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一三五 崔琰之死

 秦时汉唐 2022-06-14 发布于重庆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曹操回到邺城。

五月,曹操由魏公进封为魏王,所任丞相及领州牧如故,达到人臣的极致,与皇帝只有一阶之差。

当初,中尉崔琰把巨鹿人杨训推荐给曹操,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

曹操于是以礼征召,任用杨训。

曹操进爵为王,杨训作表为他歌功颂德。

有人嘲笑杨训阿谀世俗,轻浮虚伪,认为崔琰荐人不当。

崔琰从杨训那里把上表的底稿取来查看后,给杨训写信说:“看了你的上表,事情做得很好啊(省表,事佳耳!)。时间啊时间,总有一天会有所改变的。”

崔琰的本意,是讥讽那些乱发议论的人,过于苛求,不通情理,同时也是劝解杨训,不必去理会这些流言蜚语,时间一长,那些散布闲言碎语的人自觉无趣,事情自然也就过去了。

有与崔琰历来不和的人,逮着了这个机会,上告崔琰,说他“傲慢而目空一切,怨愤诽谤,信中有悖逆不逊之意。”

曹操很是气愤,说:“谚语说:'不过生了个女儿耳’。'耳’不是个好词。'会有变的时候’,意思很不恭顺。”

于是下令把崔琰逮捕入狱,处以剃光头、服苦役的刑罚。

之后,曹操派人去查看崔琰的表现,发现崔琰言谈举止之间,根本没有一丝屈服的意思。

曹操更加生气,下令说:“崔琰虽然受刑,却与宾客来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捻着胡须,双目直视,好像有所怨忿。”

于是命令崔琰自杀。

还有一种说法是,崔琰的文集被人得到,携带的时候用布包裹。

与崔琰有过节的人看到后,就诬告崔琰,说他的文章中暗自讽喻朝政,所以用布包裹,不敢公之于人。

曹操闻言大怒,下令将崔琰关入大狱后处死。

曹操生性猜疑,虽然爱惜人才,对自己所不能容忍的人,如孔融、许攸、娄圭等,也是绝不容情,说杀就杀。

比如娄圭,跟随曹操多年,在平定冀州、南征刘表、征讨马超等过程中,屡出奇计,立下汗马功劳,深得曹操赏识,但后来娄圭与南郡太守习授交好,同乘一车,看到曹操父子外出,习授感叹其权势,回头对身边的人说:“父子都这样,这是多么令人快乐啊。”

娄圭口无遮拦,随意说:“人生在世,应该自己做主,怎么去看别人呢?”

习授认为此话是对曹操大不敬,向曹操打了小报告。

曹操认为这是娄圭心怀不满,有意诽谤自己,于是把娄圭收监下狱杀害。

但崔琰之死,最为冤屈,历代都有很多文人墨客为之伸冤。

尚书仆射毛玠认为崔琰无辜而死,很是伤感,心中闷闷不乐。

于是又有人连毛玠一并告发,诬告他怨愤诽谤,说:“毛玠出门看见脸上刺字的犯人,那人的妻子儿女也被籍没为官家奴婢,就说:'使老天不下雨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吧。’”

曹操大怒,下令将毛玠也逮捕入狱,命大理寺卿钟繇责问毛玠。

毛玠作自辩状,上书说:“我听说萧望之自杀,是因为石显的陷害,贾谊被流放,是因为周勃、灌婴的谗言中伤。白起被赐剑自刎于杜邮,晁错被斩首于东市,伍子胥命断于吴都。这几位人士的遭遇,都是由于有人公开妒忌,或是由于有人在背后暗害。我自年少时就作县吏,积累勤勉取得官职,我的职务处在中枢机要之所,牵涉复杂的人事关系。如有人以私情请托,他再有权势我也要加以拒绝,如有人将冤屈告诉我,再细微的事件我也要审理。人的本心是想无限制地追求私利,这是法律所禁止的。谁要按照法律去禁止非法求利,有权势的人就可能陷害他。进谗言的小人就像青蝇一样一哄而起,对我进行诽谤,诽谤我的肯定不是其他人。过去王叔、陈生与伯舆在朝廷上争辩曲直,范宣子进行评断,他叫双方举出证词,这样使是非曲直各得其所。《春秋》称许此事,因此加以记载。我并没有说过那样的话,也谈不上什么时间、对象。说我说过,则必须有证据。我请求得到范宣子那样的评辨,和王叔那样与诬陷者对质。如果曲在于我,行刑的日子,我就会像得到安车驷马的赠予那样安然就死,送来让我自杀的赐剑,我将把它比作重赏的恩惠。谨以此状作为申诉如上。”

侍中桓阶、和洽都为毛玠辩解。

曹操不听。

桓阶请求交由司法部门,查清事实。

曹操说:“告发他的人说,毛玠不但诽谤我,而且为崔琰感到怨愤。这是抛弃君臣的恩义,狂妄地为处死的故友怨愤。对于这些行为,恐怕不可容忍。”

和洽说:“假如事实确实如告发的人所说,毛玠罪过深重,天地难容。我不敢强辞夺理地为毛玠辩护,破坏臣下对君王绝对服从这一最高准则。毛玠多年受到你的宠爱和信任,为人刚直、忠诚、公正,被很多人忌惮,他不应该有这样的事。然而人的思想难保会发生变化,应当进行审查,对告发者和毛玠两方面进行核实。大王圣恩,不忍心将此案交到司法部门,本是好意,但却使得是非曲直的界限更加不明。”

曹操说:“我之所以不把他交给司法部门追究,只是要使毛玠和告发的人都得以保全罢了。”

和洽回答说:“毛玠如确实有诽谤主上的言论,应该斩首示众。如果没有,告发的人就是诬陷大臣,混淆主上的视听。不加审查,我感到不安。”

曹操到底还是没有将此事交办给司法部门追究,只是放了毛玠,罢黜官职。

毛玠后来在家中去世。

曹操赐给棺木、祭器、钱和绢帛,授给他的儿子毛机郎中的官职。

当时,西曹掾丁仪得势,毛玠获罪,丁仪起了很大作用,群臣都很怕他,不敢正眼相视。

尚书仆射何夔、东曹属徐奕为人忠直,不依附丁仪。

徐奕(?-219年),字季才,东莞郡(今山东沂水县)人 。

徐奕曾经到江东避难,孙策以礼聘任他为官,徐奕不愿意,于是改名换姓,身着平民服装回到原籍东莞。

曹操担任司空时,征召徐奕担任他的辅佐官吏,随从曹操西征马超。

当时关中刚刚被征服,还不是很安定,曹操留下徐奕担任丞相长史,坐镇管理西京长安,很有政绩,长安人都称颂他的威信。

徐奕后来转任雍州刺史,又恢复为东曹掾。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征讨孙权,调任徐奕为留府长史。

曹操对他说:“你的忠贞亮节,古人也不能超过,但稍微过于严峻了。希望你像西门豹一样,佩带皮绳以缓解自己的性急,能以柔克刚。现在让你统管留守大事,我就不再有后顾之忧。”

曹操受封魏公,建立魏国后,任命徐奕为尚书,又掌管选举事宜,调任尚书令。

徐奕遭丁仪谗毁,被调离京城任魏郡太守,靠了桓阶的帮助,才得以免受伤害。

尚书傅选对何夔说:“丁仪已经害了毛玠,你应对他稍稍低头。”

何夔回答说:“做事不义,恰恰害了自己,怎么能够害人。况且怀有奸险之心的人,在圣明的朝廷中,能够长得了吗?”

崔琰的堂弟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西半屯镇)人。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

崔林十分贫穷,连车马都没有,只好步行去就任。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亲征壶关,进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

并州刺史张陟推举崔林,曹操于是提拔崔林为冀州主簿,又调任别驾、丞相掾属。

曹操进封魏公建立魏国后,崔林升为御史中丞。

崔林曾经和陈群一同评论冀州的人物,称崔琰为第一。

陈群则认为崔琰的才智还不足以保护自身,因而贬低崔琰。

崔林说:“大丈夫只看有没有机会遇到明主罢了,如果像各位一样,就算高贵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