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绝妙验方

 事事平心 2022-06-14 发布于河北
Image
Image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人们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全年皆可发病,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热恶寒、腹痛腹泻、粘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为特点。中医古称“肠僻”、“滞下”等,现通称痢疾。是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所致。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中毒性菌痢。急性菌痢多见于中医之“湿热痢”、“疫毒痢”;慢性菌痢多见于“休息痢”、“虚寒痢”;而中毒性菌痢则与“疫毒痢”、“禁口痢”相近。急性者治宜清热利湿、调和气血;慢性者治宜温中补虚、涩肠止泻;中毒性菌痢则宜凉血解毒,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救治,以免发生危险。

【组成】 鸦胆子

【用法】 每次5—15粒装胶囊或用龙眼肉、豆腐皮、馒头皮等包后吞服,每日3次


Image
Image

中毒性痢疾

【组成】小叶凤尾草100克,银花、鸡矢藤各30克,柿蒂8枚。

【用法】水煎服。

注:鸡矢藤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及根。

方2

【组成】 槐米30克,白头翁、椿根皮炭各9克。

【用法】水煎服。

Image

Image


Image

噤口痢

【组成】 陈茶叶、绿豆、红糖各9克,乌梅3克。

【用法】 水煎灌服或鼻饲。

Image
Image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病因复杂,与泌尿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环境、职业、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密切联系。属中医的“石淋”、“砂淋”、“血淋”范畴,认为是由于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尿中杂质凝结,日积月累结为砂石。临床以腰腹部酸痛或绞痛、排尿困难、尿痛、尿血,或尿中夹有砂石为特征。治疗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辅以化瘀通络;若兼肾虚者,则宜健脾补肾、利尿排石;若结石过大,亦可采用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

Image
Image

肾结石

【组成】王不留行、鸡内金各等份。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9克,用金钱草汤冲服。

【组成】 鲜车前草适量

【用法】 捣烂敷脐部,每日一次。

Image

Image
Image

肺 炎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种急性热性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相当于中医学的“风温犯肺”、“肺闭喘嗽”、“马脾风”等范畴。为肺部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中医认为是风温犯肺或风寒外感化热壅肺,肺气闭塞,因而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喘憋鼻扇、气促痰鸣等症状,甚至出现惊厥抽搐、神昏澹语等内闭外脱的险象。治宜清热宣肺、祛痰平喘,病情严重时当清营解毒、熄风开窍、回阳固脱,并运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救治。

方3

【组成】 银花、连翘各15克,大青叶、板蓝根、千里光各30克,射干9克。

【用法】水煎,每日分3~4次服(<1岁用半量)。注:千里光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

【组成】 全瓜蒌、薏苡仁、冬瓜仁各9克,芦根15克。

【用法】水煎服(适用于肺炎后期)。

方9

【组成】白芥子末、面粉各30克。

【用法】水调敷贴背部至皮肤发红为止,每日1次,连敷3日。

Image

(千里光)

Image
Image

泄 泻

小儿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下如水,或完谷不化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西医称小儿消化不良,亦称婴儿腹泻。发病多在夏秋季节,患者多是3岁以下婴幼儿。是一种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消化功能失调。中医认为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发病。泄泻严重者,可因体液丢失过多,而致体液枯竭、阳气衰惫或阴阳两伤,产生危重证候;泄泻迁延日久不愈,则酿成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对泄泻的治疗,应以调理脾胃为主,辅以利湿。若为伤食引起,宜消食化积;若系风寒所致,宜疏散风寒;湿热引起者,宜清利湿热;若为脾虚泄泻,宜健脾止泻;久泻脾肾阳虚,则应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Image
Image

食积泄泻

方1

【组成】鸡内金、酒药饼(生熟各半)、炒莱服子各6克。【用法】共研细末,每日分2次饭后米汤送服,连服7剂。

方2

【组成】莱服子炭、茶子饼炭、陈谷炭、大麦炭各6克~10克,车前子6克,鸡内金末2克,红糖适量。

【用法】诸药水煎取汁,对入鸡内金末、红糖,每日分3次服,连服3~5剂。

方3

【组成】麦芽、神曲、木瓜各9克;或麦芽、谷芽、焦山楂各9克,鸡内金6克。

【用法】任选1方,水煎服。

Image
Image

寒泻

方1

【组成】生姜、白术各6克,丁香、肉豆蔻各1.5克;或炮姜、肉桂各3克,丁香2克,胡椒2粒,灶心土(煎汤代水)150克。

【用法】任选1方,水煎(或加红糖)服。

方2

【组成】吴英适量。

【用法】研末,醋调敷脐部,12小时更换1次。

方3

【组成】丁香、肉桂各等份。

【用法】共研末,取1.5克撒暖脐膏上敷脐部,每日更换1次。

方4

【组成】 白矾、樟脑各3克,葱白适量。

【用法】 共捣烂敷脐部。

方5

【组成】 干姜、小茴香各30克,肉桂15克,葱白5茎。3次。【用法】诸药研末,与葱白共捣,炒热布包敷脐部,每日3次

Image

(丁香)

Image
Image

脾虚泄泻

方1

【组成】白术、半夏各9克,姜汁(冲服)10毫升;或炒白术、泽泻各6克,车前子(包煎)15克。

【用法】任选1方,水煎服。

方2

【组成】干姜、白术、鸡内金各等份;或炮姜炭、山楂炭、鸡内金各等份。

【用法】任选1方,共研细末,每服1.5克~3克,每日3次,开水或红枣汤送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