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邺城游学 | 回望北朝:邺城佛造像专题考古(7/7-7/10)

 张问骅 2022-06-1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这里西凭太行,傍临漳水,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华北平原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史载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筑城,始称为邺。三国曹魏时筑邺城为北王都,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先后定都于此,北朝晚期的东魏和北齐在北城南侧新建邺南城。自公元3世纪起,邺城一度成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后长达370余年。

@邺城佛像发掘现场纪录片

2012年1月份,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在临漳邺城遗址城墙东侧约3公里处被发现。其后千佛出世!经过考古人员的精心发掘,共出土佛教造像2895件(块)。这些让世人惊叹的佛造像为何埋在这里?它们来自何处?又是怎样被世人所知?

@邺城佛像发掘现场

图片

白石是邺城地区出土造像使用较多的原料,古称白石、汉白玉,出产于今太行山沿线的北京房山、河北定州及河南安阳等地。造像题记中有“玉像”“白玉像”等,多指白石制作的佛像。白石的石质细腻,便于雕刻者施展艺术オ能。龙树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现在邺城及周边地区,利用白石质地相对柔软的特性,采用偻空雕刻的技艺,使树形背屏犹如茂盛树木遮掩着佛像,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图片

你有想过,为什么
这些佛像会支离破碎地出现在埋藏坑呢?
邺城造像有着怎样独特的艺术特点?
什么是”邺都样式“?
与韦正老师一起现场欣赏它们的美
……

图片

邺城北朝佛像专题考古
7月8日~7月10日
邯郸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
南响堂山|北响堂山
灵泉寺石窟 | 小南海石窟 | 修定寺华塔

专家介绍

韦  正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美术研究。出版专著《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魏晋南北朝考古》和《将毋同——魏晋南北朝图像与历史》,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涉及秦汉魏晋南北朝城市形态、墓葬制度、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等方面。

图片
7月7日(周四)
邯郸指定酒店集结
不含餐
住宿:邯郸

7月8日(周五)
邯郸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响堂山

7月9日(周六)
南响堂山、北响堂山
用餐:早中晚餐
住宿:安阳

7月10日(周日)
灵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修定寺华塔
用餐:早中餐
邯郸返程


行前介绍

河北 邯郸

邯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8000年前孕育磁山文化,是战国之赵都,荀子的诞生地,秦始皇的启蒙地,曹操的称霸地.....邯郸,还是成语典故之都,和它有关的成语多达3000余条,“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皆出自这里......

8分钟让你爱上邯郸!



提前早到的朋友推荐前往:邯郸市博物馆、赵王城遗址公园、邯郸故称、邯郸广府古城……
推荐邯郸美食:熬菜、二毛烧鸡、郭八火烧、大名五百居香肠、炒皮渣、蒸菜、灌掌、焖子、驴肉香肠、酥鱼、拽面、一蒌油水饺、鸡蛋布袋、临漳扒兔……

晋行记每次一定会带大家品尝当地的美食,美食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7月8日
邯郸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 

@邯郸博物馆

图片

邯郸市博物馆以历年来考古发掘出土和民间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物为主,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化的陈列手段,描绘出邯郸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发展过程。邯郸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遗址文物、先商文物、先秦两汉赵国文物、邯郸境内佛造像和各个时期磁州窑精品文物等最具特色。

图片
图片图片

以响堂山石窟和涉县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东魏、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其中,响堂山石窟是东魏、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

图片图片邯郸博物馆资料来源:北朝考古(公众号)

@邺城考古博物馆

2020年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原佛造像博物馆)更名为邺城考古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多数为2012年邺城遗址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邺城遗址考古文物。

图片图片

北魏谭副造释迦像、北齐覆钵塔、彩绘立佛及隋唐时期佛造像等精美绝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三次佛教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出土文物2985件(块),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和唐代,大部分是东魏、北齐时期造像。中国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征,在这里都有呈现,并出现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龙树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文章来源:铸客分享)

图片图片图片

7月9日
北响堂山、南响堂山

@北响堂山石窟

中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这样描述:“北响堂石窟大佛洞可以与龙门石窟宾阳洞,巩县第五窟以及云冈各大窟相媲美”。

图片

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镇董家庄村东鼓山西麓半山腰,山下有常乐寺和宋代砖塔。山上现存石窟主要以北齐皇室所开凿北洞(大佛洞)、中洞(释迦洞)、南洞(刻经洞)三座大窟为代表,石窟雕刻精美,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充分显示了皇家开窟造像的非凡气度,是北朝晚期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精粹所在。三大窟中以北洞(大佛洞)规模最大,开凿年代最早。

图片

北响堂石窟是当时北齐皇室所开凿,雕刻不仅精美,而且气势宏大,是我国北朝晚期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精粹所在,在整个古代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图片图片图片▲图源:南山供秀拍摄

@南响堂山石窟

将要去到的南响堂山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建造者是北齐大丞相高阿那肱,史料记载这里是高阿那肱为取悦皇帝而修建的离宫。

图片图片

现存石窟7座,共有大小造像3700余尊,刻有记年题记的有38处之多。与北响堂山相比,这里的洞窟形制小很多,而且开凿年代稍晚,始建于565年,其中千佛洞最为壮观,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顶部的杰作,窟顶微隆,雕莲花和8尊伎乐飞天,堪称时代佳作。

图片

7月10日
灵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修定寺华塔

@灵泉寺石窟

原名宝山寺,隋开皇年间更名为灵泉寺。现存两个洞窟和两百多个摩崖小龛。神王像所在洞窟名大住圣窟,为灵裕法师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年)。

图片

最喜欢的是两神王,用浅浮雕技法刻于窟门两侧,一曰那罗延神王(隋文帝杨坚鲜卑小名亦唤作那罗延),一曰迦毗罗神王。两神王身躯魁伟,顶盔掼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极具威武之态。这两个神王浮雕也是我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其中那罗延神王亦是中国美术全集其中一册的封面照。

图片

@小南海石窟

小南海石窟,又称北齐石窟,位于河南安阳市安阳县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之所以被称小南海石窟,是因为它凿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

图片

现存三窟,分别是西窟、中窟、东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建造。西窟在摩崖上,中窟和东窟都没和山体连在一起,据说中窟是因开山采石导致的,而东窟网上有2000年从500米外搬迁到此的报道。其中中窟最为精彩,是一处集佛像雕塑、佛经石刻和经变壁画石刻于一身的北齐石窟。

图片

@修定寺华塔

修定寺塔,俗称“唐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内,现寺废塔存。南侧门楣上镌刻三世佛,又名“三生宝塔”。

图片

修定寺塔是一座单层方型浮雕砖舍利塔。塔由塔顶、塔身和基座3部分组成,通高20米,塔身高9.30米,塔身宽度8.3米。塔是空心结构,三面实壁,南面开有拱券门。塔基为北齐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塔身平面为正方形。下为束腰须弥座,上为单层叠涩檐。塔顶上置椭圆宝瓶,下为仰莲承托,塔习室用长方形小砖砌成。

图片

全塔遍嵌模制琉璃花砖,形状有菱形、矩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等。所嵌高浮雕砖内容有真人、武士、侍女、飞天、伎乐、童子、力士、龙、虎、狮、天马、蟒蛇及花卉等,计有3775块。修定寺塔的造型、结构、布局和工艺,为中国古塔中之瑰宝,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史、宗教史的研究,以及建筑物的抗震防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片
图片图片

编辑推送丨晋行记研学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