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部分人的服从性,是造成古代民主进程一直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激扬文字 2022-06-1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众所周知,封建专制的家天下制度是中国后来落后于西方各国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家天下”的制度下,整个国家都是皇帝一个人的,死了是皇帝儿子世袭的。

而且中国特色的专制制度,皇权至上,政府不受任何约束,国民不但没有政治权力,财产权也得不到保障,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世间没有了公平正义。

这就导致权力不能正常更迭,人民的愤怒无处发泄,权力和正义无法伸张,只能通过暴力来更迭政权。

图片

毫不夸张的讲,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史,就是一部暴民起义史,一部永无休止的砸烂史、重建史。大多数时间段里,是苦难剥削血腥杀戮和欺凌,千年历史的进程基本是停滞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而发生改变。

为什么会这样?这与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历史研究的肤浅密切相关。

我们从历史中学习和思考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他人,如何看待自我。常常把“以史为鉴”挂在口边,但又有多少人真的读懂了历史的存在。

历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后世模仿的,也不是为了歌功颂德的。而古代的那些知识分子却在“历史经验中找类同”,套用以往的案例和制度。好不容易推翻一个吃人的王朝,又拥立一个新的王朝来吃人,刚出一个坑,又跳进另一个坑,换汤不换药。

他的关键问题是,把以往皇权至上的家天下制度当成历史必然,当成未来的趋势,这不是大问题麽?

就像现在的西方人会推崇他们那一套民主制度,而我们会宣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更优越一样。

你的思维一旦陷进这个既定的框框,那么你的思想和眼界就与古人无异了。

我很喜欢王尔德的一句话:不服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德。

这里的“不服从”就是指批判的精神,如果一个读史人没了批判精神,那么他所写的文字也都是无味、匮乏的。

正是大部分人的服从性,才造成了古代民主进程一直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既得利益群体的私心,也是人性。

在古代什么人最可能去拥护封建制度?

答案是:天下的读书人、世家大族、士绅权贵。

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毕生的追求。因为当时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谈一谈清朝的灭亡。

图片

为什么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会在清朝这里骤然结束呢?

其实除了晚晴政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晚晴新政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对全中国那些想要通过科举改变人生的人来说,尤其是对那些从小读圣贤书的庞大读书人群体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几乎是断了这些人的出路。

在科举制度下,哪怕你有任何社会关系,无论你家有多穷多落魄,你都能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科举制度的优点,不光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也给所有读书人以预期,以招揽更多优秀的人才来维护统治。

其实今天的高考就是变相的古代科举制度,它保证了公平,无论你出身多么贫困,你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晚晴新政改革恰恰就是废除了科举制度,断了很多人的出路。

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才被迫去了解西方民主那一套。开始了解西方人的议会、弹劾、竞选等事物,开始知道了什么叫议员,什么叫参选,什么叫国会,什么叫君主立宪,才有了后来的革命,后来的民国。

图片

所以,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影响历史进程的往往是读过书的人精。

因为古代的普通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有点墨水的少之又少。没有文化,自然也不会有太多想法。这也是历史上多起农民起义都会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天下的读书人学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化,并且以科举为出路,自然都会极力去维护封建的制度,世家大族更是如此。

人性使然。

而且,我觉得,哪怕到了现代,人性也丝毫没有改变。我们不比老祖宗更好,也不比老祖宗更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喜怒哀乐,其实就是古人生活的再现,只不过换了服装道具而已。

穿越回古代,我们也会做和古人一样的生活,做一样的选择。

其实,都是既得利益群体的意志体现罢了。

屁股决定脑袋,既得利益者,是不会写或让人写影响自己前程的历史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媒体、舆论的禁区。

任何事,放在时间的维度里看,往往就是另一番景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