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孙贤华/一代骄杨 名垂千古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6-15 发布于湖南

一代骄杨  名垂千古




杨开慧故居参观记




作者:孙贤华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一家六位亲人为革命英勇牺牲,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烈士,就是其中一位。二00九年,杨开慧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岳阳老年大学文学班组织学员到杨开慧烈士故里参观学习。当踏上这片红色热土,追寻烈士足迹,亲近烈士生活、战斗、为国捐躯的地方时,又一次让我心潮起伏,泪如泉涌。更让我对杨开慧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充满深深的敬意。

一九0一年十一月六日,杨开慧出生在湖南长沙县板仓(今长沙县开慧乡)。父亲杨昌济是一位著名学者,不但学识渊博且思想先进,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青年时代远涉重阳去国外留学。杨开慧在母亲的抚育下在板仓度过了童年时代,并在此上学读书,成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女学生。 

一九一三年,杨昌济从国外学成回家,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母迁居长沙。次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成了杨昌济的学生,他经常来导师杨昌济家求教,从而结识了杨开慧,两个进步青年在互相学习中友谊日渐深厚。一九二0年,十九岁的杨开慧进入湖乡女子中学读书,并加入毛泽东创立的湖南学生联合会,担任干事,负责宣传工作。她经常发文抨击封建礼教,奔走于各学校之间,组织和发动进步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号召青年女性为争取妇女解放和婚姻自主而斗争。当年,杨开慧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并在这年冬与毛泽东结为革命伴侣。

一九二二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继缪伯英后中国第二位女共产党员。同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担任区委书记,杨开慧在区委工作并担任机要秘书、文印等多个职务,成为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夫妻双双共赴国难,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把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燎燃全国,杨开慧陪同丈夫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先后辗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五年,杨开慧在韶山协助毛泽东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员。期间,培养了大批党员和农民骨干,后来这些人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一九二七年,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总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了减轻毛泽东负担,杨开慧协助毛泽东把大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工整抄写。这时,杨开慧已有岸英和岸青两个幼儿,并怀有第三个孩子,为了工作,她经常把摇篮放在身边,一边抄稿,一边用脚摇篮。毛泽东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诞生,倾注着杨开慧的心血和汗水。

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共产党。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着三湘大地。当年九月,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将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儿子送到长沙乡下板仓,和妻子互道珍重后就匆匆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辞别妻儿后,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然后和朱德胜利会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在板仓,按照党的指示,积极组织地下党员、农会骨干建立地方武装,带领武装队伍惩治恶霸,救济贫民。并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的地下武装斗争。在与毛泽东失去联系的日子里,她带领人民坚持了整整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此时,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两次攻打长沙,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这让反动军阀何键十分恼怒,他知道斗不过毛泽东,只好把仇恨发泄在毛泽东的亲人身上,公开悬赏一千银元捉拿杨开慧。地下党组织得知消息后,为杨开慧安全起见,劝杨开慧暂时离开板仓,去江西找毛泽东,被她婉言谢绝,因为她离不开三个孩子和革命同志。为防止敌人搜查,她将党的重要文件放到密封后的一个蓝花瓷缸里,趁夜色埋在叔叔的菜园中。当时仅板仓、白水一带就有46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抓捕,革命斗争变得更加严峻和残酷,但杨开慧没有丝毫畏惧,仍然坚持斗争,并随时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

一九三0年十月下旬的一天,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在板仓被何键派出的反动派抓捕。敌人将她押到长沙后,妄想从她的身上得到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详细地址。在狱中,敌人对她用皮鞭和木棍轮番抽打,还被压杠子,打昏后又用凉飕飕的水将她泼醒,但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个字。敌人见来硬的征服不了杨开慧,又来软的,审讯官根据何键授意对杨开慧说:只要她公开发表声明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获得自由。但杨开慧深爱着毛泽东,也深信他的革命事业,她坚决拒绝了这个有可能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斩钉截铁地说道:“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只能吓到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一九三0年十一月十四日,杨开慧在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一代骄杨就此陨落,浏水呜咽,岳麓含悲,她的生命定格在二十九岁。她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贞和宝贵的生命,守护了党的秘密和尊严,诠释着对毛泽东真挚的爱!

杨开慧牺牲一个月后,在江西瑞金的毛泽东才从缴获的一份《民国时报》上得到妻子牺牲的消息,那一刻,毛泽东差点晕倒过去,随即双手捂脸失声痛哭,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不久,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给岳母杨老太太,在信中悲痛地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万箭穿心……并寄去银元30块为杨开慧修墓。表达了毛泽东对妻子牺牲的深深愧疚和无限的悲痛。

一九八二年三月,当地政府在对板仓杨开慧故居修缮时,意外地在墙面砖缝中发现用油纸包裹着的当年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几封书信,虽然写信人已经牺牲了整整52年,收信人也逝世了6年,但书信出自杨开慧之手,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信中写道:“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字字深情,如泣如诉,表达了杨开慧对革命的忠贞和对丈夫毛泽东的牵挂思念之情,让人潸然泪下。

我们一行参观完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来到板仓棉花坡瞻仰烈士陵墓。顺着近百余级花岗岩铺成的台阶,我们一步一步走进杨开慧烈士陵园。石阶两边那醒目的八个白色大字:开慧烈士,永垂不朽!道出了人民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在这里,当地政府一九五九年为杨开慧烈士修建纪念亭,一九六七年重修墓地并建陵园。广场由花岗岩条石铺面,整洁美观,墓地坐北朝东南,周围苍松挺拔,兰桂馥郁,更显庄严肃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来到杨开慧烈士的原墓地。杨开慧烈士当年牺牲后,板仓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将烈士遗体星夜从浏阳运至板仓,安葬在这里,并以毛泽东和杨开慧三个儿子的名义为杨开慧烈士立了碑。墓碑上,“毛母杨开慧墓”和“男:岸英、岸青、岸龙刊,民国十九年冬立”的字样虽然时隔90多年仍清晰可见。墓碑旁,长沙县开慧公社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为纪念杨开慧烈士立的一块高高的石碑上,雕刻着“光辉长照后人心”的加红大字,昭示着烈士的崇高品德流芳百世,永垂千古。

我们沿着大理石铺成的道路来到位于陵园中央的杨开慧陵墓前,这是一九六九年九月修缮杨开慧烈士陵园时将杨开慧和其母的葬棺迁至这个陵园广场中心的。墓前矗立着杨开慧汉白玉塑像,那美丽坚毅的身躯纯洁无瑕,栩栩如生。墓的后方那块宽14米,高5米的全黑磨光大理石上用金字镌刻着一九五七年毛泽东的著名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字里行间表露出伟人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深情厚谊和无限怀念。我们在烈士墓前深深鞠躬,泪水早已夺眶而出。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仿佛在为烈士抽泣,那松柏上洒落的水滴,分明是中华儿女缅怀烈士的泪珠。风吹松枝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诉说着烈士舍身忘死,追求真理的光辉一生。

接着我们沿着花岗岩铺成的道路依次瞻仰了毛岸英衣冠冢、毛岸青和妻子绍华合葬墓以及杨开慧父亲和亲人的陵墓。每到一处,看见墓碑上的简介,总让我感慨万千,瞬间把我的思绪带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心中默默祈祷:烈士们,安息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你们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铸就了今天祖国的辉煌!是你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

离别杨开慧烈士陵园的时候,望着长眠在这里的烈士,情依依,泪朦朦,一步一回头,步步泪水流。斯人已逝,生者坚强!在缅怀烈士的同时,我在心中默默宣誓:我们需当继承先烈遗志,踏着烈士的足迹,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不息。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先烈,无负这个时代!

作者简介

孙贤华,男,岳阳市君山区作协会员,岳阳市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曾有作品在《岳阳文学》《岳阳旅游》《君山文艺》《红网作家》《洞庭湖文学》《潇湘原创之家》《湖南写作》等刊物和平台发表作品。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