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考古发现一大墓咋看都像船,与迷信有关,建筑专家破解了秘密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14 发布于上海

吴越王钱镠母亲墓发现和考古经过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吴越王钱镠父亲钱宽的墓,于1978年被发现(详情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现代考古发现五代吴越国祖坟的风水密码,整个墓地如一把椅子》一文)。

考古发掘完成后,墓东侧封土完好,西侧钱宽墓只留下一个低矮的小土包。

文章图片1

钱宽墓发掘后现场,水邱墓(M24)封土完好

当时大家并不知道下面还会有墓,只以为旁边相同的大土丘,可能是钱镠母亲水邱氏的墓。

于是,窑厂继续取土。

不到两年,墓东侧封土被挖了。1980年7月12日,钱镠母亲水邱氏的墓就此被挖了出来,两墓相距仅6米,呈东西并排。

这样,自下葬后一直未被盗过、保存非常好的五代早期墓被发现了——这是当时浙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发现时,墓西边的封土已基本被挖平,但其墓穴上和东边的封土尚保存完好。由于有发现钱宽墓的经验和教训,水邱氏墓刚暴露出砖室西南一角,窑厂便立即停止取土,由大队干部上报上级。

文章图片2

钱宽墓发掘后地理环境

这次省里比上次更重视,接到报告后,省里马上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队长由刚成立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瓷研究专家朱伯谦担任。

时临安县委县政府对此次发掘也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成的发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解决发掘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发掘工地的安全保卫与物资供应工作。

考古队打开墓门,发现墓室内灌满了水,深达1.65米,如果盗墓者不慎,掉进去便可能淹死。

在将最后一道石门——后室门打开时更有惊人一幕,里面的积水汹涌而出,涌向墓道,宛若开闸泄洪或决堤。

为了尽快排净积水,当时找来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水泵,但水泵排水太慢。这时,临安县委宣传部牵头组成的发掘领导小组发挥作用了,调来了县消防队的消防车,水很快抽干。

文章图片3

墓内积水汹涌而出

但水干了,考古人员还是不能进入墓室。

千百年下来,墓室内淤了厚厚的稀泥,有三四十厘米厚,大部分随葬品都被淤泥所埋,仅几件大型器物露出头。

考古人员耐心地,如农村扒河一样,将淤泥一点一点向外清理,清出的淤泥放进筛子中,用水冲洗,滤出混入其中的随葬物。

据参与当年发掘的老人回忆,当时大家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发掘工作自当年8月11日正式开始,至9月28日结束野外工作,历时49天。

当时着重清理了墓道与墓室两部分。

文章图片4

抽干 水后水邱氏墓后室场景

在将淤泥全部清理掉后,所有随葬器物都暴露了出来。由于水邱氏的墓未遭盗掘,随葬品一件不少,出土了包括金银釦、银细白瓷器、越窑秘色瓷器、银器、金器、铜器等在内的一大批稀罕文物,是当时浙江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晚唐墓葬。

这些随葬品多达100余件(套),基本都摆放在原位,对研究当时的随葬方式和葬俗意义重大,考古人员为此欣喜若狂。

还发现完整的彩绘天文图、壁画等,价值极高,有关考古发现和天文图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介绍,这里不再赘言。

文章图片5

水邱氏墓后室淤泥清出后场景

下面重点说一下钱宽墓神秘的墓型和反盗墓手段。

前面说了,水邱氏墓门打开,积水汹涌而出。为什么会这样?江南是水乡,水位高,墓室积水淹棺很常见。

钱镠在给父母造墓时,已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为了不让墓内有积水,不是采取传统的下挖深坑造墓,而是平地起坟。

什么叫平地起坟?就是如造阳宅一样,将地面夯实平整后,在地面上砌筑墓室,然后再运来泥土,堆积于上,将墓室覆盖,形成一个如山丘一般的大坟头。

文章图片6

钱宽夫妇墓地(发掘前)

时间一长,坟头长满草木,与自然丘陵融为一体,人们便不会想到是一座坟墓。这样,既避免了坟墓遭水浸之忧,又有迷惑盗墓者的防盗功能。

平地起坟因为工程量巨大,非帝王和巨富之家不可为,钱镠有钱啊,富甲东南,所以才能给父母造了这么大的墓。

近代名人使用这种方式建造起来的最有名陵墓,是位于今河南安阳北关区洹水北岸太平庄的袁林——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陵墓。

文章图片7

袁世凯墓

袁林建造时,在平地上用钢筋水泥浇筑墓穴,坚固无比。所以,在20世纪那个特殊的“破四旧”年代,有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想挖出“反动派”袁世凯的尸体批斗,使用炸药都未能得手,终因无法弄开而作罢,至今未被盗掘。

如果那个时候有钢筋水泥,钱镠在给父亲造墓时,一定也会使用。但他也使用了当时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强反盗墓手段。

在造好墓后,又安排在旁边堆积了一座一般大小的土丘,足可以以假乱真,把考古人员都欺骗了,当时认为这也是一座与吴越王家族有关的墓葬。

文章图片8

钱宽夫妇墓地

因为窑场取土,这座假坟也只剩下了一个土包。在发掘钱宽墓后,考古队对土包进行了试和钻探,才确证不是墓葬。

除了这些,钱宽墓使用的反盗墓手段还有不少

基础招:加厚墓壁。

钱宽墓的使用专门烧制的砖来砌筑,如墓顶厚近1米。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汁粘连,比水泥浆还坚固。1978年窑厂工人发现后想挖开未遂,最后找到古代盗墓者留下的盗洞,才钻了进去。考古人员用尺子约了一下盗洞处的壁厚,达0.96米。

文章图片9

钱宽墓 后室上盗洞

加强招:硬化封土。

紧贴墓顶使用一种青灰色的人工“水泥”,这是墓室的保护层,厚约30厘米上下,非常细密坚硬,与现代水泥硬度差不多,将墓砖紧密咬合包裹住。后经地质部门化验,这“水泥”由石灰、黏土、炭粒、碎萤石混合搅拌而成,比例恰到好处。

保护层之上,分为三层堆积,分层夯筑,考古发掘时能看到明显的夯窝。

夯土是从别处运来的人工合成土,每层成份不同。

由内而外,下层是质地最为坚硬的红色黏土,中层为掺杂卵石的白膏泥,上层(最外层)则是比较纯净的灰黄色黏土。

这几层土都很难挖掘,盗掘起来不容易。在白膏泥中掺杂石头,更是加大了挖掘的难度。而墓道的封土中,也都夹杂了大量的卵石 。

文章图片10

封土中夹杂卵石

设障招:加装封门

钱宽墓室由墓门、甬道、前室、过道、后室五部分组成,共设三道封门,最外面是砖石封门,封门前砌有封门墙,想打开难度极大。即使打开外面封门,后面还有两道厚厚的木门,想在短时间内,比如一夜之内进入后室——随葬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可能性不大。

后来盗墓者并没有撬门进入,而是从后室东壁离地约1米5的地方,巧妙地凿出盗洞,以最省时省事的方式盗掘成功。

文章图片11

水邱氏墓 封门考古拆除现场

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盗洞是早期盗墓者所为,盗墓者很可能知道墓室结构。但就是这样,当时开凿盗洞时也不会太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钱宽墓依阳宅方式建筑方式而造,但平面并非像阳宅那样方正,而是异型,系神秘的多耳室券顶“船形砖室墓”,后室两壁斜向内弧收,空中俯视与浮在水面的舰船。

古人的葬具有“船形棺”,墓室平面和墓形做成船状,少见。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

原来,这是当年浙江地区一种上讲究的墓形,为贵族使用。

文章图片12

墓立面图

从迄今考古发现来看,此墓形最早在南朝齐梁时出现,到钱宽生活的年代成熟、定型,目前发现的吴越国贵族,都是船形墓。

这些船形墓,不论是平面不是立面都像船。

其共同特点是,分前后两室,除后室斜向内弧收、平面呈船形外,外观也像船。前室砌成穹隆顶,后室券顶砌成向后逐渐弧低的覆船形,使用大型砖块和多层砖交错砌筑拱顶。

此外还有众多的耳室、壁龛和壸[kǔn]门,显得既庞大又复杂,只有大富大贵才能造得起这样的墓。

文章图片13

墓 平面图

这种墓形有典型的水乡特色,江南水网密布,船是古人主要出行工具。生活和生产方式自然影响了建筑审美。更重要的是其民俗学含义,迷信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而是去了阴间,葬在船形墓中就如躺在船上,死后可以方便地渡去阴间,到地府报到。

后来有建筑专家从建筑原理上发现了秘密,船形墓并不仅仅是民俗学需要,还有建筑学要求。

文章图片14

目前钱宽墓封土已无当年气势了,但仍然很大

以钱宽墓为例,其平地起坟,上有巨大的封土堆,墓室承受的压力很大。前室主要是来自顶上的封土压力,后室除顶上的封土压力外, 还有墓后山土随山坡滑动而形成的挤压。

船形墓可以增加结构负荷力,既可抵御墓室四周填土的挤压,又可承受顶上封土的下压,不易倒塌,比四壁方正平直的结构,抵抗力更强,更为牢固。

事实也是这样,在已发现的几座吴越大型船形砖室墓中,无一座倒塌。

文章图片15

水邱氏墓发掘现场

文章图片16

水邱氏墓室清理现场,考古人员均穿着水靴,棺材板已漂移至过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