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二十一 割据益州(1)

 秦时汉唐 2022-06-14 发布于重庆

此时的东汉已四分五裂,各路豪强表面上还尊奉着朝廷,暗地里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益州牧刘焉也在益州苦心经营,极力拉拢各方势力,收容各路人马,实行宽容恩惠的政策,暗中策划独立。

张鲁(?-216年,一作245年),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人,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

张鲁的祖父张道陵出生前,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出生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

张道陵认为这些知识都无法解决生死问题,于是放弃儒学,改学长生之道。

二十五岁时,张道陵曾官拜江州令,但他身在朝政,却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修炼三年。

永元初年(89年),汉和帝赐张道陵为太傅,又封冀县侯,三次下诏,都被他婉拒,从此云游名山大川,踏上了访道求仙之路。

当时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这些祀奉鬼妖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于是,张道陵整合当时的黄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修道团体,在青城山创立道教,称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

因为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当时又称五斗米道。

后世尊称张道陵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等,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蜀中百姓被原巫教所苦,认为张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

于是,张道陵著《老子想尔注》,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弟子有三千多人,教化于民。

张道陵死后,张鲁的父亲张衡继行其道,传至张鲁,已是第三代天师。

后世道家一般都认为,在张衡死后,天师道教权曾一度落入张修之手,张角起义时,张修改进天师道为五斗米道,响应张角的起义。

刘焉入蜀时,镇压了蜀中的起义军,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

张鲁的母亲擅长养生,容颜不老,又会神秘的道术,经常出入刘焉家中。

张鲁因为母亲的关系,得到了刘焉的信任与厚待。

初平二年(191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派两人联合率兵,攻打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太守苏固。

苏固抵挡不住,翻墙逃到主簿赵嵩处,想要和赵嵩一起逃跑。

此时满城皆是张鲁的军队,苏固无法出逃,便派赵嵩去寻找隐蔽的藏身之处。

还没等到赵嵩回来,苏固又派侍卫去侦察张鲁军的动静。

结果,侍卫被抓,供出了苏固的藏身地。

苏固被抓,张修下令杀害了他。

赵嵩回来后,发现苏固被杀害,非常痛愤,独自提剑杀入张修的营寨,杀死十多人,差点就抓住了张修,最后寡不敌众战死。

弘农太守陈纲的孙子陈调时任苏固的从事、门下掾,也是个游侠仗义的人,得知赵嵩死后,聚集百余宾客进攻张修军,大破张修前军,杀入张修营寨,最终负伤战死。

赵嵩的妻子、汉中人张礼修,是历史上有名的忠烈女子。

张礼修的小姑子,也就是赵嵩的妹妹非常泼辣,逞强霸道,常常对张礼修口出恶言,非常无礼,但张礼修不温不恼,和气对待。

每次张礼修回娘家省亲,父母问起在夫家的情况,她都只说自己的不是,从来不言小姑子半句坏话。

久而久之,小姑子慢慢被感动了,大彻大悟,对张礼修友好起来。

乡贤们将张礼修的事迹编入乡训,告诫后辈说:“作妇人的不应当像赵伯高(赵嵩字)的妻子一样吗?能够让恶毒的小姑子改恶从善,可说是妇人的榜样。”

赵嵩死后,张礼修遭遇了张修的贼军,为了不被侵犯,她涂花了自己的脸,披散头发,手持利刃,宣称自己有狂病,最终使得贼军不敢进犯。

后来,她叔父劝她再嫁,她则以死相逼,决不再嫁,独自抚养女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