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碳中和大趋势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全球锂电行业保持高度景气。随着行业成熟度不断提升,动力锂电池的技术革新已由政策驱动过渡为市场驱动,我国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 政策引导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大力支持锂电产业以及下游应用市场即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发展,相关政策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7-2021年中国锂电产业相关政策文件: 1 2017.03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着力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2025年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 2 2017.10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开展对淘汰动力电池进行储能梯次利用研究。 3 2018.12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 提出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先进车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产品,车用动力电池等制造、检测技术和专用装备等。 4 2020.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提出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5 2021.07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 锂电产业链全景图 ![]() 产业链前端主要涉及材料,包括原料开采、材料生产,中端锂电池生产制造,后端锂电池应用、材料再生及相关生产装备。 原材料包括锂钴镍等正极材料原料,石墨负极材料原料和铜铝集流体原料,以及隔膜、胶带、铝塑膜所用的化工原料。 锂电材料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关键材料和集流体、外壳等辅料。 电池制造主要指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环节,主要包括极片制造(前段)、电芯组装(中段)、电芯澈活检测和电池封装等(后段)等产业环节。 回收利用包括前驱体及再生原材料等材料的回收。 ![]() 健全锂电池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锂电产业发展迈入“TWh时代”,健全锂电池供应链体系、保障关键材料供给、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是推动中国锂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 提高关键材料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锂材料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锂、镍、钴等矿产资源储备与保障能力,适度加快锂资源的开发能力。 ■ 打造上下融通的供应链 支持车企及电池企业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鼓励企业通过长协定单、收购、参股入股、合资建厂、战略投资等方式深度绑定产业链上游供应商。 ■ 构建多元化供应链体系 支持锂电池企业培育扶持多家优质上游供应商,打造多元化的供应链网络体系,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度。 ■ 进行一体化项目布局 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以电池、正极材料等为核心的建设项目布局覆盖多个环节的配套项目。 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接近1TWh,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市场占比有望达到60%以上。锂电产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需求带动下,将会迎来更大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