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战争与早期希腊文明1.古代希腊文明的出现与特洛伊战争(1)爱琴文明的出现与希腊文明的滥殇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奥尼亚海的群岛和岛屿,以及今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公元前2000—前1100年,希腊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就是爱琴文明,或叫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最先兴起的中心在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开始大量使用铜器,岛上并出现了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国家是一种独特的宫廷国家,以一个规模宏大的宫殿作为政治、经济、宗教活动中心,城市成为宫殿的附属品。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克诺索斯城建立的米诺斯王朝成为当时的一个海上强国。"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依靠最早的海军,米诺斯王朝称霸克里特岛,控制了爱琴海诸岛,而且远达希腊大陆的雅典。 但不幸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诺索斯的王宫突然遭到破坏。随后,克里特其它各地的宫殿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本土。 公元前1600年,阿卡亚人以迈锡尼为中心,在南希腊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史称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同样表现在它也以宏伟的宫殿为活动中心,主要是在接受克里特文明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克里特文明的继续。 (2)特洛伊战争到公元前12世纪初的时候,西方世界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远征,这就是特洛伊战争。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城邦组成联军,根据传说,率舰船1200艘东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 按照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门涅劳斯之妻海伦,门涅劳斯之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于是率希腊联军东渡兴师问罪。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激战了九年,一直相持不下,双方死伤惨重。到了第十个年头,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了著名的"木马计"。希腊人制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挑出几十名希腊最勇敢的战将,全副武装地进入木马腹内。又让西农化妆成逃亡的希腊人,藏在木马腹下。希腊联军则放火烧了营寨,登上战船,伪装撤退。特洛伊人见希腊联军撤退,出城来查看木马,发现了木马腹下的西农。此时西农装出恐惧的样子,哭泣着说:"救救我吧!希腊人都不愿打下去了。临行前怕雅典娜怪罪,就制造了这匹木马作为献礼,并用我的血作献祭。幸亏我挣断绳索逃跑了,直到希腊军队撤走我才出来。"特洛伊人轻信了他的话,把他和木马押进城里。 夜半,西农偷偷爬上城墙,点着火把,告知希腊联军返航。他又叫出藏在木马中的将士,共同将城门打开,希腊军里应外合,涌进城中。刹时特洛伊城变成一片火海。战后的特洛伊成为一片废墟。希腊人则俘获了大批财富和奴隶,满载而归。 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当然不可能如传说中的起因那样简单。古希腊民族是个航海贸易民族,注重功利,富有冒险性和征服性。特洛伊城位于小亚细亚东北海岸,正好处在赫勒斯滂海峡和爱琴海交接处,而这个海峡又是往北进入普多提斯海和黑海的唯一通道。它扼住了爱琴海及整个地中海通达黑海的航运,不利于希腊人往东与黑海沿岸民族进行贸易。特洛伊城周围又有海岸平原,农牧业发达,当时以富裕著称,富有金银财宝,对外贸易发达,与希腊世界产生了尖锐的对抗。正好当时赫梯王国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势力开始衰落,以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人想乘机加强在小亚细亚西部的活动和势力。 战争虽然打胜了,但迈锡尼文明当时已极盛欲衰,特洛伊战争只是阿卡亚人最后的壮举,同时战争也消耗了他们的实力。不久之后,他们无法抵挡"海上诸族"的侵袭,在北希腊一带集结的多利亚人随后乘虚而入,破坏了迈锡尼,逐步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 因此,特洛伊战争虽以特洛伊的毁灭为结束,对希腊人来说却未必也是胜利。爱琴海运随之没落,希腊人垄断财源的梦想也落空;得胜的希腊联军疲惫不堪,国力始终未见恢复,难以应付日后外来的挑战。希腊人终于以辉煌文明的湮灭作为代价落了个两败俱伤的结局。随后,希腊从公元前11—前9世纪进入黑暗时代,又称荷马时代,希腊文明在此时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 2.早期希腊文明的酝酿和发展(1)早期希腊的社会发展在荷马时代,北方入侵的多利亚人及其它西北部族为希腊带来了冶铁术。冶铁术首先是赫梯人在公元前16—前15世纪发明的,到公元前10—前9世纪时,铁器在希腊被广泛应用。希腊人用铁制成剑、矛、刀、斧等武器开始用于军事战争,极大地加强了战斗杀伤力。而在荷马史诗之一《伊里亚特》所描述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时,希腊军队的主要武器投枪和矛,尖头都是用铜制的。可见希腊人接受并利用铁是非常迅速的。 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经济迅速高涨,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农业因利用铁制工具也有腾飞般进步。这时的希腊造船业非常发达,一般军舰有一排或两排桨手,船上有甲板和兵房,船头带有一个铜包的冲角,作战时可以用它冲撞敌舰。三列桨舰船在这时也已开始建造了,只是数量还较少。 造船业的发达,加上希腊是个临海半岛,在希腊军事上,致使海军力量相当强大。在以后的希波战争中,希腊的海军确实显示了威力。 这时的希腊主要是公民兵,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这与各个城邦较小,人口较少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全民皆兵,一个城邦在战时能提供上万军队就算是个大国了。 公元前8—前6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在希腊各地形成200多个城邦,其中以两个主要的城邦——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和实行贵族寡头政治的斯巴达为代表。 (2)雅典的民主发展道路与早期军事状况雅典在公元前8—前6世纪,实行了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三次主要的改革,处于民主共和国形成时期。 公元前9世纪末前8世纪初,提秀斯把原来阿提卡的4个部落联合一统,设立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并把公民划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这标志着城邦国家的建立。 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迅猛发展。为调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594年,主席执政官梭伦主持改革,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的债务,按财产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五百斗级,第二等级为骑士级,第三等级为牛轭级,第四等级为日佣级。并按等级享受担任政府官职之权和承担军事义务。第一、二级公民充当骑兵并自备战马,第三等级充当重装步兵,第四等级则任轻装步兵和战船上的水兵、桨手,战船则由第一、二等级出资建造并任舰长,日后则主要由国家出资造船。重装步兵是陆军主力,水兵则随海军的发展而日趋重要,因此第三、四等级公民构成了雅典军事力量的主体。梭伦还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成为平民遏制贵族的有效手段。 梭伦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作为僭主依靠平民支持执政。公元前509年起,克里斯提尼掌握政权,实行改革,把阿提卡划分为10个地区部落,100多个村社,每个村社既是一个政治组织,也具有军事职能。当时每个地区部落要提供一支步兵队和骑兵队,还要提供五艘配有船员和船长的舰船。部落长(菲拉尔赫)指挥部落的骑兵,塔克色阿赫指挥部落的步兵,将军指挥部落的全部武装力量。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建立十将军委员会,每个部落选一人,一年一任,轮流统率雅典陆海军队。直到此时,雅典民主共和国才最终确立。 当时的雅典实行"兵民合一"的公民兵制,并以部落为基础,类似于古代中国基于乡遂制或井田制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服兵役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早在公元前621年的德拉古立法中就已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雅典人注重航海、航运和对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因此它的海军比较强大,是整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基础。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雅典就已拥有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但直到公元前480年特米斯托克利建造舰队后,海军才开始处于鼎盛时代。 在雅典军队中,步兵要较海军逊之,分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重装步兵的装备有长达2米的长矛、短剑和护身装备,轻装步兵的装备有标枪和弓箭。 如同斯巴达等别的希腊国家一样,雅典骑兵较少,在东方诸国驰骋疆场的战车,在西方也是不存在的。这可能因为希腊境内多山、地势崎岖,没有战车的用武之地,骑兵的活动也受限制。 (3)早期斯巴达的贵族专政与其军事斯巴达是在征服土著居民过程中形成的,并在征服过程中形成贵族寡头共和国。 斯巴达约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统一了拉哥尼亚,同时开始建立剥削黑劳士的黑劳士制度。公元前8世纪后期,斯巴达人又对西边的邻邦美塞尼亚发动战争,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前720年)。 斯巴达人对美塞尼亚的肥沃土地起了贪心,于是突然袭取美塞尼亚边境上的一个小城镇,致使战争爆发。但美塞尼亚人的步步为营战术和顽强抵御,迫使斯巴达人不仅倾全国之力,而且借了盟邦科林斯军来助战,才赢得了这场战争。 公元前7世纪后期,美塞尼亚人不甘忍受斯巴达人的奴役,发动起义,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爆发。后来在公元前5世纪还出现了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人正是通过这种战争手段,将残酷的黑劳士制度确立下来。 黑劳士制度使斯巴达人不用从事农业生产,而进行专职军事战争。国家分给每一个斯巴人土地和奴隶(黑劳士),作为他们专仕军职的物质保障,整个斯巴达民族于是得以完全而且终身脱离社会生产而专门从事军事活动。 斯巴达军队也实行公民兵制,兵农合一,兵民不分,但他们又是实质的常备军,斯巴达公民都是终身的职业兵。 为了使每个斯巴达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战士,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是很严酷的。据说婴儿一出生就要受长老检查,体弱残疾不合格者就要扔进山谷,只允许强健的婴儿活下去。男童从7岁便进军营集中训练,还要忍受名为考验青少年忍受力的鞭笞。从18岁至20岁,便要接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克里普特"制度下的屠杀黑劳士的活动。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直到60岁才完成服役。 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有击剑、跑步、拳斗和操练等。他们还通过军歌来鼓舞战士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例如一首军歌中写道: "不要怕敌人的军队,不要给恐怖所支配! 让每个人拿着战盾,站立在战士的前驱。 生命是不足怜惜的,预言家所说的死亡,在我们反觉得可爱,有如一片灿烂旭阳…… 青年人,比肩作战吧,不要作可耻的逃亡。 青年人,比肩作战吧,不要作懦夫的丑态……" 斯巴达作战主要靠步兵,尤其是重装步兵。每个斯巴达人都是重装步兵。 每次作战时,斯巴达战士都要携带带有铁头的长矛和短剑进行肉搏战,带着有镶铜的圆盾、铁制的头盔、金属胸甲和草制护胫作为防御性装备。这些装备足有30公斤之重,重装步兵可谓名不虚传。由于斯巴达轻视商业贸易,航海业很不发达,没有像样的海军,骑兵也较少。 斯巴达征战方法像整个希腊世界一样,主要依靠方阵作战,但它的方阵比雅典的更具有冲击力。作战时,重装步兵的矛兵按方阵组成密集阵列,纵深为8列横队。各横列之间的距离,行进时为2米,进攻时为1米,打击退敌时为0.5米,方阵作为一个整体,像一堵带矛的墙压向敌人。此时的轻装步兵的弓箭手和投石手在方阵前方向敌人射击,打乱敌人阵脚。当方阵进行进攻时,他们则退到方阵两翼和后方配合作战。 但是,由于方阵的阵线太长,进攻时需保持整个阵列的秩序,如果局部过于突出或落后都会造成战线的紊乱,这对作战是不利的。可是方阵在早期希腊军事战争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后经腓力和亚历山大改进成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驰名一时,成为当时所向披靡的一支劲旅。后来的罗马人又接受并发展了马其顿方阵,用于早期征服战争。 总而言之,公元前8—前6世纪是希腊文明迅猛发展的时期。但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文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意想不到的外来战争是否要中断刚刚蓬勃发展起来的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也可能像历史上其它无足轻重的诸多文明那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不能大发光彩吗?于是希腊人为了生存、独立和保护自己的灿烂文明,团结起来实行全民皆兵,协同作战,与东来的波斯人进行了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较量,这就是希波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