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完全搞不清楚,老人寿衣在什么时间准备,更不知道其

 快乐姐x8kpq7nv 2022-06-14 发布于浙江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完全搞不清楚,老人寿衣在什么时间准备,更不知道其中有什么讲究(本文建议收藏)。作为礼仪之邦,流传已久的丧葬文化,再过几十年,估计会完全丢失。
寿衣,又叫“装棺衣裳”、“老衣裳”等,不同地区,称呼也不尽相同。虽然现在大多数地方推行“火葬”,但老一辈人“入土为安”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寿衣也一直是他们临终前心中的“牵挂”。
首先,寿衣必须在老人去世前准备好,民间一直有在73岁和84岁寿诞制作寿衣的说法,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就认为只要迈过这个坎,就能够多活几年。所以,在这个时间制作寿衣,有添寿的寓意。
其次,备寿衣有许多讲究。
第一,寿衣的件数必须是单数,比如3件、5件、7件、9件等单数,不能是双数的件数。民间有俗语“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所以双数是绝对的禁忌。
第二,寿衣不能有扣子,因为“扣”字对子孙不吉利,只能用布带,布带即'带子',寓意后代多子多孙。
第三,寿衣袖子一定要长,不能露出手,寓意后世子孙不会衣不遮体,伸手要饭。
第四,寿衣和鞋子的面料不能是皮料,比如不能穿皮鞋,民间认为,皮料沾染了动物,来世会转生为兽类,不吉利。面料也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故要用“绸子”(稠子),暗喻人丁兴旺,多子多孙。
第五,寿衣只能由已出嫁的女儿来置办,不能由儿子置办。如果没有女儿,可以让侄女置办,实在连侄女都没有的,可以由儿媳来置办。这个说法源自民间谚语“女儿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节约的新型葬礼被大力提倡,丧葬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寿衣作为亲人在世间的最后一份体面,也应当得到敬畏与尊重,传承的葬礼文化,也不能都丢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