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处风波处处愁(重解牙牌令之四)

 mayongbao 2022-06-14 发布于北京

译红君 

  


薛宝钗的牙牌令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图谶,隐写南宋从立国到崖山海战亡国的过程。

                                                                                   铁索练孤舟

        薛宝钗的牙牌是五子牌,最大特点是三点多,如果将中间的六点拆开,就是七个三点,且全是绿色(宋代为绿色,后代改为黑色)。

        在牙牌中,三为燕,也为雁。这副牙牌全是三,预示雁多。

       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刘因(号静修)曾以《白雁行》概括元军灭宋的全过程:“北风初起易水寒,北风再起吹江干。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厓山。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万里江湖想潇洒,伫看水雁来还。”据《西湖志余》载:“先是,临安有谣云:'江南若破,白雁来过。’盖伯颜之谶也。刘静修《白雁行》云云,盖寓言也。”在其它史料中,“白雁”也写作“百雁”, 都 是指元军灭宋的统帅伯颜(白雁)。

       这副牙牌与南宋的国祚有关。如果没有鉴赏《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无法破译牙牌令中隐藏的秘密。第一、三张牌上下都是三点,代表农历三月三。三月三是中国古代的上巳节。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这一天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系列活动中的最重要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说到三月三,很多人会想到杜甫的名篇《丽人行》。这是一首描写上巳节虢国夫人曲江春游的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说到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唐代的传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联想到唐玄宗。宝钗的牙牌令,所引四句诗都与《虢国夫人游春图》有关。“燕子”句典出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该诗题写在屏风之上,是供人欣赏的;“水荇牵风翠带长”,典出杜甫《曲江对雨》,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曲江,描写的对象是唐玄宗;“三山半落青山外”,典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该诗尾联对句提到“长安不见使人愁”,指向长安和唐玄宗;“处处风波处处愁”,典出唐寅《题画》诗,暗示牙牌令与画有关。

       如果说第一、三张牙牌暗示三月三的话,第二张牙牌的三六点及形状与《虢国夫人游春图》直接相关。先说虢字,虢是比较古老的文字,现代基本上很少用。《说文解字》: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寽声。十二属相中,寅虎居三,对应虢字;“游春”指上巳节。十二属相中,巳蛇居六,巳是上巳节的省称。晋代陆机三月三日》诗中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的诗句。换句话说,三六点隐写画的名字——《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中有九个人、八匹马,其中老妇抱着小女孩同乘一匹马。从人物分布看,三人骑马在前(卷首女扮男装者骑着代表皇族身份的三花马,马鞍垫上绣着一只猛虎、一对鸳鸯,凑巧的是牙牌令令官也叫鸳鸯),六人骑五匹马在后。九个人代表南宋有九位皇帝;八匹马代表除宋高宗外,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幼主等八位皇帝都是赵匡胤的后代;老妇人和抱着的小女孩暗隐南宋亡国时陆秀夫抱着幼主赵昺投海身亡。三人在前、六人在后的构图还可解释为:前三人代表恭帝、端宗、幼主,死后无陵;后六人代表从高宗到度宗的六位皇帝,死后有陵(南宋六陵)。此外,十二属相中,午马居七,代表南宋传到第七位皇帝时国将不国,也代表南宋皇位传了七代人(恭帝赵㬎、端宗赵昰和幼主赵昺是同父异母兄弟,属同一代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作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出自宫廷画家张萱之手。唐玄宗曾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还让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当了右宰相。虢国夫人艳冶风流,最受唐玄宗恩宠,堪称盛唐第一贵妇,是当时长安城万人瞩目的人物。

     《虢国夫人游春图》成画四年后,也就是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照应贾母牙牌令涉及的《庆丰年五鬼闹钟馗》里的杨国忠),史称“安史之乱”。叛乱发生后,唐玄宗出逃西蜀避难,随行人员在马嵬驿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与杨贵妃。同行的虢国夫人骑马向陈仓出逃,当地县令薛景仙率人围追堵截。虢国夫人以为叛贼追来,跑入竹林,掐死儿子与女儿,杀死杨国忠之妻裴柔,挥剑自刎。到头来,盛唐第一贵妇的下场和靖康之乱中北宋王朝女眷一样可悲。

       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赵佶得到《虢国夫人游春图》原本,担心名画散佚,命人仿制摹本。此后,该画原本和摹本一直收藏在宣和内府。靖康之乱后,金兵掳走徽钦二帝,也抢走了宣和内府的历代书画珍品,此画也就成了金内府的收藏品。

      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年)人称宋徽宗转世,酷爱书画,十分崇拜宋徽宗。承安二年(1197年),他欣赏此画的原本和摹本后,在摹本卷前隔水用瘦金体题签“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天水”为赵宋郡望,代指宋徽宗赵佶。后来,游春图原本散佚,存世的只有北宋摹本。

       第一、三张牙牌点数相同,春游图原本和摹本真假难辨,不妨称第一张牌代表游春图原本,第三张牌代表游春图摹本。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引申到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不但照应史湘云牙牌令中的“双悬日月”,也照应薛姨妈牙牌令中的宋徽宗。大难临头时,唐玄宗和宋徽宗都被迫禅位给儿子,这两位误国殃民的皇帝连书画珍玩都保不住,更不用说江山社稷了。

      赵佶在五国城做梦也想不到,他下旨仿制的游春图竟成了预示南宋亡国的图谶。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上,钤有清初藏书家梁清标号棠村、蕉林)鉴藏印,说明梁曾收藏此画。《红楼梦》增删者严绳孙是康熙十七年(1679年)博学鸿词科翰林学士,也是书画家和诗人,和梁清标是朋友(脂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便是明证)。牙牌令中的“呢喃燕子语梁间”也可印证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燕,谐音严;梁指梁清标。严绳孙在北京明史馆编修《明史》时,有机会到梁清标家鉴赏这幅名画,了解该画的历史传承。在增删《红楼梦》时,他用《虢国夫人游春图》隐写南宋帝系符合逻辑。

       1、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  

       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

       “双双燕子语梁间”典出宋刘季孙《题饶州酒务厅屏》诗。作者引用时稍作改动,全诗如下: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长三”外形宛如两只展翅的燕子,古诗多以双燕象征夫妻。

      薛宝钗的人物原型是宋宁宗第二任皇后杨桂枝,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五月十六日。杨桂枝十一岁到吴太皇太后(贾母的人物原型)宫里当"则剧孩儿"(即乐妓)。她漂亮、聪明、舞唱功非凡、且善通经史、能工于诗、善书画,深得吴太后宠爱。后来,杨桂枝被皇太子赵扩(生于1168年)看中,吴太皇太后便把她赐给赵扩。

       第十七回,宝玉为蘅芜苑所题对联上联为“吟成豆蔻才犹艳”,典出唐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暗指薛宝钗乐妓身份。第二十八回,锦香院妓女云儿所唱曲第一句就是“豆蔻开花三月三”,正好对应牙牌令的第一句。

       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初五,二十七岁的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比赵扩大六岁、时年三十三岁的杨桂枝也成了皇帝的新宠。

      第一张牌上下各三点,合在一起六点,暗指杨桂枝比宋宁宗赵扩大六岁三十三,对应三月三。一般认为,此句暗示宝玉与宝钗成婚后,夫妻相敬如宾,婚姻美满,实际是暗写宋宁宗赵扩对杨桂枝宠爱有加。 

       2、鸳鸯道:“右边是'三长’。”

      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

      “水荇牵风翠带长”典出唐杜甫《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杜甫诗的原意是:曲江上很久没有行船,水荇很多,被风一吹就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翠带。荇菜是绿色的,随风在水中如翠带飘动,与“三长”牌的形状相似。

      第七十回,宝钗又引用这句诗,笑着(对宝玉)道:“所以你不通。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曲江对雨》的前两联描写的是曲江春雨图。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在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场面。这一切仅仅是诗人的幻想,现实生活中却是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

       杨皇后一生和史弥远联手干了两件坏事:一是槌杀韩侘胄,二是废太子赵竑,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初三。

       赵扩当上皇帝后,于庆元元年(1195年)封杨桂枝为平乐郡夫人,累进婕妤婉仪贵妃。庆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七,宋宁宗赵扩的第一任皇后恭淑韩皇后薨。权臣韩侘胄对宋宁宗进言,说杨贵妃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不是好事,建议立性格柔顺的曹美人为后。宋宁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十三日,册立杨桂枝为皇后。韩侘胄此举引起杨桂枝的强烈不满。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初三,杨皇后与史弥远合谋,决定杀死因北伐中原失利的韩侘胄。当天早晨,韩侂胄早朝,走到六部桥时,被中军统制官夏震截住,拽到玉津园,“槌杀之”。 韩侘胄死后,“象祖等俱赴延和殿,以殛侂胄闻,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初三(1224年9月17日),宋宁宗赵扩病死在临安宫福宁殿。史弥远因害怕皇子赵竑登基后报复自己擅权专断,决意废掉他。史弥远说服杨皇后的哥哥杨次山,让他派儿子杨谷、杨石进宫当说客,杨皇后最初不同意。当夜杨谷、杨石二人七次往返,杨皇后终于妥协。于是,史弥远矫诏废赵竑为济王,立赵昀为太子,是为宋理宗。

       史弥远是南宋四大权臣(《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之一,其行为和秦桧差不多,对金求和,对内擅权,实际上史弥远要比秦桧坏得多,史弥远所做的坏事连秦桧都不曾敢做。

       3、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

       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

      “三山半落青天外”典出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有研究者分析,中间这张牙牌上面三点像三山,下面六点恰好是天牌(两个六点)的一半,山绿天青,连色彩也一点不走样。薛宝钗的回答正好将“半落青天外”扣个纹风不动。

       李白这首诗描写的是金陵。三国时,孙吴定都金陵。晋朝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从此以后,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南唐都曾在这里建都。但在金陵建都的朝代都不是大一统的国家,或偏安一隅,或俯首称臣。“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暗指南宋丧失了中原的大片国土,只能和金国划江而治。

         薛宝钗的牙牌令前两句喜气洋洋,后两句的调子急转直下。

       宋宁宗先后有九个儿子,但是在未成年时都夭折了,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另寻储嗣。嘉定十三年(1220年),景献太子赵询去世,宋宁宗立赵贵和为皇子,赐名赵竑。然而,赵竑最后还被史弥远给废了。

      南宋有九帝,三指最后三个小皇帝——赵㬎、赵昰、赵昺,六指从赵构到赵褀的六个皇帝。

      4、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处处风波处处愁”典出明唐寅《题画》第二十四首: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

           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铁锁”指三张牙牌中的五个三点,“孤舟”指中间牙牌的六点,“铁锁”、“孤舟”、都有不祥之兆。味道斋《宣和牌谱》谱诗前两句为“谿光万顷漫清秋,山外残阳红未收”,可见寓意不好。

                                                                                   铁索练孤舟

       薛宝钗的牙牌令隐写南宋的国祚和帝系,将最后一句解读为南宋最后三年的态势最为恰当。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太皇太后谢道清率领宋恭帝赵㬎等人在临安向元军投降,标志着南宋政权已经灭亡。德祐二年五月初一(1276年6月14日),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赵昰登基,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年仅九岁的赵昰在流亡途中病逝。同月,陆秀夫、张世杰在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拥立七岁的赵昺为帝,五月改元祥兴。六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将领张弘范指挥元军抵达崖山,对宋军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张世杰下令将千余艘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湿泥,缚上长木;将赵昺乘坐的“龙舟”停泊在战船中间,诏示将士与战船共存亡。元军采用火攻之策,因宋军战船涂泥,未能奏效。二月六日,元军发起总攻,宋军大败。因“龙舟”夹在战船中间动弹不得,无法突围。生死关头,陆秀夫背起八岁的赵昺投海自尽,随行的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至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南宋亡国。

      自德祐二年五月开始,南宋的最后两个幼帝一直过着颠沛流离、惶恐不安的生活,不论走到哪里,都面临元兵的围追堵截。最后,南宋的国祚终结在崖山。这就是牙牌令“处处风波处处愁”的真正 的 含义。

       从上述史实看,作者将骨牌名“铁索缆孤舟”改为“铁索练孤舟”是有意为之。练,百度百科解释:通链,链子,即用绳索或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缆,《康熙字典》解释,《玉篇》维舟索也,即用铁索将船拴在岸边。由此可见两字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第六十二回宝玉等人过生日,湘云的酒令中再次出现这个骨牌名,其中的“练”字已改回“缆”字。

     《红楼梦》两次出现“铁索缆孤舟”的牙牌副儿,都与南宋历史有关。崖山海战的前四年,即德祐元年(1625年)七月,宋军和元军在长江曾发生过焦山之战(参见本作者须要铁索缆孤舟一文)。当时宋军主帅张世杰使用“铁索连舟”战法,被元军火攻之术破解,此战导致南宋水军覆没。

发布于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