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黄散是中医外科经典名方之一,最早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卷之一[1],收录于2015版 《中国药典》(一部)[2]。原书记载由天花粉(上白,十斤)、黄柏(色重者)、大黄、姜黄(各五斤)、白芷(五斤)、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二斤)组成,以上共为咀片,晒极干燥,连磨三次,方用密绢罗厨筛出,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 由于多数药的色泽呈金黄色,故称之为金黄散[3],具有清热除湿、散结化痰、止痛消肿之功。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1]。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又名金黄如意散或神效金黄散[4],治一切阳证,如疮疡、静脉炎、丹毒、痛风性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肛周脓肿、毒蛇咬伤、癌肿疼痛、糖尿病足溃疡等病。 ![]() 姜黄粉 后世诸医家以此方为基础,制定了许多的金黄散衍生方,并予以详细记载,其中对组方、制法及功效论述完整的有8本,分别是清代《奇方类编》[5]、《良朋汇集经验神方》[4]、《外科传薪集》[6]、《嵩崖遵生》[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7]、《时疫辨》[8]、《外科方外奇方》[9]、《保赤新编》[10]。差异见下表[11]: ![]() 如意金黄散方后载[1]:“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症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 茶汤、蜜、葱汤、板蓝根、麻油等为过去常用的赋形剂,根据病证寒热虚实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赋形剂以利于疗效发挥。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症等若偏寒者,用葱酒煎调,以取辛散走窜作用。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若偏热者,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以增清热解毒之力。 现代医家结合现代生物敷料技术,制定了许多新型剂型,如膏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等,其中膏剂应用最为广泛,即金黄膏,在此节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金黄膏制法:取凡士林8/10,金黄散2/10,调匀成膏,使用时薄涂于纱布上,外敷,日一次即可。 ![]() 金黄膏 使用时几点心得:1.薄涂,面积宜大;2.如有过敏及时停止使用;3.孕妇禁用;4.应用于溃疡时应配合油纱使用,不宜直接接触溃破处。 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良便方也[1]。 在此附四川名医文琢之老先生的改良如意金黄散,共同学习。
|
|
来自: 昵称60319906 > 《中医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