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奇葩会》上,各路奇葩云集。其中,一位名叫蔡聪的盲人选手,面对他人的刁钻问题,不仅绝地反击,更是将对方怼得哑口无言。一语道破关键,瞬间将自身格局打开,反倒显得对方不懂礼数。根本看不见下面有没有人,用我们的行话叫就是'目中无人’。 凭借着“句句毒舌”,蔡聪成为奇葩会上的老奇葩,被无数网友追捧。从此,目中无人、学富五车、高高在上,成为观众贴在蔡聪身上的标签。以前的蔡聪,处处被人贬低,屡次被调侃“这辈子完了”。 “这辈子完了”,是蔡聪一直以来听到最多的怜惜之语。10岁那年,黄昏午饭之后,父亲领着蔡聪在公路边上散步。可直到蔡父领着儿子走到那辆车跟前,看到儿子仍旧一脸迷茫的表情时,蔡父才意识到不对劲了。不成想,检查结果出来,医生直接把蔡聪的眼睛宣判了死刑。简单的两句话,就将一个孩子拉入黑暗的地狱,也将一个家拽至崩溃的边缘。一时之间,蔡聪成了被别人同情的小孩,也被贴上“这辈子完了”的标签。两个月内,蔡聪的座位从教室第五排换到第一排,但还是看不清黑板,眼睛即将进入全盲。 父亲不甘心儿子“这辈子完了”,带着他跑遍全国所有的大医院。“完蛋了”,就像在耳边嗡嗡作响的苍蝇,任凭父子俩怎么敲打,都无法将其驱赶。一方面,看着同村的小伙伴,都背着书包往学校里跑,他十分羡慕。 要知道,蔡聪一直都很喜欢读书,成绩也一直稳居班级之前。休学半年之后,蔡聪再也忍不住,不能去学校上学简直太痛苦了。靠着“听”,蔡聪的学业一点都没落下,成绩在一点点稳步上升。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耀眼的成绩,只让他承受了太多的痛苦 。听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跟自己有关的话,蔡聪的心里都好似被钢刀插过。此后,在考试的时候,即使他会做的题,他也故意做错,因为他再也不想考高分了。他不想成为老师口中“优秀”的人,在同学们羡慕的表情里自卑。那段时间,为远离同学们别样的目光,他就躲在书的海洋里。《水浒传》、《百年孤独》、《乱世佳人》、《文化苦旅》、《康熙大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些书,就像一道道阳光,射进蔡聪的内心,让他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接下来,蔡聪和其他莘莘学子一样,要跨越高考这道独木桥。参加高考的时候,老师向教育考试院申请,以工作人员读题的方式,来辅助蔡聪参加高考。
年少失明,即使他使出全身的力气,也终究没撞破眼盲的限制。 眼盲就不配得到正常的学习、考试、考入好大学的机会吗?很快,长春大学单考单招的特殊教育学院的老师,帮他解决了这一问题。新学期开学,盲人小伙蔡聪和他的盲人伙伴们,如正常的学生一样,都会有入学之后的生涯规划课。课上,老师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先对盲人学生表示欢迎。接着,讲解盲人可以从事的工作,提前给大家指引未来的职业方向。所以,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千万不要有其他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言外之意,就是盲人的职业方向又多了一条路可走,大家要学会感恩。可座位上的蔡聪,听到老师的“指点”之后,怒火直烧。就因为眼盲,现在又多出来一条按摩的路,就算是盲人们交上好运了吗?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是外界的固定认知剥夺了盲人的选择权。可身处一个全部人都认同的世界里,蔡聪也无力反驳,他只好忍气吞声地去干按摩。某残障人士公益集团的广播节目,正在招募节目实习制作人。这则消息,就像给了蔡聪一个强有力的支点,他终于找到那个为之努力的方向。经过层层筛选,蔡聪终于凭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应聘成功,成为一位主持人兼记者。为能掌握残疾人的需求,蔡聪拄着盲棍到大街上采访盲人。市场上残障人的辅助用具价格是否合理,种类是否满足需求;
站在骄阳炙烤的大街上,蔡聪拉住一个又一个人,去询问他们的意见。工作结束之后,他拖着疲倦的身体,摸索着回到距离采访地很远的公司。来不及休息,他就慌忙地把白天的采访记录整理到本子上,再依次分析。凭着这股子韧劲,蔡聪主持的节目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盲人纷纷打来电话。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解答了我生活上的疑惑。 很快,一大批盲人朋友们纷纷向蔡聪涌来,期望和蔡聪一样,活出盲人的光彩。其中,就有一位叫肖佳的女孩,她后来成为蔡聪的妻子。 一个热爱色彩的人,突然之间,被告知即将失明,无疑是致命打击。为珍惜最后一点“光明”,她发了疯似的,一直玩手机、看电视。她觉得,只要不闭上眼睛,光明就不会从眼前消失,今天就永远不会过去。在这种“自毁式”的生活里,她不停地麻木自己,荒废了半年的时间。半年过后,父母实在看不得肖佳的颓废,便把她送去盲人学校。和蔡聪一样,肖佳也被老师“狠狠地”上了一堂人生课。在“命运”的安排下,盲人按摩师,不出意外地成为肖佳的未来。肖佳非常痛恨这个工作,但除了按摩,她又能从事什么工作呢?在这种百般不愿的生活中,肖佳熬过了5年,成功“毕业”。可毕业之后,肖佳依然“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不得不再次向生活低头。为防止被骚扰,她工作的时候就穿着白大褂,把自己打扮得像医生一样。幸运的是,她的人生从写下文字的时候,渐渐开始改变。此时,蔡聪早已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国第一本残障杂志《有人》的主编,活出了自己多姿多彩的人生。同样身为盲人,蔡聪让肖佳看到了,残疾人更丰富的世界。肖佳再不愿意整日呆在“三寸之地”的按摩店,她要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到北京之后,在蔡聪的帮助下,她先进入一家公益机构,做速记员的工作。残疾人一辈子不是只能从事按摩行业,而是可以选择更多活法。 机缘巧合之下,肖佳看到了一个外国盲人化妆的视频,心中被猛戳了一下。她开了化妆室,专门教盲人学习化妆,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盲人的生活。因为蔡聪,肖佳敢于挑战不同的人生,也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只要他们想,就可以“以心代眼”,拍出世间的美好生活。
一个完整的非视觉摄影,包括照片和对这个照片产生的描述。 照片只是照片,只是视觉的表现,加上描述才是人与人情感的沟通。 日常生活中,蔡聪会打开手机中的摄像,感触到不一样的风景,随后将“故事照片”拍下来。但蔡聪因为眼盲,他会设想到很多东西,比如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蔡聪不光是自己拍摄,记录下美好的景物,书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盲人看不到实体,所以他们只能靠感知去拍摄。他会用半天的时间,让盲人朋友们熟悉使用相机的技巧,以及拍摄角度。因为只有用情感拍出来的照片,才更感人,也才有更深长的意味。大量时间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沟通“视觉障碍”是怎么回事。 别人看待我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们如何看待别人怎么看待我们。
蔡聪还拿出几张盲人朋友拍摄的照片,展示盲人朋友是如何拍照的。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想拍下一张布达拉的照片,并赋予其意义。之所以会拍下这张照片,主要是盲人朋友在拄着拐杖过马路时,有许多矮小的障碍物撞到他。一般人撞到障碍物,感觉是障碍物让自己受伤,都会臭骂一下,说不定还要用脚去踢。这位盲人朋友,却对经常会碰到的障碍物,有了另一种解释。每次我撞到这个障碍,他都会给我的腿上留下一个吻痕,就像我的情人一样。 被撞到确实很疼,但盲人朋友换个角度去观察生活时,却将一种并不愉快的体验,变成一种娱我之情。蔡聪教盲人朋友们拍照,从不在意光线、色彩搭配,他讲究的是用情。可以说记录、分享、表达,是正常人社会性的需求,视障人士也有这方面需求。 这既不是视觉障碍人士作怪,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弥补人生缺憾,这是正常的需求。 视障人士被太多人贴上了标签,所以当听到盲人摄影,正常人就会感觉是胡扯。盲人朋友们创造精彩生活,也只是拿回自己最基本的权利。 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各有各的爱好、工作,还有了自己的女儿。蔡聪犹记得,夫妻二人兴致勃勃地去做产检,却遭妇产科医生泼了冷水。你们赶紧去做一下基因检测,你们俩都看不见,万一孩子也看不见怎么办?
这个孩子是什么样,我们就用相应的方式去支持,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对他进行筛选。 任何人都没有错,只是这个社会留给残疾人的偏见,实在太多。蔡聪认为,在生育孩子上,并不是靠残疾来判别的,而且以父母将多少爱能给予孩子而判断的。非残障人士里也有很多人养不好孩子,生下孩子后不负责。 所以这是一个生育观的问题,而不是先天是否残障的问题。 蔡聪对孩子唯一的厚望,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过好自己的一生。他们笑着说,等到老了,他们就约上几个“老盲”,一起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