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二十六 李郭起兵(3)

 秦时汉唐 2022-06-14 发布于重庆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凉州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雄才大略。

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老家,途经汧地,和同行的数十人遇见叛乱的氐人,一起被抓。

贾诩急中生智,对氐人说:“我是段公(段颎)的外孙,你们不要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

太尉段颎,久戍边疆,威震西土。

贾诩情急之下,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送他回去,但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

如此随机应变,在贾诩的一生之中,类似事情还有很多。 

董卓专权时,贾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在牛辅军中辅军。

此时,眼见李傕、郭汜等人打算各自逃亡,贾诩马上出面阻止,说:“诸位,你们难道没听到四处都在传言,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吗?这样分散逃亡,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

李傕、郭汜等人都说:“我们当然知道,朝廷想要杀光我们。这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嘛。”

贾诩献计说:“在下倒有一计。我们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先前逃散的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拥戴皇帝,号令天下,万一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嘛。”

众人一听,皆称妙计。

俗话说:“一计足以危邦,片言可以乱国”,用在贾诩身上,可谓名副其实。

他的一句话,让天下凭添多少白骨。

于是,李傕与众人结盟,带着手下几千部队,昼夜兼程,奔袭长安,一面派人到处散播“王允要杀绝西凉人”的流言,呼吁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只有以死相拼。如果攻克长安,就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就抢了三辅的美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

那些原本逃散的西凉兵一下有了主心骨,凶悍之气激发,纷纷响应,要大干一场。

王允的思想准备严重不足,对叛军根本没当回事。

他很随意地找来凉州降将胡轸和杨定,满不在乎地说:“这些关东的鼠辈,到底要干啥呢?你们两个去一趟,把他给我叫来。”

董卓死后,胡轸虽然被王允起用,但并不受信用,只给了个闲职,没有实权,对王允早已心生不满,一听王允派他去找李傕,觉得机会来了,满口答应了。

不过,他和杨定根本没去招惹李傕,而是去周边转了一圈,偷偷招兵买马,拉起了自己的队伍。

李傕带着队伍抵达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

一路行来,董卓旧部张济、樊稠、李蒙等陆续来投,不停有散兵归队,竟聚集了浩浩荡荡十几万人。

王允这才有些着急了,急忙派徐荣和胡轸率军前往新丰,迎击叛军。

没想到胡轸早与李傕等人有勾结,临阵反水,徐荣措手不及,寡不敌众,不幸战死。

李傕乘胜进军,六月,率军将长安团团围住。

长安城墙高大,久攻不破。

守到第八天,吕布属下的蜀郡士兵叛变,引叛军入城。

李傕等人纵兵疯狂抢掠,大肆杀戮。

吕布与叛军展开巷战,抵挡不住,便率领数百名骑兵,把董卓的头颅挂在马鞍上,突围逃走。

还算吕布有些义气,经过青琐门时,他停下马来,招呼王允一起逃走。

王允回答说:“如蒙社稷之灵的保佑,能够国泰民安,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不能实现此愿,我将为之献出生命。如今皇帝年龄幼小,只能倚仗于我。遇到危险,我就丢下皇上不管,只顾自己逃命,于心不忍啊。请你帮我给关东的各位将领传个话,勉励他们常以国家为念。”

长安城破,百官为躲避乱兵,四散而逃。

太常种拂挥剑而出,说:“身为大臣,不能禁暴御侮,致使皇上遭刀兵相向,没什么好逃的了。”于是奋战而死。

李傕、郭汜等驻扎在南宫掖门,杀死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赵骑校尉王颀等人,官吏和百姓被杀一万余人,满街尸体成堆。

王允扶着汉献帝逃上宣平门,躲避乱兵。

李傕等人追到城下,伏地叩头拜见。

汉献帝壮起胆子,大声呵斥:“你们目无王法,作乱京师,想要做什么?”

李傕说:“董卓忠于陛下,却被吕布无端杀害。我们只是为董卓报仇,不敢作叛逆之事。待此事了结之后,我们甘愿到廷尉处,领罪受罚。”

李傕说完,派兵围住宣平门楼,联名上表,威逼汉献帝,要求司徒王允出面。

王允被逼无奈,只好走下城楼,来见李傕等人。

王允问李傕等人:“臣子不能作威作福,你们却纵兵胡为,是想要干什么?”

李傕等没有回答,却反而质问王允:“太师董卓有什么罪?”

随后下令抓了王允,下狱问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