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最讨厌父母的3种行为,亲子变仇人,家长在犯却不自知

 嘉陵江一滴水 2022-06-13 发布于重庆

亲子关系是围绕我们一生的话题,很多家长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

而一些不合时宜的“管制行为”,更是引起了孩子的讨厌和反感,导致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1.唠叨

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98%的妈妈太爱唠叨了,成为了亲子关系之间的一道鸿沟,说到反感父母的行为,“唠叨”更是毫不相让的位于榜首。

小文妈妈说,她家女儿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每天回家都会把自己的房门顺手关上,自己一个人在房间里学习或者玩,这种自闭式的行为引起了妈妈的担心。询问女儿为什么要紧闭房门?

女儿毫不留情的说了一句话:

“因为你太唠叨,关上门听不见你的碎碎念,觉得很舒服”

小文的回答让妈妈委屈落泪,自己唠叨也是因为关心孩子啊。

这个场景让无数孩子觉得熟悉,关上门隔绝父母的唠叨,可能刚开始还有点愧疚,可是久而久之,那一点点愧疚也被妈妈的唠叨消磨殆尽。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唠叨时的内容,除了关心,是不是还占据了大部分指责抱怨。

比如“你成绩怎么这么差啊,你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以后才可以找到好工作,不然你就会像某某一样,干活很辛苦……”

刚开始孩子可能当做激励的话语来听,但是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使亲子关系恶劣,孩子不愿意继续和家长交流。

说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的时候,最初感觉牧师说的特别好,打算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演讲,马克·吐温已经不耐烦了,只决定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演讲还没结束,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决定分文不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几块钱。

这种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叫做“超限效应”,放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当中同样适用,正是因为家长太“唠叨”,说的太多,孩子才选择不听。

家长应该如何做:

1.适当的减少唠叨,不仅可以稳固亲子关系,还可以赢得孩子的尊重。

2.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善于倾听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方式。

3.减少负面情绪。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不要是指责,抱怨,当孩子发现自己在被一昧指责时,是不会乐意去听取意见的。不带负面情绪且干净利落的指令,孩子更愿意听从。

4.就事论事。不要因为一件事牵扯到其他事,别把想说的扯远了。

2.不信任孩子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感:当父母不信任自己的时候,仿佛是人生最灰暗的时候。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父母与孩子互相信任,才是正确的亲子关系,没有父母的信任,孩子就像是无助的孤岛。

很多人都遇到过被冤枉的情况,那种感觉大人心里都不好过,何况是孩子,许多孩子因为误会被老师冤枉、被同学欺负,家长问都不问就开始斥责,孩子肯定会受伤。

一名11岁的孩子和同学出去玩,因为发生了矛盾,孩子被同学用橡皮筋捆住了生殖器,自己无法取下来,孩子回家后也没有告诉爸妈。

最后是因为痛的无法起床,被父母发现送到医院,孩子父母气愤质问“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告诉我们?”

孩子大叫:“告诉你们有用吗?从小到大你们都不相信我,我每次受欺负,你们都说是我的错,还说人家为什么只打我,反正你们也不信我。”

就是因为父母没有给过孩子信任,所以孩子出事也不愿意告诉父母,差点酿成悲剧,孩子对着父母声嘶力竭的模样,仿佛是对着仇人怒吼。

家长应该如何做:

1.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2.学会倾听。在否定孩子之前,可以先静下心,听听孩子怎么说,别等到孩子觉得自己四面受敌之后,亲子关系彻底破裂,家长感到反悔懊恼也没用了!

3.没有边界感

没有边界感乍一听好像不太清楚是哪些行为?我们举个例子,包括随意翻看孩子的书包,查看孩子手机隐私,随意闯入大孩子的房间,做些令他们难堪的事情……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觉到难堪,感觉自己得不到尊重,从而引起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甚至是仇视敌对!

正如美国教育专家所说:“爱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达爱也需要有尺度和分寸”一位母亲报警说,自己家的女儿正拿着一把剪刀和父亲对峙。

原来下午三点有网课,2点女孩还在床上,看不惯女儿赖床的父亲,直接冲到女儿的房间,掀开了她的被子,拍下了小视频发到了家庭微信群。

女儿向民警哭诉,自己已经大一了,父亲经常不敲门随意闯入房间,不仅干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且拍小视频发到家庭群里,非常不尊重自己的隐私。

而且自己明明天天都帮忙干家务,父亲却冤枉她不做家务,不懂事!

父亲的此举也是引发了网友热议:

@不啊可能是下一个: 就算是你的孩子 这么做也太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了。

@南北: 直接掀被子,还发家族群,有什么好发的。

@Angelia:真的受不了这种教育。不敲门直接掀被子,孩子毕竟也上大一了,不要面子的嘛?

也许这位父亲,事后会进行反思,明白自己的行为确实“过界”了,但是掀被子的时候,恐怕并没有意识到与孩子之间的边界感。

父亲的这些“侵犯隐私领地”的行为,已经触及到了孩子的底线,以致于女儿拿刀对峙父亲,向民警哭诉内心的苦楚,好好的父女变成了仇人。

家长如何做:

不应该以家长“管教”或“关心”的名义,侵犯孩子的隐私,孩子感觉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就会对父母产生抵触心理,真正的爱是学会理解!

以上内容给大家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最讨厌父母的3种行为,希望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把握有度,不要轻易伤害亲子关系!

作为家长,你认为自己有过哪些不妥的行为,引发子女不满?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亲子相处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