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在良好家风环境下长大的人,他的人格、品德往往是优秀的。党员干部要将家风建设当成一项“必修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一是要注重美德培育。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拥有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是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关系着孩子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党员干部要注重家庭美德的培育,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如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赓续传递下去,更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坚定社会主义家国观,从个人、家庭做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让美德厚植于家庭,更为实现中国梦激发文明风尚力量。 二是要抓好作风建设。家风建设也是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守好廉洁底线不仅要加强自我约束,更要时常监督家人洁身自好。很多领导干部出问题都出在“一间屋”的“枕边风”上,栽在来往“一间屋”的形形色色“围猎者”上,败在对“一间屋”人的“疏于管教”上。故而要将家风建设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打理好廉洁从政的“后花园”。 三是要做到共建共享。家庭不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客体,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党员干部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吸引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要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切实培育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让具备良好家庭美德的个人,不断接受生活礼俗教化、民俗民约约束,更能在基层自治中明是非、辨善恶,让个人将家庭美德转化为公民道德,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精神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