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古代中国专制主义的起源

 遇事明言 2022-09-08 发布于甘肃

        要为真理而斗争,欢迎回到2049。

        众所周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先民生活在专制制度的压迫之下,长达2000余年,那么专制主义为何在我国根深蒂固?寻根溯源,到底谁是始作俑者?今天很多人把这个帽子扣在了秦始皇头上,秦始皇就是历史书上那个老头,肚子挺大,裤腰带提得老高,贾谊有云: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但有道是:一个人的命运,不能只靠自我奋斗,更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秦始皇不是孙悟空,他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不过是历史下的一只蛋,是被历史选中的专制主义的执行者,甚至我们可以说,秦始皇不是专制主义的第一棒,而是专制主义的最后一棒。

        那么是谁把接力棒交到了秦始皇手中呢?自然是我们一直赞美的诸子百家,他们才是专制主义的宣言书、是专制主义的宣传队、是专制主义的播种机。事实上,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再到朱元璋废除宰相,后世历代帝王不断强化专制主义,这一系列演进,都依赖于百家争鸣所提供的思想武器。所以,如果说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的启蒙时代,那么它启的不是民主之蒙,而恰恰是专制之蒙。不过就像我们不能把帽子扣在秦始皇头上一样,我们也不能把创造专制主义的“桂冠”,武断地戴在孔子、老子、韩非子或其他任何一个“子”的头上。因为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作为相当成熟的思想流派,它们在春秋战国之前,也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生长发育期,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儒家的圣人谱系里,孔子是排在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之后,位列第八,所以相比于孔老二,更合适的称呼应该是孔老八。

        这就意味着,要想寻找专制主义的起源,我们还得往前看,把目光投向春秋时代以前的一两千年幽暗模糊的时光,这里才是诞生专制主义的思想子宫。去哪找呢?我们没有时光机器,只能求助于史书,而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史书就是《尚书》。《尚书》记载的,是夏商周三代许多著名君主的领导讲话、会议记录,以及政治通告。说白了,就是那个年代的红头文件,这就是典型的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不过话虽如此,它还是有着非常巨大的历史意义,至少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专制主义早已萌发。比如说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叫“盘庚迁都”,说公元前1320年,商朝的第十九位国君盘庚,要带领商朝人民把都城迁到到“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为什么要迁都呢?因为据说那里的房地产和金融业比较发达,总之不论出于什么原因,盘庚就是要搬家,而在搬家之后,商朝也实现了中兴。从这个角度看,盘庚确实是一位好领导,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下了一盘大棋。

        不过他提出迁都的方式,却很暴力。在那个年代,搬家并不容易,所以当时商朝的臣民都不愿意,于是盘庚就召集众人,他说: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呜呼!今予告汝,不易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啥意思?我也看不懂,百度一下大致意思就是:你们给我过来!我丫告诉你们,你们要消灭私心,(你看这里盘庚也用现代人的办法,道德绑架),你们不能不服不忿,更不能不听我的命令!哥们我的威严就像火一样猛烈,我的热情好似一把火啊,只不过我这个人很低调,轻易不显露出来,结果你们竟然不把我当回事儿,所以才敢这样放肆!你们在这里乱嚷乱叫、制造危险言论,这叫什么,这叫妄议,我不知道你们在争论什么!现在我要告诉你们,迁都的计划已经定了,我就是客气客气跟你打个招呼,如果有人把我的客气当真的,还敢作奸犯科、不服从命令,我就割掉你的鼻子,灭绝你的后代,不让你的孽种在我的新都繁殖下去。

        你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个场面,想必盘庚坐在主席台上,必然是怒目圆睁、鼻孔朝天、声震四方,而台下的臣民则是俯首帖耳、屏息静气,专制主义已经是暴露无遗。当然盘庚肯定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他的老祖宗商汤在讨伐夏桀的时候,那也是说一不二,他说: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杀了你的老婆孩子,绝不宽恕。再往前捯,夏朝的夏启也发布过类似的命令,当时夏启要和扈氏大战于甘之野,夏启就向全军发布动员令,他说: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看到没,这种暴力威胁的统治作风,确实是古已有之,可谓自古以来。总之,至少到夏启建立“家天下”的时代,民主这个东西,在中华大地上基本就所剩无几了,而等到它再度复兴,已经是公元1949年。

        好,刚才提到一个词,叫“家天下”,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公天下”,目前史学界认为,甘之野战役正是公天下和家天下的分界线,那么这是不是说在此之前,我们的老祖先就是“民主共和派”,只是后来堕落了呢?这种“世风日下”的说法,符合每一个民族的古老传说,大多数民族都喜欢怀念极其久远的古代社会,而到后来则是人心不古、每况愈下。所以我们都希望回到过去,就像这个钟一样。我们中华民族的传说也是如此,遥想当年,那是一个美好的黄金时代,说当时有三位先贤,分别叫尧舜禹。他们的时代是真正的大同社会,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满哪都是活雷锋。

        更让我们怀念的,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禅让制”。说尧年老的时候,要找一个接班人,他问别人天下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啊?所有人都推荐舜,因为舜在20岁的时候就因为孝顺名闻天下。于是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还让九个儿子和舜朝夕相处。结果舜果然表现得非常好,两个老婆在他的领导下都很有妇道,九个儿子也对他赞不绝口。那就妥了,尧就叫来舜,说你也不要谦虚,我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当我的接班人。据说舜当时念了两句诗,只是很可惜,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已经不可考。后来舜又延续了这个优良传统,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治水功臣“禹”。在今天我们将这种制度,称为恩格斯笔下的“原始民主制”。

        那我们就要研究一下了,到底什么是原始民主制。恩格斯所谓的原始民主制,其实并不是指尧舜禹时期的中国,而是同时代古希腊土地上的部落联盟。当时古希腊有很多部落,这些部落联合在一起,搞了一个“民众大会”,大会大会当然要讨论大事,主要就是是否发动战争,以及推选战争中的领袖,这个领袖有一个称号叫“巴西琉斯”。要注意,他只是军事首领,而不是所谓的国王,所以这种原始民主制也被称为“军事民主制”。

        表面上看,舜和禹也是这种“选出来”的首领,是因为天下的推举,而不是因为他是某人的儿子。但仔细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当时的中国和古希腊还是不一样的。当时古希腊的各个部落,地位完全是平等的,民众大会要通过一件事,必须要各部落一致通过,也就是说,每个部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至于巴西琉斯,虽然名为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但他和各个部落的首领是完全平等的,更不能随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也不能任意剥夺他人的财产,如果不称职,还会被民众大会的长老们罢免。如果巴西琉斯要做一件事,他也只能说服别人,却不能强迫别人,所以我们在《荷马史诗》中,经常会看到“我的主意是”这样的字眼,而不是“我的命令是”。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陀就说:人们之所以听从王,并非因为他有命令的权力,而是因为他有说服的作用。如果人们不满意他的意见,就报以啧啧的叹息声。

        但我们的尧舜禹并非如此。首先在我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合体中,各个部落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一个最强的统治部落,统治部落的首领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他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对其他的部落首领,行生杀予夺大权。比如《尚书》里就有一段,说舜干了四件事: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意思是共工等人犯了罪,然后舜就把共工流放到了河北,我猜应该是唐山,恶人自有恶人磨嘛!把驩兜流放到了崇山,可能是河南嵩山,你看人舜选的这两个地方,就是会选,把三苗流放到了三危,有说三危是青藏高原的,也有说是甘肃、云南的,反正不是好地方,最后在羽山把鲧杀了,羽山是在今天江苏和山东的交界地带,这个鲧就是禹的父亲。至于选择接班人,你说这不也是独裁么?各个部落的首领,起到的作用无非就是推荐,但绝对不是决策,尧舜的决定权那是很重要的,我不支持、我不YD,谁也不好使。当然后世把这种专制,包装成了“从谏如流”,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人的独断,还不要忘了,表面上尧是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其实是禅让给了他的女婿,女婿是什么,那是半个儿子!

        所以所谓的禅让,其实不能说是民主制度,只能说是一种“民主作风”,制度和作风那是有本质区别的,民主制度是规范人、大于人的硬性制度,而民主作风只是专制统治者偶尔表现出的虚怀若谷、平易近人,说好听的,这叫“开明专制”,说不好听的,这就是专制统治的一种变态。所以还是鲁迅先生牛X,我们再回忆一下《狂人日记》中的那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当然不论怎么说,在这种开明专制中,统治者还是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只是很可惜这种克制由于缺乏制度上的规定,所以终究是昙花一现,只搞了两次,就让位给了夏朝的父死子继。

        那么我们不免还要继续追问,尧舜禹时代的部落联合体,为什么会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呢?答案还是要从更早的历史中去寻找,原来这个部落联合体本身就是“打”出来的。翻开《史记》,我们读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炎黄大战”,司马迁说,自从神农氏发明了农业之后,人们走出了蒙昧,但由于天下没有共主,所以诸侯相侵伐,天下一片大乱。当时有两个部落实力最强,一个是黄帝部落,另一个是炎帝部落,为了争夺霸权,两大部落大战于阪泉之野,最后黄帝获胜,炎帝俯首称臣,于是双方结成了部落联合。强强联手之后,炎黄部落的实力更加强大,于是黄帝就开始征讨其他部落,他先是在涿鹿之野打败了蚩尤,然后又征服了东方的太皞,西方的少昊、北方的颛顼,最后树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史记》说: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所以说纵观黄帝的一生,那真是铁与血的一生,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而战争中所产生的权力,必然是专制的,因为胜利者和失败者是天然不平等的。其实不只是皇帝,后来的尧舜禹,也无一例外,都通过战争才最后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掌握了天下大权。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我国专制主义的起源,至于如何评价这种专制主义的好与坏,我想这并没有意义,因为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它是一种桎梏、一种压迫,甚至也可以说正是专制主义,才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但与此同时,专制主义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国家的力量,并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发展。更为关键的是,正因为大一统专制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古代中国才一次次避免了分崩离析,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这里所有人都是炎黄子孙,谁要走分裂的道路,那就是自绝于人民,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