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冬之下,产品经理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产品思维模型 2022-06-14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啊,我是穆宁。

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toB/toC)来说,产品经理是该产品在市场、用户、商业层面表现的第一负责人。

如果产品的业务表现出现问题(比如用户量下降、用户活跃度下降等),那么产品经理将首当其冲扛起所有问题的责任。特别是在行业寒冬时期,产品经理将面临更严峻的 KPI 挑战。

如果产品经理没有做过比较成熟的产品,没有在知名公司从业过的背景,也没有含金量较高的项目经历时,那么其能力将很难被评估,产品经理的技能也难以被量化。

虽然很多大公司给出了在筛选产品经理或评估产品经理职位晋升时参考的个人能力模型,但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很多指标依然是抽象的、难以被量化的,比如数据分析能力、业务理解能力、项目风险管控能力等。

某大厂A产品经理能力评估框架

某大厂B产品经理能力评估框架

因此,真正具备产品经理核心能力、能为产品带来最大化价值的人是极少数的,很多时候公司会以产品经理过往履历与经验、参与或负责过的项目含金量来评价其能力。

目前,在招聘时评估产品经理能力的主流方法是运用多维度的指标建立评估模型,通过提问的方式或个人陈述的方式将问题输入给产品经理候选人,再通过产品经理候选人的答案输出,来判断该候选人是否具备并达到各项指标所要求的标准。

最终汇总得分并对产品经理个人的相关硬件条件做进一步评估(比如学历、大厂背景、项目量级、跳槽次数等),在综合考虑后招聘方给出是否录取的最终决策意见。

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一个公司面试产品经理,本身就是通过给候选人输入问题集,判断该候选人针对相关产品问题的处理模型是否具备足够优秀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判断该产品经理候选人是否具备匹配该岗位所需的个人能力模型。

但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司面试官可以通过对产品经理候选人给出的对应问题的解答,判断该问题本身是否存在偏差或者噪声,再对问题本身进行优化,并进一步对公司内整体的产品经理能力评估模型框架进行升级。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两个闭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会互相制约与影响,如图所示。

个人能力模型与公司产品经理能力评估模型的相互制约与影响

这也体现出,产品经理具备产品通识及垂直业务领域相关问题解答的思维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产品经理的分类正逐渐细化,得知大部分产品经理都处于垂直的行业及业务中,比如社交、云计算、短视频、CRM、工具等。产品经理在做好自身所负责产品的本职工作后,还需要深入自身所负责产品的所在行业,累积相应的行业经验。

行业经验能成为产品经理的“护城河”,但又会反过来制约产品经理的职业选择范围。这不是一个悖论,而是所有产品经理都需要认识到的职场发展的矛盾性。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可以凭借行业经验快速跳槽,但反过来,如果某行业萎靡不振,那么处于该行业的产品经理想要选择进入其他行业又是较为困难的。

换句话说,产品经理的职场选择受其所负责的业务制约,所以其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产品业务时,一定要非常慎重。

产品经理可以选择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或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业务,比如互联网广告业务及短视频业务。发展相对成熟的行业,供需关系持续存在,可保证近十年不会有大的行业衰退期;

快速成长期的业务,虽然业务份额被巨头瓜分,但中小企业仍有机会,个人能力可以得到快速锻炼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行业专家。

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需要协调参与人员,对项目的推进与落地负责。但是产品经理不能对他人进行任何业绩上的考核与直接管理,这就导致产品经理很难处理团队中人员的沟通问题,只能作为团队合作的调和剂。

行业一旦进入寒冬,就会深刻影响产品经理的工作方式,行业的变化甚至会带来产品状态的剧变。

产品经理在资源短缺、人员变动频繁、市场萎靡等情景下,如何应对这种残酷而又充满未知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产品经理应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产品运作能力,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型,明确自己的优势技能,用结构化、系统化、流程化的思维去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内容下的同类问题。

另一方面,产品经理也要学会将自己的能力封装,把自己打包成抢手的“产品”。

产品经理选择工作岗位时应找到自己的主线,比如锁定行业或者业务。有价值的工作经验不仅包含做产品工作的时长,而且包含垂直行业经验、业务经验。

产品经理还要学会定期复盘,将自己工作内容的产品文档整理好,分析在每次项目中自己的产品决策问题与收获,多做一些与产品相关的总结和分享。

这样可以养成定期复盘的习惯,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有效沉淀。另外,分享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途径,以及建立自身品牌的途径。

总结来说,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如图所示。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1)向上生长。成为高级产品经理、产品总监,乃至产品 VP,进入管理层,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自己的职业生命。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产品经理管理职位位于产品经理的金字塔塔尖,竞争非常激烈,绝大多数产品经理是无法在职业生涯中成为产品总监的。

如果产品经理选择向上生长的职业发展路径,则可以在小型创业公司拼一拼机会,但目前小型创业公司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很多拥有在大企业工作经历的产品经理也不断输出到社会招聘市场上,使得竞争加剧。

(2)向下生长。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同时抓住行业窗口期沉淀自身,然后成为某个方向的产品专家。

成为产品专家对产品经理本身有着极高的要求,其成功概率比成为产品总监更小。不过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人,这是一条很适合大多数人的路径。

但对于大部分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来说,很难真正听取产品专家的意见,因为大多数产品经理的工作性质还是以实操性为主,而非单纯的纸上谈兵,空谈方法论。

(3)向内生长。利用技术和经验,寻找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职位。

如果产品经理要转为互联网行业的其他职位,则需要较强沟通能力和销售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一般,沟通能力不是问题,但在销售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毕竟要背负相应的业务指标,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产品经理都可以转行成功的。

(4)向外生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彻底转行或创业。

向外生长对于不同个人来说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在此不做赘述。从笔者身边朋友的例子来说,从产品经理转行或者创业的类型主要有视频创作者、专栏作家、咨询顾问、线下商铺经营者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没有任何一条规定强迫我们要一辈子只从事一家公司、一个职位,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应该是开放且自由的。

如果产品经理决定选择向外生长的发展路径,就需要考虑清楚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转行穷三年”,对于转行之后个人收入降低等后果,自己要有心理准备。其次,如果转行失败了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考虑清楚,并制定相关计划,谋定而后动。

个人职业发展不像做产品,可以进行反复AB测试,一旦出现了重大的决策失误,就会对个人职业发展产生系统性打击。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职场方向,发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永远奋斗。

就像退出所有社交媒体,再次去创业的罗永浩说的那句话一样:沉下心,才能成就事。

我是穆宁,让我做下自我介绍

工作多年后辞职,考了个北邮硕士

混过BAT做过PM,创过业,现央企搬砖

虎嗅,36kr,人人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互联网撰稿人 | 音乐人 | 网球手

别被任何人定义,你我都是独一无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