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哥“俗人读史”之—褒多贬少的“汉奸”单德贵(1)

 金色年华554 2022-06-14 发布于江西

冀东老百姓说他才是“李向阳”,在抗战黎明前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虽说当了汉奸却没有与人民为敌,而且还处处掩护八路军与群众,让人感觉到他又像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工,被国民政府判刑后当地政府还为其请愿减刑。这个传奇人物叫单德贵。

一哥“俗人读史”之——褒多贬少的“汉奸”单德贵(1)

其一、长征过来的老红军

单德贵是湖南省茶陵县虎据山乡三芫村人。1911年生,在家排行老大,家境贫寒,少年丧父。因为满脸长满了肉疙瘩,本乡人都叫他“烂脸”。 那年单德贵还不满16周岁,就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成了国民党中央军15师的兵。

1930年6月,他所在的部队与红军作战时,他被俘虏了,不过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选择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8军团。加入红军后,作战勇敢,不久便当了班长,不到一年又当了排长,还入了党,3年后正式被提升为特务连连长。1934年8月,跟随红六军团进入湘鄂西根据地。并随部队参加长征,一路征战到达陕北。

其二、火线提升的营长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单德贵编入了115师685团,职务一撸到底,做为一名老红军,他和其他战士一样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立下战功。到1938年,120师宋时轮的雁北支队与晋察冀军区的邓华支队合编组成第四纵队挺进冀东时,他又官复原职,任八路军第四纵队第34大队一连连长了。

东进途中,途经昌平,打了一仗,在攻克县城时,单德贵连长身先士卒,不顾敌人枪林弹雨与反扑,率队最先攻上城墙,对取得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火线上被提升为34大队2营营长。

一哥“俗人读史”之——褒多贬少的“汉奸”单德贵(1)

其三、留下来的火种

1938年10月,冀东大暴动失败,东进八路军第四纵队主力西撤平西革命根据地,在西撤过程中,又遭受重创。第4纵队由万余人减少至4500人,冀东五万抗联大军,到达平西的还不足2000人。

而在总撤退前的10月上旬,邓华同志主持召开了九间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河北省委、冀热边特委、四纵和抗联各部队主要负责人。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和抗联全部西撤,留下少数同志坚持斗争,在谁去谁留的问题上,冀东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子光(河北蓟县人,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副省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同志第一个提出留下的就是单德贵,因为他信服单德贵同志的军事组织才能及革命决心。组织上又要求李子光找单德贵谈话。单德贵只说了一句“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就和在冀东抗战中有着重要影响的陈群、包森二人留了下来,分别任三个小支队的领导坚持留存冀东,每个支队不足200人,分散在腰带山、洪山口、鱼子山等山区。

其四、宣传抗日、壮大队伍

大部队走了,敌伪势力加强了,群众基础失去了,单德贵带领着这100多号人整日转移于敌人的夹缝里,神出鬼没、见缝插针地搞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单德贵有其一套见解与办法,单德贵认为,要团结起来打鬼子,就必须首先团结和发动农村的上层阶级,这些商贾富豪、知名绅士和伪村长在当地影响大,能一呼百应。而且单德贵口才很好,不仅讲联合抗日、中国必胜、日寇必败的政治道理,还能讲具体地应对、打败鬼子的办法,是政治、军事双下手,他的演讲常常博得了在场民众的一致喝彩,并很快取得了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尹家府村伪村长解子恒、陆马庄村伪村长田子忠等人的钦佩与支持。很快出现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当场参军”的好局面。一些乡绅都成了八路军的堡垒户和交通站,部队很快在这一带站稳了脚跟。

一哥“俗人读史”之——褒多贬少的“汉奸”单德贵(1)

其五、游击战的“李向阳”

单德贵是老红军,游击战可是其专长,别看三支队人数少,单德贵却带领队伍巧妙地迂回于大山深处与敌人捉迷藏,并与坚持斗争的陈群、包森两个支队相配合,采取时聚时散、声东击西等战术,镇压叛徒、汉奸,袭击日伪的小股武装和孤立据点。不到一年时间里与敌作战333次,主动出击105次,歼敌1500余人,到1939年2月三支队由原来的不足百人发展到了600多人。

据单德贵当年的部下、老八路王山民、王仲民等同志回忆,那时在冀东八路军中,最出名的是单德贵和包森。老百姓一听是包森和单德贵的部队,是包森和单德贵来了,就格外亲切。当地日军的情报部门,也总探询包森、单德贵的消息。据当地老人回忆,单德贵这人,见多识广,号召力强,对抗日这事理解得透、讲得也透。几战过后,单德贵很快成了冀东西部地区人民抗战的旗帜和主心骨。#历史那些事# ##抗日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