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风,不骄不躁,沁人心脾;四月的阳,和煦温暖,心旷神怡。【开篇交代季节,颂扬春风、暖阳——用语简洁、整齐,感情定调】我是极喜欢春天的,认为它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俏皮可爱,认为它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生机活力,也认为它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自然风趣。在我心中,春就是降临人间传播希望的使者。【“我”对“春”的深情解读——引用古诗句形象描述。本段放到倒数第二段更合适】在一个春日午后,我在院中漫步,想要寻找春天,收集春日美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将光晖洒落一地,光影浮动,尽显灵气,微风吹散午后的倦意,撩拔着人们的心弦。【用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早春最值得一看的便是迎春花,嫩黄如米粒般的小花肆意地吐露春天的芬芳,看到,路边无名的野花如繁星般洒落在草丛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朵白玉兰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早早地便绽开笑脸,散发魅力。【拟人手法,描述有趣味】复行数十步,在长椅处落座,准备接受阳光的洗礼,抬眼望去,斑驳的树影中走来二位老人。老奶奶的银丝闪烁着光辉,她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紧紧握住老伴的手臂,步履蹒跚,但两人相互扶持下又显得如此坚定。【表情、动作构成完整、感人的细节】他们在我对面长椅处坐下,我欣赏着春光,也欣赏着两位老人。在暮年时,他们慢慢享受着生活中的岁月静好,我的嘴角不禁泛起一抹微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临近黄昏,吃过晚饭后的小朋友们出来玩了,寂静霎时间被打破,欢声笑语让春天更添一丝活力。望着他们嬉戏打闹,一阵微风袭来将我的思绪带回童年,那时几个尽显稚嫩的小女孩在傍晚共享时光,或许那已是暮春时节,夜来香散发阵阵清香,在凉风的吹拂下,明月的映照下,我们捉迷藏,寻野花,在小径中奔跑玩耍,爽朗的笑声让那个夜晚不再孤单。思绪缠络,记忆交错,不变的只有埋在心底的快乐与天真,在这美好的晚上又一股暖流直上心头。【怀想童年春日傍晚月下玩乐的温暖——现实与回忆巧妙连接】春振人心,它如刚睁开眼看世界的小孩,让人感到希望与动力;春涤人心,它如涓涓细流流淌过人们心房,带给人们纯洁与明净;春暖人心,一幕幕美好悄然在春天上演,让人心头一颤,温暖人心。【热情颂扬春天的美好——排比手法,增强语势,强烈抒发赞美之情】最美不过春日景,最暖不过春日事!在行色匆匆的日子里,留心美好,感受春暖人心。这是一篇描述生动、情味浓烈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春暖人心”为线索,记述了春日外出赏景的见闻、感受,表达了对自然之春和岁月静好、祥和的生活之春的热爱、赞美之情。小作者既有发现美的眼睛,也有表现美的文笔。巧妙将现实和回忆融合起来,拓展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思想内涵。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写法借鉴:一、描述画面,阐释题意。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题目“春暖人心”。题目一语双关,设计巧妙。为了阐释中心思想,小作者描述了四幅画面:分别是春日午后鲜花芬芳的美丽画面,一对老夫妻携手扶持的温馨场景,小朋友“嬉戏打闹”的“欢声笑语”,以及联想到“我”童年夜月游戏的“快乐与天真”。在这些画面的客观描写中,都融入了“我”的主观感受。看到春日美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种视觉享受;两位老人“慢慢享受着生活中的岁月静好,我的嘴角不禁泛起一抹微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前小朋友的玩乐,勾起“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思绪缠络,记忆交错,不变的只有埋在心底的快乐与天真,在这美好的晚上又一股暖流直上心头”,这些画面和感受,都紧紧扣住了“暖”字,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本文题意——“春暖人心”。二、语言鲜活、生动。对春的感受,“在我心中,春就是降临人间传播希望的使者”,比喻形象,情味浓郁。赞美春风,“微风吹散午后的倦意,撩拔着人们的心弦”,运用拟人手法,巧妙选用动词——“吹散”和“撩拨”,生动呈现了“春风”的多情。突出春花的美丽,“嫩黄如米粒般的小花肆意地吐露春天的芬芳”“几朵白玉兰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早早地便绽开笑脸”,拟人化的描写,强化了鲜花的可爱与春天的魅力。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文章提升建议:第二段的议论宜放到结尾部分,与倒数第二段融合,既避免语意重复,又强化了文章的记事性。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李承翰:感性到理性 托物以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