读、明辨,积聚力量,以待蜕变。

啊,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本文写于2017.06.19

  本期作者:汪重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